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小儿气道异物怎么办?

家庭医生在线 姚晓珠 2015/1/21 7:38:42

小儿气道异物的意外频频发生,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甚至危及小儿的生命,引起了许多家长的关注。

春节前后更是气道异物发生的高峰季节。那么,日常又该如何有效预防小儿气道异物呢?如何早期发现气道异物?一旦小儿发生气道异物,我们应如何正确进行急救?带着这些问题,家庭医生在线编辑采访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的陈德晖教授。

陈德晖教授指导紧急处理小儿异物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陈德晖教授

气道异物的患儿超过七成是三岁以下儿童,原因主要有四

据陈德晖教授介绍,气道异物患儿超过70%是三岁以下的婴幼儿,呛进小儿气道的异物种类可谓林林总总,千奇百怪,但发生意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多尤其岁以下小孩的大牙齿发育不成熟,若家人不注意喂吃瓜子,果仁等坚果类食物,未能咀嚼彻底就吞食就容易造成气道异物;二是不好的饮食习惯,有些家人误以为用骨头煮粥给小婴儿进食以为可以增加营养,小婴儿没有分辨能力,一不小心就把骨头粥的碎骨头呛进气管里了;还有一些家长喜欢在小孩一边玩耍一边喂食,还逗小孩大笑,容易使小孩呛到异物;三是小孩误吸,日常家长由于不注意,吸入一些药物、油等,比如说小孩不小心掉到油缸或者粪坑里面;四是小孩尤其小婴儿 不懂事,好奇心重,看到东西也不管是不是能吃的就抓起来往嘴里塞,一不小心把小玩意儿“吃”到气管里。

大异物卡喉表现症状明显 ,可用“哈姆立克法”先进行急救处理

陈德晖教授提到,一般体积比较大的异物卡在喉咙,病人会马上出现气促,嘴唇的发绀青紫,缺氧等表现,就是人们俗称的“卡喉”,通常家人能明确知道呛到什么东西,。一旦异物卡到大气道里面,家长必须先行自救,同时通知120紧急救护。

可以采用“海姆立克法(Heimlich)”,具体方法如下所示:

1、对于小婴儿,马上把他翻转过来,婴儿面朝下,或放在大腿上,头低脚高位,手臂托其胸腹部,一手捏住小孩骸骨两侧,另一手拍打患儿背部肩胛骨位置,连拍1-5次;无效则改为仰卧位,双手放在腹部,向上推压数次,观察小孩是否吐出异物。

2、对于三岁以上的婴儿,急救者站或跪在孩子背后,一手握拳另一手放于其上,并置于病人的肚脐和胸骨的剑突间,用力向着病人的后上方挤压,用以造成胸腔压力增加而把哽住的异物挤出,推5-10次,每次间隔约3秒钟。

3、注意:对于Heimlich法如果家长自己没把握的话,在自救同时必须要呼救最近的人群获得帮助,还有呼叫120急救中心,让医务人员也尽快到达参与抢救。这是争分夺秒的抢救若卡喉后抢救不及时,即使患儿吐出异物,也可因缺氧时间太长,造成患儿窒息时间过长,造成脑细胞缺氧,可留有严重后遗症。

小异物掉到下气道容易被忽略 异物停留时间越久危害越大

其实,气道异物不单单指体积比较大的异物卡在大气道,还包括体积小的异物掉到下气道;且小异物由于体积比较小,小孩呛咳可把异物呛到下气道去了,往往当时咳嗽症状很轻,很容易被家长忽略。

对此,陈德晖教授分享了两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案例一是“9个月的孩子近3个月经常肺炎,一个月一次肺炎,还有喘气,拍了多次胸片也只提示肺部感染,后来做了胸部CT发现有小骨头卡在气管上,家长才想起“好像在6个月大是煲鸡爪粥时好像当时呛了几声”。”案例二是:“家长把小孩带到服装厂,小孩喜欢玩线条,就把线条弄到了鼻孔里面去。之后家长把小孩送到医院,因为没有提供异物进入史,导致孩子反复肺炎喘息住院一直查不到病因,有一次孩子咳出来的痰中带有条索状的东西以为是寄生虫,结果病理提示像纤维类物质,家长才想起来可能是棉线。”

陈德晖教授特别提醒,下气道的异物停留的时间越久危害越大,刚开始可能伴有刺激性咳嗽,继而容易合并感染,分泌物增多,气管粘膜肿胀,故家长要引起警惕,必须去医院及时检查排除气道异物,避免给小儿造成更大的危害。

预防小儿异物卡喉,家长需改正不良的小儿喂食习惯

陈德晖教授告诉家庭医生在线编辑,家长若是有不良的小儿喂食习惯,不注重孩子生活的细节都可能导致小儿异物卡喉的发生。

故家长预防小儿异物卡喉可从以下四点入手:

1、婴幼儿活动力大,好奇心强,在6月大时已能随意抓取物品,如小玩具(如小珠子、纽扣)、花生、果核、葡萄干等放进口中,要管理好这些“小件东西”,不要让小孩随意抓到。家长注意不要买一些体积比较小的玩具,要注意检查玩具是否牢固,附属的不牢固的小玩具建议扔掉。

2、1岁内,别喂太大太硬的食物(如花生、坚果、瓜子)给孩子。

3、在小孩大哭大闹、边玩边闹的时候别给孩子食物。

4、注意玩具是否有容易脱落的小附件,免得小孩咬玩具时脱落,误吞如食道或呛入气管。

【专家介绍】陈德晖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教授

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现任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儿科呼吸内镜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支气管镜协助组成员,广东省医学会儿童危重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常委。近30年工作来,一直从事儿科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擅长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危重症的救治及儿童支气管镜诊疗技术;尤其擅长于小儿支气管哮喘和慢性肺部疾病的诊治。工作,主持多项省市级科研立项,现主持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在国家级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相关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参编专著2部,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本文指导医生:
陈德晖

陈德晖教授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擅长疾病:儿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详细]

(责编:姚晓珠 通讯员:韩文清)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