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明辨关于心跳的五大误解

家庭医生在线 2013/6/25 6:50:00 举报/反馈

心跳太快危险么

心脏跳动伴随着人类生命的始终。健康的心脏每天跳动10万多次,每年3700万次,一生则平均跳30亿次。如果不了解心跳的事实,就很容易受骗上当。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近日载文揭开了“心跳五大误解”的真相。

误解一:心跳快=压力大。压力大会增加静息心率(休息时的心率,正常为70—80次/分钟),有时会导致心率增加到每分钟100多次,造成心动过速。但是压力只不过是心跳加快的一种原因,吸烟、大量摄入咖啡、脱水、发烧以及贫血也会导致心跳加快。

误解二:心律失常=心脏病。只要不伴有胸闷、胸痛或气短,偶尔感觉心跳快或心跳加速属正常现象。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教授戈登·F·托马塞里表示,虽然绝大部分心律不齐不构成危险,但是如果新近发现心律失常且频繁发生,那么就应就医。

误解三:心跳慢=心脏弱。人们往往认为,心跳太慢,会增加心跳停止的危险。事实恰恰相反。如身体其他肌肉一样,心肌也通过锻炼得以增强。心肌越 强壮,心脏效率越高,跳动次数更少,就可以向全身输入血液。静息心率60次以下的人(心搏徐缓)心脏特别健壮。但一些老年人心搏徐缓可能是心脏病的症状。

误解四:健康心率=60—100次/分钟。60—100次/分钟是成年人的正常心率范围。但托马塞里表示,大量研究表明,即使在正常范围之内, 较高的心率也与缺血性心脏病、中风及心脏猝死有很大关联。挪威近期研究发现,心率每增加10次/分钟,心脏病风险就分别增加10%和18%。

误解五:心率正常=血压正常。心率和血压是两码事,两者之间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静息心率正常的人也可能会出现高血压。有些人心率不正常,但其血压却很正常。费劲的身体活动会导致心率飞速加快,但血压变化却不大。

五种快跳伤心脏

脉搏是人们通过触摸体表动脉感觉到的有规律的搏动。其源动力来自心脏的跳动。其实,脉搏是否规律,以及心脏跳动次数的多少,都隐藏着很多身体健康的数据,一旦乱了节奏,人体就会发出一些警告信号。你有没有注意过,自己的心率是快还是慢呢?

国际上普遍认为,成人每分钟心跳超过100次,就算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心动过速很常见,比如体位改变、体力活动、 食物消化、情绪影响、吸烟饮酒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心率。可很久以来,人们都意识不到不良情绪导致的心率过快,以及异常跳动对心脏造成的伤害。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了静息心率(人在安静、空腹、清醒的状态下,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测量出的心率)增快,是心血管疾病发病与死亡的一项独立危 险因素,过快的心率可增加死亡的危险。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在2010年的调查研究显示:与心率60~74次/分的男性相比,心率为75~89次/分及≥90 次/分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其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2%和32%;在女性中,心率≥90次/分者与心率60~74次/分者相比,发病风险增加 23%。

长寿偏爱慢心率

其实,慢心率是人类长寿的“开关”,身体健康的老人静息心率较慢是件好事。

很多研究都表明,静息心率越慢,寿命越长。静息心率每分钟60~75次是理想状态。研究发现,静息心率在60次左右,人的寿命可 达93岁。此外,动物界也有相同的规律,老鼠的心跳可达每分钟500次,但寿命仅2年,乌龟心跳仅为每分钟6次,寿命可长达200年。

相反,静息心率大于80次的寿命就会缩短。这是因为心率越快,心脏的舒张期就会缩短,心肌供氧减少,从而引起心脏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同时,心率增快也会直接导致心肌耗氧增加。长此以往,会增加心肌梗死、慢性心衰的发生率。

要想长寿,最好把静息心率控制在75次以下,冠心病病人也要在55~60次左右。不过要注意的是,静息心率过慢也存在一定危险,如果慢于55次,就需要去医院做检查。

放缓心率是一项需要在生活中长期积累的“工程”。首先就是要运动。常参加各种强度适宜的运动,就会使静息心率变慢。虽然运动时心 率加快,但运动能使心功能得到锻炼,从而使静息心率减慢。其次是保持适当体重。肥胖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因此要通过健身运动,调节饮食来保持适宜的体重。

然后就是改正不良的生活方式,熬夜、吸烟、饮酒均可使静息心率加快。少喝浓茶,特别是不要在睡前喝,否则容易导致失眠。还应定时大便,保持排便顺畅。

此外,生活中心态要平和,不要总着急、生气,如果因为紧张、生气等情况出现心率过快,可以通过听音乐、静心冥想等方式逐渐恢复平静。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患者要坚持服用β受体阻滞剂,使心率减慢,减少与控制心肌缺血的危险。

适度增快也健康

平时生活中,除了要放缓静息心率,适度运动等让心率在安全范围内规律地增快,对心脏也会起到保护作用。普通人如果能长期坚持运动,不仅能锻炼心肌、强壮血管,静息心率还可能会降下来。

在运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让心率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尤其对老年人来说,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水平都出现下降趋势,更要注意安全。一般而言,运动 时的心率比静息心率快20次左右比较合适,如果超过了就要控制强度。国际上通行的公式:运动心率=170-年龄;体弱且年纪较大的人,运动心率= (170-年龄)×0.9。如60岁的人,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10次;70岁时,心率控制在90次以内。

此外,自我感觉也是掌握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运动后轻度呼吸急促、感到有点心跳、周身微热、面色微红、微出汗,心率在3~5分钟左右能 恢复正常,没有持续的疲劳感或其他不适感,表示运动适量;如果有明显的心慌、气短、头晕、大汗,休息10~20分钟心率仍不恢复,运动后出现疲劳、食欲减 退、睡眠不佳等情况,则为运动量过大,应酌情减少。反之,如果运动后没出汗,心率无变化,最好适度增加些运动量。

中老年人最安全、最有效的运动是每天适当快走40分钟,可以分段进行。感觉心率很快时,通过摸手腕部的桡动脉或下颌骨(下巴)的颌下动脉来数脉搏,如果条件允许,戴心率表也能显示数值。运动后,通过深呼吸让心率恢复正常。

(责编:尹浩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