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Barrett食管的影像诊断表现

转载 来源: 爱爱医 2012/11/19 11:23:07 举报/反馈

  Barrett食管简称BE,是指食道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

  临床表现: Barrett 食管(BE)本身通常不引起症状,临床表现主要为胃食管反流病(GRED)症状,如烧心、反流、胸骨后痛和吞咽困难等。但约25%的患者无GRED症状,因此在筛选BE病例时不应仅局限于有反流相关症状的人群,在行常规胃镜检查时,对无反流症状的患者也应注意有无BE存在。

  BE的诊断: BE诊断主要根据内镜检查和食管黏膜活检结果。当内镜检查发现食道远端有明显的柱状上皮化生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时,即可诊断为BE。

  1. 内镜表现:

  内镜表现对明确区分鳞、柱状上皮交界(SCJ)和胃食管交界(EGJ)对识别BE十分重要。

  ⑴ SCJ内镜标志:为食管鳞、柱状上皮交界处构成的齿状Z线。

  ⑵ EGJ内镜标志:为管状食管与囊状胃的交界处,其内镜下定位的标志为最小充气状态下胃黏膜皱襞的近侧缘和(或)食管下端纵行栅栏样血管末梢。

  ⑶ BE内镜下的典型表现是EGJ的近端出现橘红色柱状上皮,即SCJ与EGJ分离。BE的长度测量应从EGJ开始向上至SCJ。内镜下美兰染色有助于对灶状肠化生的定位,并能指导活检。

  2. 病理学诊断:

  ⑴ 活检取材:推荐使用四象限活检法,即常规从EGJ开始向上以2 cm的间隔分别在4 个象限取活检;对疑有BE癌变者应向上每隔1 cm在4 个象限取活检;对有溃疡、糜烂、斑块、小结节狭窄和其他腔内异常者,均取活检行病理学检查。

  ⑵ 组织分型:① 贲门腺型,与贲门上皮相似,有胃小凹和黏液腺,但无主细胞和壁细胞。② 胃底腺型,与胃底上皮相似,可见主细胞和壁细胞,但BE上皮萎缩较明显,腺体较少且短小。此型多分布于BE远端近贲门处。③ 特殊肠化生型,在化生的柱状上皮中可见杯状细胞是其特征性改变。

  3. BE的异型增生:

  ⑴ 低度异型增生(LGD):由较多小而圆的腺管组成,腺上皮细胞拉长,核染色质浓染,核呈假复层排列,黏液分泌很少或不分泌,增生的细胞可扩展到黏膜表面。

  ⑵ 高度异型增生(HGD):腺管形态不规则,分支或折叠状,有些区域失去极性。与低度异型增生比较,核更大、形态不规则且呈簇状排列,核膜增厚和核仁明显双嗜性。间质没有浸润。

  BE分型

  1. 按化生的柱状上皮长度分类:① 长段BE(LSBE)指化生的柱状上皮累及食管全周,且长度≥3 cm;② 短段BE(SSBE)指化生的柱状上皮未累及食管全周,或虽累及全周,但长度<3 cm。

  2. 按内镜下形态分类:可分为全周型(锯齿状)、舌型和岛状。

  3. 按布拉格C&M分类法进行记录:C代表全周型化生黏膜的长度;M代表化生黏膜的最大长度。如C3-M5表示食管圆周段柱状上皮为3cm,非圆周段或舌状延伸段在结合部上方5cm;C0-M3表示无全周段化生,舌状伸展为EGJ上方3 cm。

  

Barrett食管的影像诊断表现

  圆柱形全周缺损,有溃疡形成,官腔变窄

  

Barrett食管的影像诊断表现

  齿状线上2cm酷似胃粘膜,病灶区可见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病理证实为单层柱状上皮

  BE诊断记录内容

  1. 形态学分类 (全周型、舌型和岛状); 2。 长度; 3。 组织学类型; 4。 异型增生及程度; 5。 并发症(糜烂、溃疡、狭窄、出血)。

  当今国际上对BE的诊断存在两种见解:只要食管远端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就可诊断和只有食管远端柱状上皮存在肠上皮化生时才能诊断。鉴于我国对BE的研究不够深入,可以食管远端存在柱状上皮化生作为诊断标准较为稳妥,但必须详细注明组织学类型,及是否存在肠上皮化生。除有内镜下诊断外,还必须有组织学诊断,内镜和病理诊断相结合,有助于今后对BE临床诊断的研究进一步提高。

  监测与随访

  鉴于BE有发展为食管腺癌的危险,因此,应对BE患者定期随访,目的是早期发现异型增生和癌变。

  随访周期:内镜检查间隔时间应根据异型增生程度而定。无异型增生的BE患者应每2年复查1次内镜,如2次复查都未检出异型增生和癌变,可酌情放宽随访间隔;对伴有轻度异型增生者,第1年应每6个月复查1次内镜,如异型增生无进展,可每年复查1次;对重度异型增生BE患者应建议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或手术治疗,并密切监测随访。

(责编:徐惠珍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Barrett食管怎么回事

您好,Barrett食管系指食管端黏膜复层鳞状上皮被胃的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在此柱状上皮被覆盖的食管黏膜上发生的溃疡,称之为Barrett溃疡。病因与发病机制:Barrett食管的柱状上皮的形成有先天性和后天性。Barrett食管的病因前者为食管下段鳞状化不全;后天性则常继发于反流性食管炎。病理:BaLrrett食管柱状上皮在病理组织学有三种类型:贲门上皮型、萎缩性胃底黏膜型与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型,后者最为常见。Barrett食管溃疡,被认为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溃疡一般较深,易穿孔。穿孔后可并发纵隔感染,损伤血管则引起出血。

Q:什么是barrett食管?

Barrett食管是食管远端粘膜的鳞状上皮被化生的腺上皮所替代.这种化生的腺上皮可呈异形增生进而可形成腺癌,癌变率可达10%。一般认为Barrett食管发生腺癌的危险性与其病灶的大小有关,2cm以上的Barrett粘膜癌变的发生率较对照人群高30~40倍。食管下段黏膜粗糙,短条状红斑,胃食管返流是barrett食管主要的临床表现,管粘膜上皮会癌变。建议做进一步的检查明确。

Q:Barrett食管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您好,Barrett食管本身并不引起症状,一旦发生食管炎、溃疡、狭窄。即可出现症状。Barrett食管的症状如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烧心感甚至并发呕血等,均为非特异性。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