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丙肝发病数量超过17万例

家庭医生在线 2015/11/18 7:34:36 举报/反馈

丙肝由于症状不明显、漏诊率高、高慢性化等特点,成为危害我国公民健康的一大疾病。但公众对丙肝的认知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低。目前卫生部已经将丙肝防治列入工作重点之一。目前我国约有1000万例丙肝感染者。2011年我国报告的丙肝发病数量超过17万例,是乙肝的5倍。

引发丙肝的病因:

(1)输血及血制品传播: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输血后,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随着筛查方法的改善,此传播方式已得到明显控制,但抗hcv阴性的hcv携带供血员尚不能筛除,输血仍有传播丙型肝炎的可能,特别是反复输血,或者使用血制品者。

(2)性传播:性接触传播不容忽视。

(3)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散发的hcv感染者中约40%无明显的输血及血制品,注射史,称为社区获得性,其中的大部分由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4)注射,针刺,器官移植,血液透析传播:国内报道80%以上静脉毒瘾者为抗hcv阳性,血液透析者及骨髓移植者亦是高危人群。

(5)母婴传播:母亲为hcv感染者的婴儿 感染hcv的几率约10% (6)其他:清毒操作不严格的拔牙,刺青,打耳洞,修面及扦脚等。

丙肝的传播途径

1、母婴传播

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与乙肝差不多,不过丙肝的母婴传播率远低于乙肝。有资料显示,如果乙肝孕妇不经阻断,传播率在90%以上,而丙肝在6%~12%。

2、不安全性行为和血液传播

临床上丙肝传播的较多的途径是不安全性行为和血液传播,如不安全注射、静脉注射毒品等。

工作和日常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共用餐具、办公用品,不会传播丙肝病毒;所以大家不要歧视丙肝病人,并且他们经过治疗是可以彻底治愈的。

丙肝更易成肝硬化或肝癌

由于丙肝大多数发病隐匿,与乙肝相比更易慢性化,并演变成肝硬化或肝癌。成年人感染急性乙肝变成慢性的概率是10%左右,而感染丙肝变成慢性的会达到80%左右。丙肝如果不治疗,发展成肝癌的可能性更高。

高危人群更应该筛查丙肝,如果有输血史、拔牙史、手术史、不安全性行为史、静脉注入毒品、艾滋病人、同性恋人群、性病病人、经常接触血液,包括医务人员等,要定期进行丙肝的筛查。

丙肝大多能治愈

丙肝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大部分丙肝能治愈。目前,国外研发了一种小分子和中分子蛋白酶抑制剂,目前已进入临床三期,预计不久即可进入我国市场。这种治疗方法能使丙肝治愈率由目前的65%左右,提高到80%左右。此外,专家提醒,丙肝病人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诊断治疗,不要听信虚假广告。

丙肝预防的关键之一是切断传播途径,那丙肝怎样切断传播途径呢?

预防丙肝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是育龄期妇女患丙型肝炎后,必须避免怀孕,丙肝预防发生母婴垂直传播。肝功能异常或乙肝、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者均不得献血。加强各种医疗器械的消毒处理。

另外,预防丙肝切还要控制传染源。感染者不能从事食品加工,饮食服务,托幼保育等工作。对献血员进行严格筛选,不合格者不得献血。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急性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病毒消失。

(责编:文艳梅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什么

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传播,丙肝母亲有将丙肝病毒传染给新生儿的危险,母亲体内的病毒量越多,传染宝宝的几率也越高;2、性传播,与丙肝感染者过性生活,会增加传染的可能性;3、血液传播患丙肝要治疗吗,经过输血和血制品的传播,4、其他途径,如纹身、静脉注射毒品、穿耳孔等均有传染丙肝的风险。

Q:丙肝传播途径

丙肝的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通过性生活可以导致丙肝的传播。2、血液传播,输血可以传播丙肝。3、母婴传播,乙肝可以导致婴儿在爹妈体内被感染。4、医疗用品传播,如果出现使用共用的针头现象,会导致丙肝的传播。5、日常密切接触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会导致感染上丙肝。

Q:丙肝传播途径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
(1)经血传播:是目前所知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输血、 血制品(如血液成分、凝血因子、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等可能感染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原体,最近通过应用比较特异的方法及试剂筛选献血员,使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生率开始下降。透析、采血浆还输血细胞、静脉内药瘾均可感染丙肝病毒。晚近亦有纹及纹眉、穿耳眼等美容过程感染丙肝病毒的报告。
(2)母婴传播:有报告在妊娠期存在丙肝病毒经胎盘的垂直传播及产时,产后感染的母亲对婴儿的密切接触传播。与乙肝病毒相比,丙肝病毒感染率较低;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时机主要在出生或哺乳期。
(3)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也是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丙肝病毒存在男性同性恋、静脉内药瘾间的性传播,夫妻间的性传播的发生率不高。
(4)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家庭内接触可能是丙肝毒传播途径之一。
接触的内容有共用梳子,共用指甲剪, 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等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