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药疹患者的饮食宜忌

家庭医生在线 2015/1/4 7:23:17 举报/反馈

  一般的药疹是发病不是立刻显现,而是具有潜伏期。第一次用药往往不引起皮疹,但已使机体处于一种致病状态,平均期为7~10天,当第二次再用相同药物时,则24小时内会迅速出现反应。即使相隔很久也会引起复发。

  引起小儿药物过敏最常见的有4种:

  (1)解热镇痛药:如APC、阿鲁片、巴米尔等含有阿司匹林的口服退烧药。肌肉注射的安痛定也能引起药疹,而且比较严重。

  (2)磺胺药:如复方新诺明。

  (3)青霉素类抗生素:如口服安必林,肌肉注射的青霉素,静脉点滴用的氨苄青霉素等。

  (4)其他各种疫苗及一些中草药也可引起药疹。

  小儿常见的药疹有多种:

  固定性红斑型:发于嘴周围皮肤,肛门处及外生殖器部位也很常见。皮疹形态特殊,易于识别。特点为鲜红色或紫红色水肿性红斑,呈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阿司匹林、APC、阿鲁片、复方新诺明等易引起此类药疹。

  红斑性发疹型:表现为全身性,对称性分布大量鲜红鸡皮样小疙瘩,或粟粒大小的红色斑片,形成似猩红热式麻疹,伴轻度中度发热。此类药疹以青霉素类药物最常见,如氨苄青霉素、安必林等。

  荨麻疹型:表现为全身性大小不等的风团,扁平高起,形态不规则,伴有明显的瘙痒,部分患儿有发热乏力、关节痛及腹痛等全身症状。引起小儿等麻疹常见药物有青霉素、痢长、破伤风抗毒素及狂犬疫苗等。

  大疱表皮松解型:为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也是小儿最严重的皮肤病之一。一般起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治疗不及时常可导致死亡。皮疹往往初发于患儿的面部、颈部及胸部,为粟粒至绿豆大小深红色至暗红色斑片,很快融合成大片。1~2天内皮疹发展全身,部分红斑中央出现小水疱,本病患儿全身中毒症状严重,伴有高热、嗜睡及心肝、肾等内脏伤害。患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的小儿,若抢救治疗不及时,可因继发感染所引起的败血症、肺炎、肾衰或脑出血而死亡。此型药疹较常见的致敏药物为安痛定、鲁米娜等。

  药疹患者宜吃食物

  1、多饮茶水或清淡饮料。。

  2、瘙痒宜吃苋菜、白菜、芥菜、芋艿、海带、紫菜、鸡血、蛇肉、穿山甲。

  3、感染宜吃荠菜、螺蛳、针鱼、泥鳅、鲥鱼、金针菜、油菜、芋艿、绿豆、赤豆、马兰头。

  药疹患者忌吃食物

  (1)忌温热辛燥的食物,如辣椒、桂皮生、姜、羊肉等。

  (2)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3)忌公鸡、鹅等发物。

  (4)瘙痒严重时忌海鲜及刺激、致敏食物。

  (5)溃疡、出血忌温热性食物:羊肉、韭菜、姜、胡椒、桂皮等。

(责编:付子颜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预防药疹的方法?

药疹为医源性疾病,因此,必须注意: 1、用药前应询问病人有何种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过敏或结构相似的药物。 2、用药应有的放矢,尽量选用致敏性较低的药物。治疗中应注意药疹的早期症状,如突然出现瘙痒、红斑、发热等反应,应立即停止可疑药物,密切观察并争取确定致敏药物。 3、应用青霉素、血清、普鲁卡因等药物时应按规定方法作皮肤试验,阳性者不可用该药治疗。作皮试前,应备有急救药物,以应急需。目前国家规定皮试液浓度为青霉素500U/ml,链霉素5mg/m1,普鲁卡因0.25%,破伤风抗毒素1:10,用量均为0.1m1。 4、已确诊为药疹者,应将致敏药物记入病历并嘱病人牢记,每次看病时应告诉医生勿用该药。

Q:药疹应该如何预防?

药疹的预防包括:一、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尽量减少使用药物的机会。二、不要随便外用青霉素、磺胺等。这些药物外用本无明显效果,但却使部分用者处于“致敏”状态。一旦必须内用这些药物时,可能产生重症药疹。三、牢记对自己“过敏的药物”。就医时应向医生讲明,以免误用。四、身体要靠一日三餐的均衡营养和适当体育锻炼。随便服食“补药”,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五、不轻信某些药物广告的不实宣传。不轻易使用来路不明、成分不明的药物。六、发生药疹应立即就医。轻症药疹一经停药,辅以简单治疗,即可痊愈。重症药疹应在医生指导下迅速使用激素,以控制病情。

Q:如何预防麻疹样红斑型药疹

麻疹样红斑型药疹的预防:
1,按皮肤科一般常规护理,
2,给高旦白,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加强五官及粘膜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对致敏药物应有显著标志,杜绝再次发生过敏,
5,保持被服及病衣清洁,干燥,平整,
6,严格无菌操作,对大疱皮损可在低位刺破引流或用空针吸出疱液,注意保护创面,有感染的表皮应予清除,
7,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以防交叉过敏反应,对青霉素,磺胺类,奴夫卡因,解热镇痛,镇静药,抗生素等药物,在使用前应严格遵照操作规程进行划痕或皮内试验,
8,鼓励多饮水,促进药物排出。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