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口服降糖药的安全性值得关注

家庭医生在线 2015/12/1 9:38:43 举报/反馈

糖尿病是导致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者的2~4倍。心血管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70%~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病。因此,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

口服降糖药不可或缺

由于糖尿病患者常同时集聚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因此必须采取降糖、降压、调脂、抗凝、减肥等综合治疗,才能有效减少心血管病风险。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口服降糖药是控制高血糖不可或缺的治疗药物,即使是采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也需要联合口服降糖药。目前临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有四大类: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磺脲类和非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增敏剂。它们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发挥降糖作用。

单一降糖药使心血管获益的证据有限

虽然降糖能减少心血管病风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具体到某一种口服降糖药能否使心血管获益,对于大多数降糖药物而言目前尚缺乏充足的证据。

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如拜唐苹)可使糖耐量损害和2型糖尿病患者均获得心血管益处。一项名为STOP-NIDDM的国际大型研究结果显示,拜唐苹可使糖耐量损害人群发生任一心血管病事件的风险降低49%,高血压风险降低34%,心肌梗死风险降低91%。MeRIA研究(对7项研究结果综合分析)证实,拜唐苹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肌梗死风险降低68%,任一心血管病风险降低41%。

引人注目的PRO-active研究是目前惟一一个已完成的,旨在验证单-降糖药能否减少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国际大型研究。其结果表明,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艾可拓(盐酸吡格列酮)可使已具有多种大血管并发症,且已接受了降糖、降压、调脂、抗凝等综合治疗患者的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风险显著降低。

此外,UKPDS研究(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证实,双胍类药物二甲双胍可降低肥胖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

口服降糖药的安全性值得关注

口服降糖药保护心血管的有效性固然重要,然而,它们对心血管的安全性更值得关注。有资料显示,一些口服降糖药可能存在某些令人担忧的对心血管的不利影响。

低血糖是胰岛素促泌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这在优降糖等老磺脲类药物中尤为突出,新型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所引起的低血糖相对少和轻。一项对冠心病患者的长期随访研究显示,低血糖可明显增加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将一切原因引起的死亡都包括在内来计算出的死亡率)、冠心病死亡率、脑血管意外死亡率和恶性肿瘤死亡率。另有资料证实,低血糖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低血糖导致心血管风险增加的危害并不亚于高血糖。

众所周知,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可致水钠潴留,从而使心力衰竭的风险明显增加。最近有学者综合分析了有关马来酸罗格列酮(如文迪雅)的42项研究,指出文迪雅可能会增加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和心血管死亡风险。这在全球引起了极大震动和激烈争论,虽然目前还不能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但医生在临床处方时普遍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

总之,口服降糖药在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风险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有许多问题尚未明了,有待进一步研究。患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正确选择、合理应用口服降糖药,确保安全有效地减少心血管病风险。

糖尿病选择降糖药的原则是什么

一、根据糖尿病的不同类型选药:1型糖尿病患者自始至终都应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选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但在下列情况下需用胰岛素治疗:1、饮食、运动及口服降糖药效果不好;2、出现严重急、慢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尿毒症);3、处于急性应激状态(如严重感染、大型创伤及手术、急性心脑卒中等)4、怀孕期。

二、根据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选药:在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抵抗伴代偿性的胰岛素水平升高,首先应该考虑选择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或)延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逐渐衰退,此时需再加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三、根据高血糖类型选药:如果空腹血糖不高,只是餐后血糖高,则首选糖苷酶抑制剂(如拜糖平)或苯甲酸衍生物(如诺和龙);如果空腹和餐后血糖都高,治疗开始即可联合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口服药物,如“磺脲类+双胍类”或者“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类”。另外,对于初始时空腹血糖大于13.9mmol/L、随机血糖16.7mmol/L的患者,可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消除葡萄糖毒性作用后再改用口服药。

四、根据体型选药:理想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如果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则认为体型偏胖,首选双胍类或拜糖平。因为这类药物有胃肠道反应和体重下降的副作用,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来说,正好化害为利;如果实际体重低于理性体重10%,则认为体型偏瘦,应该优先使用胰岛素促分泌剂(包括磺脲类和苯甲酸衍生物(如诺和龙),因为该类药物有致体重增加的副作用,对于消瘦者,正好一举两得。

五、根据年龄选药: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差,因此,不宜选用长效、强力降糖药物(如优降糖),而应选择服用方便、降糖效果温和的短效降糖药物(如诺和龙、糖适平)。另外,为了避免低血糖带来的风险,老年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标适当放宽。儿童1型糖尿病主要用胰岛素治疗;二甲双胍是目前唯一被美国FDA批准用于儿童2型糖尿病治疗的口服降糖药。

六、根据有无合并症选药:如果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首先考虑使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糖苷酶抑制剂,这些药物既可降低血糖,又能改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果糖尿病患者有胃肠道疾病,最好不要使用双胍类和糖苷酶抑制剂;如果患者有慢支、肺气肿、心衰等缺氧性疾病,禁用双胍类药物,以免引起乳酸酸中毒;如果患者有肝病,慎用噻唑烷二酮类;如果患者有轻度肾功能不全,最好选用主要经胆道排泄的降糖药如糖适平、诺和龙;如果严重的心肺肾等全身性疾病,则最好使用胰岛素。

七、根据糖尿病患者对服药的依从性选药:对于经常出差,进餐不规律的糖尿病患者,选择每天只需服药一次的药物(如格列美脲)更为方便适合。患者顺应性更好,对于经济不宽裕的患者,还要将价格因素考虑在内,以确保患者能够维持长期治疗。

(责编:林银珍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哪些情况不宜口服降糖药?

(1)患有糖尿病的孕妇要停用口服降糖药,以免造成胎儿发育异常。此外,口服降糖药能通过乳汁排泄,处在哺乳期的女性糖尿病患者不要服用口服降糖药。  (2)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或不用口服降糖药。所有的口服降糖药均需要肝脏代谢,然后通过肾脏排出。肝肾功能不好的病人服用口服降糖药易发生低血糖症或药物积累性中毒,还可能进一步损害肝肾的功能。  (3)1型糖尿病患者不宜单用口服降糖药,比如可以用拜唐苹及双胍类降糖药与胰岛素合用,效果仍然不错。  (4)比较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特别是已经出现肾脏及眼底的病变者,应停用口服降糖药,而改用胰岛素治疗。  (5)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感染、高渗综合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几乎不起什么作用,有些还可能引起乳酸性酸中毒或加重酮症酸中毒,因此最好不服用降糖药。  (6)其他急症。如发生心肌梗死、创伤和需要手术时,应改用胰岛素进行短期治疗。  患糖尿病的孕妇要注意密切监测血糖,主要通过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来控制血糖,当血糖控制不理想或出现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少、感染等情况时应及时住院治疗。

Q: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格列吡嗪那些人适合服用

医生建议:格列吡嗪是口服降糖药,本品主要适用于经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2~3个月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

Q:1型糖尿病不能使用口服降糖药是为什么?

口服降糖药物,仅仅是增加胰岛素分泌或者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而1型糖尿病是先天性缺乏胰岛素,所以你必须打针治疗的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