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高血糖患者更容易患癌

家庭医生在线 2015/4/26 8:17:37 举报/反馈

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通过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这两大调节系统确保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保持平衡,使血糖维持在一定水平。但是在遗传因素(如糖尿病家族史)与环境因素(如不合理的膳食、肥胖等)的共同作用下,两大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就会出现血糖水平的升高。

高血糖患者更容易患癌

研究实证:高血糖者更易患癌症据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血糖高会增加男女罹患不同类型癌症的几率,而且女性血糖高更易增加罹患癌症风险。

瑞典于默奥大学科学家对27万多名男性和27万多名女性进行跟踪研究10年,其结果提示,血糖更导致男性肝癌,胆囊癌、肺癌、直肠癌等发病风险上升。女性中,胰腺癌、膀胱癌、子宫癌、宫颈癌和胃癌患病风险亦有上升。研究结果还表明,对女性而言,血糖越高,患癌症风险越大。

高血糖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1、严重失水:

由于高血糖引起渗透性利尿,使尿量增加,尿糖排出增加,多尿可使机体失水。

2、电解质紊乱:

高血糖时,大量排尿不仅失水而且从尿中带走电解质,使电解质紊乱。

3、渗透压增高:高血糖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流动导致细胞内失水,当脑细胞失水时可引起脑功能紊乱,临床上呈高渗性昏迷。

4、β细胞功能衰竭:长期高血糖对胰岛β细胞不断刺激,会使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胰岛素分泌更少,使糖尿病更为恶化。

5、尿糖增加:由于高血糖时尿糖增加,葡萄糖不能很好利用,体内脂肪、蛋白质分解供能,结果形体消瘦,体重减轻。

6、血管、神经并发症恶化: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促使血管、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使病情加重。

怎么控制血糖?

1、均衡饮食:少吃多餐,少吃过甜的食物,不吃腥辣的食品,改掉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不宜过量吃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如糖、蜂蜜、巧克力、蜜饯、水果罐头、甜饮料、冰淇淋等;粗杂粮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和食用纤维,有延缓血糖升高的作用;苦瓜、苦丁茶、绞股蓝茶等对治疗糖尿病有辅助作用。

2、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持定期的有氧运动;保持愉快的心情,维持心理平衡。

3、经常进行血糖监测,如有异常要及时就医。

4、积极治疗高血糖,纠正糖代谢紊乱,增强机体抵抗力,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妇女尤应注意外阴的清洁卫生,及时发现和治疗局部损伤和感染。

5、严格控制血糖,早期有效地控制感染。控制血糖、纠正酸中毒有利于感染的控制和消除。感染时除胰岛素用量加大外,口服降糖药的病人应改用胰岛素,感染控制后再改回口服药。抗生素的应用要足量有效。疗程相对非糖尿病患者长一些,最好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选用抗生素。一般采取静脉给药、联合用药、长期用药者需要警惕真菌感染。

6、高血糖患者饮食要十分注意。主食要以米、面为主,另外要注意多吃粗粮,粗粮中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又含有较多的粗纤维,能有效地防止血糖吸收过快,还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及防治便秘的作用。黄瓜能抑制体内糖类转变为脂肪,有降血糖和调整脂质代谢的功效。香菇和木耳有降血糖和降血脂等作用。南瓜、苦瓜、洋葱、黄鳝等有降低血糖,调节血糖浓度的功能,适宜多吃。注意高血脂高血糖不能吃含糖量高、高脂、高热量、高胆固醇的食物。

(责编:郑梦雪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应激性高血糖如何诊断检查

应激性高血糖的诊断检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空腹血糖浓度范围定为6.1~7.0mmol/L,餐后为8.1~11.0mmol/L,高于此上限者为糖尿病性高血糖。无糖尿病的患者在应激状态下出现的高血糖被称为应激性高血糖(stresshyperglycemia)。应激性高血糖的经典定又为血糖≥11.1mmol/L。事实上,目前对应激性高血糖水平仍没有一个明确的限定。其非常严格的定又为:入院后随机测定2次以上空腹血糖≥6.9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者,即可诊断为应激性高血糖。急危重疾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在临床上相当常见。应激性高血糖对机体既有益处,又有危害。其益处在于早期的高血糖状态给病变部位炎症组织和组织修复提供能量的底物,促进抗感染和病变的愈合。保证机体防卫和生命活动功能的正常进行;其危害是,高血糖与患者病情恶化、营养供给不足、感染、各种井发症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病死率等的增加密切相关。

Q:高血糖要如何预防?高血糖患者平时要如何做

你好,如果高血糖有控制饮食和对症治疗。目前没有特殊治疗方法。一般预防注意生活习惯很重要。

Q:高血糖病人如何降血糖请问需不需要吃其他的什么二甲双胍或是达...

医生建议:可以服用点盐酸二甲双胍片1.本品首选用于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也必须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合理应用体疗和药物疗法。只有饮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药或胰岛胰才能发挥好疗效。否则,一味依赖所谓新药良药而忽略食疗,临床很男实现。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