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不同中药煎煮方法各不同

转载 来源: 99健康网 2016/12/12 7:26:21

产地有别功效不同

中药讲究地道药材,不同产地,品种不同,功效各异。比如贝母就分为川贝母和浙贝母,川贝母主产四川,具有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主治虚劳咳嗽;而浙贝母主产浙江,具有清热化痰、散结解毒的功效,主治风热咳嗽,兼可治疗疮疡肿毒。又如黄连有川黄连和胡黄连之分。川黄连主产四川,有泻火、燥湿、解毒的功效,主治时行热毒、热盛心烦、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等症;胡黄连主产西藏,具有清除虚热、凉血燥湿的功效,主治骨蒸劳热、自汗盗汗、吐血衄血等症。还有川牛膝与怀牛膝等,这些药都不可互相代替使用。《药品管理法》中明确指出:“调配处方,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

在处方中,还对一些饮片有特殊要求,如方中注明“净连翘”,就应除去梗、心;“山萸肉”应除去内核,用净肉;“霜桑叶”应用经霜的桑叶;“绵茵陈”用质软如绵的初春幼苗;“陈香橼”用年久陈货最佳;“鲜芦根、鲜藿香、鲜佩兰”等要求以鲜货入药。

依法炮炙增强疗效

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对处方中的某种药物提出不同的炮炙要求,在药味前后加以注明。冠以“生”字头,表明以生品入药,如生大黄、生黄芪、生甘草等。

特殊煎法服法各异

服用汤剂,医生对不同药味注明不同的煎煮方法和服法,应遵医嘱煎服。

先煎注有先煎注脚的药物,多为矿石、贝壳、动物角甲类,须打碎先煎30分钟,再入群药同煎,如生磁石、生石决明、生龙牡等,对炙川乌、草乌等须先煎1~2小时,以降低其毒性。

后下对含有挥发成分的饮片,为防止有效成分的散失,医生多嘱后下,即群药煎好前5~10分钟入煎,如豆蔻、砂仁、薄荷等。

包煎对含有黏液质较多的种子类及含绒毛较多的饮片,质轻漂浮的粉剂等,为防止药汁黏稠糊锅、绒毛不易滤出而刺激咽喉、药液不易澄出,多采用装入纱布袋入群药同煎,如车前子、旋覆花、蒲黄等。

另煎一些贵重药物,如西洋参、人参,以及质地较坚硬的细料羚羊角、水牛角等,单独煎2~3小时,去渣取汁后,再将药渣并入群药同煎,最后将另煎的药汁与群药煎液混合调匀服用。

烊化对阿胶、鹿角胶、鳖甲胶等胶剂,打碎后放入容器内,隔水炖化后,再兑入群药煎液中,混匀同服。

冲服一些用量少或贵重细料研成细粉后,用药液冲服,以发挥最大疗效,如羚羊角粉、三七粉、琥珀粉等。

中药处方是调剂配药的依据,医生根据治疗需要,在处方的药味前常冠以“川、浙、炙、生、炒、煅”等字样,或在药味后注明“先煎、后下、烊化、冲服”等后缀,这表明医生对某些味药的品种质量、炮炙方法和煎煮服用,有不同的要求。

(责编:邓莹莹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中药的正确煎服方法

将中药放入砂锅里加入冷水,浸泡20~3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物,将药砂锅放在炉火上用中火煎至沸腾后改小火再煎20分钟。倒出药液,再加温水适量(若药渣放凉再煎煮时应放凉水)按同样的方法再煎一遍。混合两次的药业后分为两份,温服。注意一些特殊类药物,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等

Q: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中药的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Q: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