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何注射胰岛素血糖仍然高

家庭医生在线 2013/5/18 8:23:42 举报/反馈

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法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注射时的不适感并能使胰岛素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然而,有很多患者由于注射不准确而耽误疗效。所以,正确选择注射部位,是胰岛素治疗成功与否的一个环节。

  1、注射时间。胰岛素分为速效、短效、中效、长效等不同类型,应根据类型选择注射时间。速效型在每餐前注射,短效型在用餐前15—30分钟时注射,中效型在每天晚上9—10点钟睡觉前注射,长效型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注射。餐前注射还有一个原则是,见饭打针,不可打针后等饭,打针后还要避免剧烈活动,以防发生低血糖。

  2、注射部位的轮换。每天同一时间注射同一部位。例如,医生推荐您每天早晨注射的部位是腹部,就应该一直选择腹部注射,不要随意更换到其他部位,每周可以左右轮换注射部位。如,臀部注射可以1周打左边,1周打右边。每次注射点应与上次注射点至少相距1厘米,并避免1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

  3、胰岛素注射部位选择:

  腹部是胰岛素注射优先选择的部位,腹部的胰岛素吸收率达到100%,吸收速度较快且皮下组织较肥厚,能减少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最容易进行自我注射。注射部位在脐周3厘米以外。秦皇岛市骨科医院内科徐江

  手臂的皮下层较薄,注射时必须捏起皮肤注射,因此不方便自我注射,可由他人协助注射。手臂皮下组织的胰岛素吸收率为85%,吸收速度较快。

  大腿较适合进行自我注射,皮下层很薄,要捏起皮肤注射,皮下组织的胰岛素吸收率为70%,吸收速度慢。注意大腿内侧有较多的血管和神经分布,不适宜注射。

  臀部皮下层最厚,注射时可不捏起皮肤。由于臀部的胰岛素吸收率低、吸收速度慢,较少使用,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注意不要打到肌肉组织。

  4、注射前要充分排气。方法是针尖朝上轻轻推动注射键,直到有一滴饱满的药液挂在针尖上。如果排气不充分,会导致注入药量不准,影响血糖达标。

  5、注射完,针头不可重复使用。注射完毕后应立即取下针头,防止因温度变化导致药液外溢,影响注射剂量的准确。针头重复使用会出现钝化和堵塞,不仅增加疼痛感,导致皮下脂肪增生和硬结而影响胰岛素的吸收,而且会造成“空打”,影响注射剂量的精确性,严重的可能出现感染、断针等。

(责编:徐蓓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有何认识误区?

我们现在有许多患者,还有一些基层医院的非专科医生,他们现在仍然有这些意识:打了胰岛素,就永远也摆脱不了胰岛素的治疗。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胰岛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胰岛素的剂型和注射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那么胰岛素目前来讲,仍然是降糖过程中最强大的药物。  使用胰岛素可以很快把血糖控制下来,由于高血糖有它不良的作用,比如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它可以对胰岛β细胞功能产生损伤,对于胰岛素受体耐药会产生影响。所以我们控制高血糖比较快的有效手段就是使用胰岛素。

Q: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有何认识误区?

我们现在有许多患者,还有一些基层医院的非专科医生,他们现在仍然有这些意识:打了胰岛素,就永远也摆脱不了胰岛素的治疗。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胰岛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胰岛素的剂型和注射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那么胰岛素目前来讲,仍然是降糖过程中最强大的药物。  使用胰岛素可以很快把血糖控制下来,由于高血糖有它不良的作用,比如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它可以对胰岛β细胞功能产生损伤,对于胰岛素受体耐药会产生影响。所以我们控制高血糖比较快的有效手段就是使用胰岛素。

Q:糖尿病引发的肾病误区有什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是3.9~6.1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范围是6.1~7.8毫摩/升。所以,超过上述两个标准的人,其体内血糖调控机制已经存在缺陷。有人说,我空腹血糖没有超过7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没有超过11.1毫摩/升,算不上糖尿病,不需要服用降糖药。殊不知,血糖正常范围是根据对大多数健康人群的调查而设定的,血糖一旦超过正常范围,就有可能对微血管壁、周围神经等组织和器官产生损害,长期还可能导致动脉硬化、周围神经病变等多种疾病。另外,血糖偏高还会对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产生毒性,导致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进一步衰退,减低胰岛素分泌,血糖进一步升高,很快变成严重的糖尿病。一旦发现血糖超过正常值,就应严格控制饮食,如血糖值仍不能恢复正常,就要积极进行“干预治疗”,即服用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增敏剂,以防止并发症的出现,延缓和阻止糖尿病的形成。干预治疗一段时间后,应复查血糖,如果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则可停服降糖药。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