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爱情跟性别有关系么?

转载 来源: 蓝心网 2013/11/28 11:20:28

爱情跟性别有关系么?假如有,为什么同性别之间也有爱情?假如没有,为什么有些人如此抗拒和同性别的人恋爱呢?看来,性别与爱情之间的关系不简单。

当有过恋爱经历后,我们多多少少都明白爱情的滋味,同性的恋人口述的爱情,和异性的恋人说的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那么,也许,问题是出在性别上。

问一个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呢?”“理由呢?”

得到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我生下来就是男人/女人啊。”“因为我长着女性的性器官啊。”“因为我很女人啊。”

大多数人都能毫不犹豫地认同自己的性别,但是少数人却不能,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赖以区分性别的器官,而是因为一些其他的因素,难道有人既非男人,也非女人吗?看来,性别这件事,的确不简单。

想要了解性别的奥秘,可以从性身份、性别、性别角色、性吸引这几个概念来进行。

性身份

性身份是依据出生时的性器官外形来进行识别与确认的。比如,男孩有阴茎,女孩没有阴茎。但却有例外:

出生时没有阴茎却为XY染色体的“女孩子”,性身份也是男性。

不论这类儿童遗传学方面的性别是男性(性染色体为XY)或女性(性染色体为XX),只要父母把他完全当做男孩教养,便形成男性的性身份;如果把他完全当作女孩教养,便形成女性的性身份。

性别

性别,是指异性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差异来自生理性别、心理性别和社会性别三个层面。因此生理性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性别。

举几个例子:

1、一个生下来没有阴茎,被当成女孩养的男孩子,身上带的是XY染色体,但“他”却具有女性化心理,在外人面前也是留长发,和女孩子玩,扮演一个女性,而且不知道自己是XY染色体。这种情况下,“她”生理性别为男,心理性别为女,社会性别为女。

2、一个在生理上和其他男人没有区别的男人,他的思维、认知、情感都具有女性化特点,而且此时他的外在打扮还是男性化的,社会交往也还是以男性身份进行的。这种情况下,“他”生理性别为男,心理性别为女,社会性别为男。

3、上面的那个男人决定穿女装,彻底采取女性化的穿着打扮、生活方式,刻意掩饰了身体特征,让人觉得看起来像个女的,并且以女性的身份开始与人交往。这种情况下,“他”生理性别为男,心理性别为女,社会性别为女。

4、上面这个男人做了变性手术,采取女性化的穿着打扮、生活方式,并且以女性的身份开始与人交往。这种情况下,“他”生理性别为男,心理性别为女,社会性别为女。

性别角色

在上面的几个例子中,只有1在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生理性别的情况下,是认同自己的性身份的,其余的2、3、4都是不认同的。

一旦个体认同了自己的性身份,人们就开始对Ta进行性角色的驯化与建构,比如,男儿当自强,女儿当温柔等等。性别角色的建构,往往以性身份为基础,是被社会文化塑造的结果。

比如体力劳动时代,男人抗石头就必须坚强,否则,扛不起来石头,挣不来钱,无法达到“男权社会”对“男人”的要求。女人在家照顾孩子,跟孩子说话,自然要温柔一些,这样,久之,就形成了“女人要温柔”这样的性别角色的刻板定型。

其实,男人也有温柔的一面,女人也有坚强的一面。在幼儿园阶段,男孩女孩没有太大的差别,幼儿园阿姨也不太要求男孩必须怎样,女孩必须怎样。但是,到了初中阶段,男孩练哑铃,女孩搞瘦身。男孩装威武,女孩装温柔。在努力达到社会文化所要求的性别角色标准的过程中,男孩压抑了温柔,女孩压抑了坚强。

性吸引

恋爱时,人们会感到: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另一半”,其实不仅是发现外来的爱人,更是对长期内心压抑的人性的自我发现。男孩越是坚强,就越是压抑了温柔,就会特别喜欢温柔的女人。其实,恋爱,不仅是爱上一个外在的异性,更是通过恋爱,使自身压抑的人性得以展现与发展。

恋爱的心理动力来源,用生物学的观点来说,就是“异性相吸、生物法则”,受性激素推动。用弗洛伊德的观点来看,恋爱就是解除压抑、退行,本我的自恋与投射;用人本主义的观点来说,就是人性的自我实现;用后现代的眼光来看,恋爱不是解除压抑,也不是实现自我潜能,能是一种构建,是人性的丰富和发展。

