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穿耳洞后防外耳道炎4细节

转载 来源: 凤凰网中医频道 2013/5/31 9:57:31

现在随着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审美价值的提高,像戴项链,打耳环都已经成为时代风尚,但是唯一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打耳环时候需要留意预防外耳道炎的发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就来一起听听专家的解读。

首先,专家建议,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要打耳环,但是打耳环一定要注意去正规的地方,否则一些地方的卫生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就容易得上外耳道炎,这是令人非常痛惜的一件事。具体来看一下。

1、洗脸、睡觉时都要避免挤压、碰击耳朵,至少刚穿耳洞的7天内都不能沾水,保持耳洞干燥通风。

2、每日轻轻旋转一下耳针,以防其与皮肤粘连一起。

3、不要用不干净的手去摸耳洞或频繁地转动耳针。

4、打完耳洞三天后,最好换上细针的纯金或纯银的圈状耳环有利耳洞前后的透气。若用的是耳钉,耳针和针托不要扣得太紧,最好留有一定的空隙,否则易因不透气引起肿胀。注意刚穿耳洞时每两天要用消毒药水清洗耳环,坚持至少1个半月。

以上就是在打耳环穿耳洞之时应该注意预防外耳道炎的一些简单介绍,希望还能引起各位的注意,另一方面,就是耳朵是倾听世界的窗口,它的破坏无疑是对于人生一大遗憾,所以要更加注意保护自己耳朵的重要性。

(责编:陆伟祥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外耳道炎是什么?

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外耳道弥漫性炎症称为外耳道炎。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局限性外耳道炎,又称外耳道炎疖;另一类为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要预防外耳道炎必须注意纠正挖耳习惯,游泳、洗头时污水入耳后应及时拭净,及时清除或取出外耳道耵聍或异物。总之,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损伤、最为重要。

Q:外耳道炎可以预防的吗?

你好,外耳道炎的预防:首先应戒除挖耳的不良习惯,挖耳不但损伤皮肤引起感染,而且经常刺激皮肤还容易生长“外耳道乳头状瘤”,使耳道经常出血。

Q:外耳道炎有什么分类,如何确定所患类型?

通常情况下,外耳道炎分为单纯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疖、弥漫性外耳道炎、坏死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真菌病、急性外耳道炎等六个类型,主要的确定依据介绍如下: (1)单纯性外耳道炎:早期、轻型外耳道炎,患者仅有耳内不适、闷胀和轻微疼痛。若能及时医治,数日内炎症消退,恢复正常。 (2)外耳道疖:发生于外耳道外端的软骨部,为毛囊或皮脂腺的葡萄球菌感染。耳痛甚剧,可有体温升高。待疖肿成熟,脓液穿破组织向外排出后,耳痛可骤减。 (3)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软骨部和骨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广泛性炎症,耳痛剧烈。外耳道充血、肿胀,表面覆有脓性分泌物,可有听力减退。 (4)坏死性外耳道炎:常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中,外耳道软组织重度广泛炎症,耳痛剧烈。 (5)外耳道真菌病:耳部发痒为主要症状,并有闷塞感、耳鸣及听力减退。外耳道内有黑色或黄色膜状物,亦有呈黄白色的粉末状霉点。 (6)急性外耳道炎:急性外耳道炎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疗肿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均因游泳、冲洗外耳道、中耳炎症分泌物等浸渍皮肤或挖耳(如取外耳道异物、盯聍等)损伤皮肤并发细菌感染所致。外耳道湿疹、糖尿病亦可为诱因。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变形杆菌、绿脓杆菌。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