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丙肝诊断需要做哪些项目

家庭医生在线 2013/10/29 10:10:08 举报/反馈

关于丙肝症状的诊断一直都是一个令所有人头疼的问题,因为常规的体检无法判断人体是否感染丙肝,需要做很详细的检查才能确诊,这就导致了很多患者没有及时治疗,对身体伤害极大。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丙肝的诊断依据都有哪些。

丙肝诊断检查项目有哪些?

1、HCV-RNA:因丙型肝炎患者血液中HCV含量很低,直接做核酸杂交,很难查到HCV-RNA,须先经核酸扩增后测定。采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HCVcDNA/PCR,简称cPCR)测定肝和血清中HCV草药RNA,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的优点。HCV RNA阳性是HCV感染的直接证据、是HCV复制指标、有传染性。因HCV RNA较抗-HCV出现早,故可用于早期诊断及献血员的筛查。HCV RNA阴性,说明HCV被清除,因此,也可做为判断预后和疗效的指标。

2、抗-HCV:大部分HCV感染者,体内均出现抗HCV。因此,检测抗-HCV对丙型肝炎诊断很有价值。抗-HCV阳性是HCV感染的标志。但目前检测结果不能充分反映急性、慢性抑或恢复期感染。抗体效价也不能反映HCV感染的强度,至少在动物试验中未能证实。

抗-HCV阳性可能表示近期感染后的免疫状态,但大多数表示现症HCV感染,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个体的传染性。人感染HCV后勤工作至抗-HCV阳转,这段时间个体长短差异很大,目前所用方法,测出抗体较晚,在该期唯一感染的标志患者始终不出现抗-RNA,此外尚有20%丙型肝炎患者始终不出现抗-HCV,故实际感染率比检出率高,抗-HCV阴性不能除外HCV感染。

丙肝的诊断依据有哪些?

丙型肝炎病毒指标包括抗HCV及HCVRNA。

1、HCV RNA:即丙型肝炎病毒的核糖核酸,是HCV的遗传物质,是表示体内感染HCV的直接指标。目前用PCR方法可以直接检测血中的HCV RNA,可用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因其较丙型肝炎抗体出现早,故是丙型肝炎病原学诊断和判断传染性的一项有用的指标。总之,对有典型临床表现且其发病与输血及血制品密切相关,已排除其他肝炎的可疑丙型肝炎患者,可进一步查HCV RNA及抗HCV,如HCV-RNA及抗HCV均阳性或HCV RNA单独阳性即可确诊为丙型肝炎。

2、抗HCV:即丙肝抗体,不是中和抗体,对人体无保护作用,是目前诊断丙型肝炎的主要指标。但因感染HCV后抗HCV出现较慢,一般在发病后2~6个月,甚至1年才转阳,故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丙型肝炎的方法,而且1次阴性,也不能直接否定诊断。患者要积极寻找丙肝治疗方法。

面对丙肝诊断治疗的种种不利局面,很重要的是要通过对传染途径的杜绝,来保证身体不受丙肝病毒的侵害没,这样才能尽量减少丙肝带来的伤害。

(责编:刘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感冒影响丙肝检查吗?

您的情况考虑是丙型肝炎的原因造成的,您现在又有感冒的症状,您可以不用等感冒好了以后再去检查。您现在可以空腹就去检查,检查项目血常规,丙型肝炎抗体及丙型肝炎病毒测定。还要复检查肝功能。可以明确诊断,如果确诊是丙型肝炎,需要应用药物积极治疗。

Q:丙肝检查多少钱

您好,丙肝主要通过验血丙肝抗体确定,而检测的类型有很多种,医生往往只会根据情况选择一种或者多种,如果您怀疑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可以化验一下丙肝抗体,一般需要100元左右,正规医院都是按照国家收费标准进行收费的,但不同医院收费标准稍有出入。

Q:为什么要定期做丙肝检查?

目前,全球有1.8亿丙肝患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4倍;全球由丙肝相关肝病引起的死亡人数每10年上升一倍;而在我国,调查发现,全人群的丙肝抗体阳性率水平为3.2%,推算约有患者3800万。每年法定传染疫情报告显示,丙肝的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丙肝病毒发现得比较晚,上世纪90年代左右才有丙肝诊断项目。加上症状隐匿,一般要隐藏10-20年后才开始表现出肝损害症状,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才开始有大量的患者被确诊的原因。 80%的急性丙肝患者没有症状,大约50%-85%的急性患者会进展为慢性丙肝,其中又有10%-15%的患者可能在感染后10-20年发展为肝硬化。一旦发展为肝硬化,每年有1%至7%会演变为致命的肝癌。正是因为丙型肝炎缺乏特异性症状,使其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丙肝的感染途径与乙肝类似,丙肝的主要感染途径是输入未经筛查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灭菌不充分的注射器及文身或打耳孔的器械。此外,不洁性行为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喷嚏、咳嗽),共用餐具和一起用餐及其它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播丙肝病毒。 乙肝和丙肝都是导致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的重要原因。但乙肝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而丙肝目前还没有疫苗。这是因为丙肝病毒的基因变异性较大,体内产生的抗体难以应付不断出现的大量新变种。因此,丙肝的预防重点在于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严格筛选献血人员,杜绝丙肝病毒经破损的皮肤、黏膜、不洁性行为及母婴途径造成的传播,并且要尽早诊断和治疗已感染丙肝的患者,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染源。 正因为人们对丙肝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知之甚少,使得我国丙肝的就诊率只有10%。当务之急是要让百姓了解疾病的严重性,如果及早治疗,用药得当,丙肝是可治愈的。 由于没有疫苗预防,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丙肝抗体检查就显得尤为关键。以下丙肝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丙肝抗体检查: 1、凡有输血史者,特别是在1993年前接受过输血者; 2、反复血液透析者和接受器官移植者; 3、共用注射器者; 4、艾滋病感染者; 5、感染丙肝母亲所生的婴儿; 6、针刺、刀伤或者破损黏膜处接触丙肝阳性血液者; 7、与丙肝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密切接触者; 8、与感染者性交或有不洁性行为者; 9、曾行介入性诊疗者(内窥镜、牙科器械); 10、做过文身、文眉、穿耳洞等人群。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