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是与非

家庭医生在线 2014/2/12 15:37:07 举报/反馈

医学院德高望重的周教授两月前由于疲劳出现心悸,检查后发现有阵发性房颤,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明显好转。对有症状的房颤,至少使用一个Ⅰ类或Ⅲ类抗心律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者,可选择导管消融治疗。

医学院德高望重的周教授两月前由于疲劳出现心悸,检查后发现有阵发性房颤,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明显好转。可周教授发现药物一旦停用,症状立即出现。就医时有些医生建议他做射频消融手术治疗,而另一些医生建议他终身药物治疗。面对手术的风险和药物治疗不可预知的后果,周教授陷入了两难的抉择。

抗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石

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有一定的疗效。近年来,针对各种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蓬勃兴起。但就我国而言,每年能采用介入手段根治的心律失常患者总数大约在数万人,而实际患病人数远远超过此数。大多数患者仍然需要用一种或数种药物进行治疗。因此,药物实际上还是大多数心律失常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此外,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用于第一次心律失常发作的终止及控制。介入治疗的前后使用药物,可以明显提高介入治疗的疗效。

每枚硬币都有另一面

1914年人们在应用奎宁治疗疟疾的过程中,意外地治愈了患者的房颤。随之其有效成分奎尼丁于1918年面世,被正式用于房颤的复律。可以说,人类认识心律失常药物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使用的初期,人们对于这类药物的前景充满了希望,直到美国大规模研究结果面世后,人们才发现原来每枚硬币都有另一面: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虽然可以抑制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但却增加了心律失常性死亡率和总死亡率。心律失常药物的促心律失常作用逐渐为人们所关注。

目前,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按VaughnWilliams分类法归类,这些药物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离子通道或受体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既往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在很大程度上是看其是否具有改善症状、减少或消除心律失常的发生,而很少科学地用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的标准去衡量。然而近些年的研究结果提示,除Ⅱ类(β-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尚无足够证据证明其有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的作用。

避免心律失常的不安全因素

所谓安全地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就是要尽量避免心律失常的不安全因素,包括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左室功能不全、传导阻滞(尤其是室内传导阻滞)、心肌缺血、原有复极延长、增加药物剂量过快、药物的相互作用。

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对于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药物选择主要考虑有效性,为改善症状用药则主要考虑药物安全性。用药原则:1。在抗心律失常治疗中尽量应用单一药物。如果单一药物有效,应尽量避免联合用药。2。避免同时应用同一类药物或副作用相似的药物。3。联合用药时酌情减少各药的剂量。综上所述,周教授应当到医院进行全面的心脏评估后再决定是否手术。药物治疗必须同时进行。

(责编:徐蓓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心律失常,需要遵循一定的治疗原则,在确诊心律失常后,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因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来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能减少心律失常发作的次数或降低发作时的心率,但不能根治心律失常;
2、非药物治疗:患者也可选用起搏器这样的植入性装置或者做一些影响迷走神经兴奋的动作;在中药方面,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连素具有显著的抗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等作用,中医针灸耳穴的方法可缓解心律失常的发作频率。

Q: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方法有哪些

你好,根据你的病史,提示有心律失常的情况,心律失常属于一大类疾病,包括心动过速或过缓,有房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症状很多,主要有心慌心悸,头晕,严重的晕厥或者猝死,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建议你你就诊医院心内科,完善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看看,明确疾病类型及病情,在医师指导下用药,治疗心率快的如倍他乐克,胺碘酮,稳心颗粒等,平时一定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

Q: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是最佳选择吗?

当前,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困惑与挑战是: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不能根治室性心律失常;长期应用多数有明显的心脏和/或心脏外副作用。对于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多数药物治疗常常无效或效果不好。在LQT综合征和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VT的药物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能够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猝死,但仍有7-10%的猝死率,因此,这类患者仍需要植入ICD作为一级预防。新近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中药具有抗室性心律失常药物作用,但中药能否能降低室性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性猝死发生率,这有待对其有更多和更深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