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久置变质损肝脏 这些食物不宜食用

家庭医生在线 11月25日

每天的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买回来的食物如果来不及保存或者保存不当则会让营养价值大大折扣,更有甚者可能损害健康,对人不利。今天就随小编一起走进厨房,看看哪些食物潜藏变质隐患。

1、食用油。经济实惠的大桶食用油是不少家庭的首选,但看似很好保存的油也会“变质”。每天打开瓶盖倒油容易使脂肪酸和维生素发生氧化,长期食用氧化过的油,可能损伤肝脏,进而诱发癌症。建议存放时在大桶油中放入维生素E,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油的氧化,防止产生醛、酮类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最好用玻璃材质小瓶分装,避免因不断开关瓶盖,油接触空气而氧化产生哈喇味。另外,油的最佳储存温度是10℃~25℃,保存时应远离热源,如煤气灶、电饭锅等。

2、调味品和酱制品。酱油和醋放置一段时间,液体表面易出现一层白膜。这是因为酱油和醋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和营养素,酵母和霉菌会借助其中的蛋白、氨基酸大量繁殖,不仅破坏了食物的营养和味道,还会伤害人体的胃肠道。因此,如发现醋、酱油以及水分较多的酱制品出现了长白膜的情况,应停止食用。瓶装的调味品或酱制品开盖后,一定要记得及时封盖,并尽量放入冰箱保存

3、腐烂的白菜。大白菜的叶子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腐烂后其含量会明显增高;一旦大量进食,经肠道细菌作用,会还原成亚硝酸盐而发生中毒;主要表现为头晕、呕吐等,严重的会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为防止中毒,应避免蔬菜在高温下长时间堆放。

4、发芽或未成熟的马铃薯。其中含有有毒物质龙葵素,摄入后易引起中毒。冬天应把马铃薯贮藏在低温、无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烧煮时可加入少许的醋,能够破坏毒素。

5、散装卤味。散装卤味是要当天吃完,不可隔夜的。从食品安全角度讲,这是不卫生的,可能的话最好不要吃隔夜糟货。食品专家提醒,即使放在冰箱里的食物,也并非绝对“保险”。冰箱里易孳生霉菌,还有嗜冷菌等。

健康贴士:反复冷冻、解冻肉类会导致细菌数量飙升

在解冻的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水活度不断上升。随着温度和水活度的升高,各种可以导致食物变质的化学反应都逐渐加速,本来处于冬眠状态的细菌也像迎来了春天一样,纷纷苏醒。而在冻结时被破坏细胞膜的细胞也逐渐解冻,把细胞液都流了出来,为细菌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细菌繁殖是需要时间的,此时如果迅速烹饪的话,不至于引起健康问题。但如果解冻后再重新放回冰箱,完全解冻的肉类重新由外至内冻住的几个小时内,肉类中的细菌就已经大大增加。到下次解冻时,肉中的菌落数量便增加不少。

分享
相关资讯
健康日日睇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