相爱的两个人,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其中,相似性导致信任,让他们有共同的情感和理想,具有相互共情的能力;差异性,让他们产生相互吸引,羡慕对方所具有的人格特点,而这些人格特点,是自己所没有的,又是自己所渴望拥有的。人,总是希望得到自己所没有的东西(人格特点)。

同性恋和异性恋

“异性相吸”是指异性个体之间的这些性别差异性所导致的吸引,或者也可以说是异性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所导致的心理吸引。其中,可以区分为“生理层面的异性相吸”(生物法则)和“心理及社会层面上的异性相吸”。如果以身体上的性别来论性吸引,就会区分出同性恋和异性恋。如果从心理及社会层面(维度)上来说“差异导致吸引”,就可以推导出更多的性吸引模式。

■ “异性相吸”,“同性相斥”?

跟身体性别一致的“差异性吸引”,叫做“异性恋”,即,男人与女人之间的性吸引。如果身体性别相同,两个人之间出现了心理上的吸引,并伴随有性兴奋,就叫做“同性恋”。同性恋是在心理性别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同性个体之间出现的性爱、情感或幻想等方面的相互吸引。这时,一定伴随有心理上的“差异性吸引”。

如果两个人之间在身体上是同性,但是,其中一个人具有心理性别的转换,在心理上是异性,那么,他们俩之间的性吸引,从身体上来说,好像仍然是“同性之间的吸引”,但是,从心理上来说,他们则属于“异性相吸”,所以,这种情况,不属于“同性恋”。

过去,性身份及性别角色的心理形成,总是以外生殖器性别作为基础的。这样就导致了“异性恋”及“同性恋”这样的概念与分类。根据“差异性导致吸引”的基本原理,同性之间的性吸引,一定是由其心理维度上的差异性所引发的,尽管其身体是同性,但是,在心理层面上,温柔的喜欢刚强的,内向的喜欢外向的……

即使是异性恋,除了性器官性别差异所导致的性吸引,其实还有很多心理维度上的“差异性所导致的吸引”,他们在个性特点上形成了互补的搭配(配对),比如,理智型者与情感型者,独立型与依赖顺从型,主动与被动,施虐与受虐,……现在看来,性器官的异性差异,只是“差异性吸引”的来源之一,而非全部。

■ 人在性取向上和动物不完全相同

即使两个身体上的异性相遇,不等于他们之间就必然会相爱。相爱,不仅是两个人之间在性器官方面的差异与互补,更是心灵层面很多心理维度上的差异与互补。如果仅仅依据身体性别就认为“异性之间一定会相吸”,这种以身体的生物特征来衡量、判定爱情的做法,是非常“动物的”,也是非常“强暴的”。

人是高级动物,人类具有更加丰富、深刻的情感,因此,人类的爱情,比动物的“异性相吸”要高级和复杂得多。那么,人类爱情,应该以身体的性器官差异性来衡量,还是用人类的高级情感去衡量呢?显然应该是后者。只有坚持用人类的高级情感去衡量爱情,人类才能区别于动物,人类的高级情感才能得到尊重。

(责编:彭碧霞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为什么有人会有同性恋倾向

同性恋倾向的发生多是天生就有同性恋的基因;还有一部分人是与养育环境,如家庭背景、社会因素等都有关系,同性恋者除了对异性取向的爱好与异性恋者不同外,其他方面与异性恋者没有显著的差别。他们的智力发展、身体健康状况、创造力都没有问题。

Q:同性恋会变正常的吗?

异性恋和同性恋是不同类型的性取向,并不能说同性恋是错误的或者不合法的,从医学角度来说,同性恋不属于病态。一个人的性取向的形成不是个人能自主决定的,可能和自身成长过程经历有关系,也可能是性格、心理、情感等多方面因素刺激形成的,同性恋的群体自己认为是正常的,难以改变成异性恋。

Q: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同性恋

个体和异性发生了性行为,不一定表明其性取向一定是异性;个体和同性发生了性行为,不一定表明其的性取向一定是同性。并不是所有受同性吸引或维持同性性关系的人都认为他们自己是同性恋者,或双性恋者,一些经常发生同性性行为的人仍然认为他们是异性恋者。因此,区分同性性行为、同性性吸引和同性恋自我认同是很重要的,它们并不一定是一致的。例如,在军队、学校、监狱等场所中,可能会引起异性恋者参与到境遇性性行为,虽然他们在他们的环境中是异性恋者。有些人从事同性性行为并不是基于其性取向或者性渴望,比如男妓,他们有时是年轻的异性恋男性,但是他们却通过与男人性行为赚钱。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