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成药

转载 来源: 糖尿病新世界 2012/12/2 1:21:39 举报/反馈

  糖尿病相当于中医学的“消渴病”。关于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传统中医历来重视阴虚燥热,认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但从当今临床实际来看,2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典型阴虚燥热而症见烦热口渴、多饮多尿、多食善饥、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者并不多见。提示我们必须对糖尿病的病机进行重新思考。

  实际上,中医学所谓病机是需要通过证候及其相关的症状、舌苔、脉象来体现的,但病机与证候及其相关的症状、舌苔、脉象,又不完全是一回事。《黄帝内经》论病机有“壮火食气”、“二阳(胃肠)结谓之消”、“胃热则消谷”、“甘者令人中满,肥者令人内热”等等,确实强调火热在消渴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火热为阳邪,容易伤阴耗液,出现口渴、咽干、便于等症状;由于火为壮火,热为邪火,也容易伤气,从而出现乏力、神疲、体倦等症状。另一方面,《内经》论火热,实际上也不仅限于所谓燥热,实际上包括了胃热(胃肠结热)、肝火(肝经郁热)、脾胃湿热以及痰火、心火、肺热等。所以,我们形容糖尿病的基本病机常常说“内热伤阴耗气”,日久则络脉多瘀,变生百症。基于此临床在重视养阴益气的同时,特别强调清热治法,久病则强调化瘀通络治法。当然,清热治法的具体应用,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有胃热者,清胃热;有肝火者,清肝火;有湿热者,清热化湿;有痰火者,清热化痰;有心火者,清心火;有肺热者,清肺热。治疗总不离清热之大法。

  关于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清热类中成药,种类也很多。临床也必须根据具体火热证的表现酌情选用。

  胃肠结热者:临床常表现为多食易饥,烦热喜凉,口渴咽干,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象滑数,治疗当清泄胃肠结热,中成药可用三黄片、功劳去火片、新清宁片等。大便不畅,甚至大便数日不行,舌红苔黄厚者,脉滑实者,可重用新清宁片,每次5片,每晚睡前服下。也可用麻子仁丸,或麻仁胶囊。胃火牙痛,牙龈红肿、溃脓,口舌生疮者,也可用牛黄清胃丸,或配合鹊鸣黑散外用。

  肝经郁热者:临床常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耳聋,口苦咽干,心烦抑郁,或容易发怒,胸胁满闷甚至胀痛,或见脘腹少腹胀满,嗳气,善太息,妇女月经不调,舌红苔薄黄,边有浊沫,脉弦或数,治当清解肝经郁热,中成药可用小柴胡颗粒、新方龙胆泻肝丸等。若妇女月经不调,嗳气,食少,大便时干时稀者,也可用加味逍遥丸。

  脾胃湿热者:常表现为头晕头沉,脘腹满闷,口中粘腻,或口甜,大便不爽,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细滑数,治当清热化湿,中成药可用四妙丸等。若有湿疹瘙痒,或妇女阴痒,带下量多者,也可用祛湿止痒散水煎熏洗。

  痰火中阻者:常表现为头晕昏沉,心烦胸闷,失眠多梦,体形肥胖,肢体沉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当清热化痰,中成药可用礞石滚痰丸、二陈丸等。

  心火扰动者:常表现为心烦失眠,小便黄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脉细数,治当清心安神、导火下行,中咸药可用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导赤丸等。

  肺热内郁者:常表现为。咽干。咽痛,口渴多饮,口子鼻燥,咳嗽痰粘,或咳黄痰,舌尖红,脉数,治当清肺抑火,中成药可用清肺抑火丸、泻白散等。总当分清内热的性质结合脏腑定位,酌情选用针对性的清热类中成药。

  当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仅靠清热治法是不够的。临床上我们常常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适当配合其他治法:

  如胃肠结热,肝经郁热,内热伤阴,合并肾阴虚者,常表现为头晕耳鸣,咽干口燥,心烦失眠,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治疗当配合滋阴补肾治法,中成药可以配合知柏地黄丸。

  如湿热困脾,湿邪伤气,合并脾气虚者,常表现为食少纳呆,腹满便溏,舌苔腻而黄,脉细无力,治疗当配合健脾益气治法,中成药可用参苓白术丸、补中益气丸等。

  如内热伤阴耗气,合并气阴两虚者,常表现为疲乏少力,咽干口渴,心烦失眠,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无力,治疗当配合益气养阴治法,中成药可以配合玉泉丸。

  病程日久,内热伤阴耗气,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气阴两虚血瘀者,临床常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胸闷胸痛,肢体偏瘫,腰痛浮肿,肌肤甲错,舌质暗有瘀斑,治疗更当配合活血化瘀治法,中成药可用活血通脉胶囊、血府逐瘀胶囊、偏瘫复原丸、保肾康片等。

  至于久病不治,气阴两虚,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者,临床常表现为。咽干口渴,头晕耳鸣,腰膝酸冷,阳痿,尿频,肢体畏寒,大便干,脉象沉细,治疗当配合滋阴助阳治法,中成药可用右归丸、五子衍宗丸等。

  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中医辨证以气阴两虚内热证最为多见,所以益气养阴清热治法最为常用。中药糖宁胶囊,就体现了清热与益气护阴并举的治疗精神,临床治疗糖尿病,不仅可以减轻疲乏、口渴、心慌等症状,更能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调整血脂代谢紊乱。近期我们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清热益气中药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课题,对清热益气中药与胰岛素增敏剂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进行了对照研究β整体实验结果显示:中药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鼠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高游离脂肪酸血症和高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可以减轻高血糖、高血脂导致的胰岛β细胞损害,提高胰岛β细胞内胰岛素含量。研究结果提示,中药可能通过调节脂肪组织基因表达等多方面作用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β细胞功能。初步揭示了中医药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

  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确实具有一定优势。中成药应用得法,也可以期望取得较好疗效。

(责编:徐蓓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