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带你认识1.5型糖尿病

转载 来源: 华媒网 2012/10/15 9:31:42 举报/反馈

  什么是1.5型糖尿病:

  通常,糖尿病可分为1型和2型,现在,还有1.5型糖尿病。目前估计,这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占10%~15%,这意味着,我国4000多万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5型糖尿病患者400万。

  实质:自身免疫病

  1.5型糖尿病又称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该型糖尿病本质上属于1型糖尿病,但它的起病又具有隐匿、迟发的特点,发病初期口服降糖药治疗有效,无需使用胰岛素,这点与2型糖尿病相符合。近年,随着实验室水平的提高及各级医生的重视,确诊为1.5型糖尿病的病人越来越多。目前认为,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糖尿病其实质是自身免疫病,属于免疫破坏胰岛β细胞引起的胰岛素缺乏性糖尿病。其特点是:

  25~34岁发病相对于1型糖尿病,其胰岛细胞破坏缓慢而延至25~34岁左右才发病。

  病人消瘦相对于2型糖尿病,这类病人比较消瘦或低体重,体重指数:BMI<21千克/平方米。

  半年后口服降糖药无效一般发病半年内无自发酮症酸中毒,治疗时,初期口服降糖药有效,但半年到一年后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而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

  应激情况1.5型糖尿病多发生于应激情况下,如严重感染、创伤后被迅速暴露出来。

  1.5型糖尿病临床实验室特点:

  1、血空腹C肽<0.3毫摩/升和(或)胰高血糖素刺激后(或餐后2小时)<0.6毫摩/升。

  2、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检测阳性。

  治疗:胰岛素有效

  目前认为,除了基础的饮食治疗和加强锻炼以外,对于1.5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该病一旦确诊最有效的方法是立刻使用胰岛素治疗,医生还会给患者加用免疫抑制剂,如小剂量的环孢素A或者雷公藤多苷片,目的在于阻止自身免疫介导的胰岛β细胞的损伤,促进胰岛修复,延缓胰岛素依赖阶段的出现,减少慢性并发症。一般的说,医生不会再给患者继续使用优降糖等磺脲类降糖药,因为若再使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磺脲类药,不但会失效,还会使残存的部分胰岛细胞遭到彻底破坏,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需要提醒患者的是,在使用正确治疗方案的同时,患者应经常到医院复查胰岛β细胞功能,了解其动态变化,以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还应坚持半年或1年复查一次谷氨酸脱羧酶抗体,以利医生掌握其变化情况。这种定期检查有助于疾病的控制和转归,并可以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避免和减少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提醒

  由于1.5型糖尿病临床表现看起来跟2型糖尿病没什么两样,非常容易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从而导致治疗方法不正确而加重病情。因此,凡成年后发病,消瘦,使用口服降糖药半年无效的患者,均应警惕1.5型糖尿病。

(责编:徐蓓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1型糖尿病者能否做运动

你好,健康教育、糖尿病的人群预防是病因预防,最重要的措施是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全社会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教育对象不仅是糖尿病患者和家属,还着眼于以预防为目的的公共教育,使整个社会提高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Q:什么是1.5型糖尿病

宁网友:

  1.5型糖尿病,目前仅限于个别专家提出,并未在国内学术界得到广泛的认可。它指的是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成年发病型幼年糖尿病,是缓慢进展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它原本属于1型糖尿病,却以2型糖尿病的特征发病,口服降糖药及合理饮食可获理想疗效,不发生酮症酸中毒。经过数年后,病情进展迅速,病人消瘦明显,无明显诱因而出现酮症酸中毒、空腹血糖升高,食疗及口服降糖药无效。

  1.5型糖尿病与自身免疫功能有关。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病人中有5%~30%属1.5型糖尿病。因此,治疗效果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病人要警惕1.5型,及时用胰岛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Q:糖尿病是怎么得的?如何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传统学说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遗传因素 举世公认,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Ⅰ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在糖尿病Ⅱ型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Ⅰ型。 二、精神因素 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三、肥胖因素 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比,有基础研究材料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时,人体肌肉与脂肪的比例也在改变。自25岁至75岁,肌肉组织逐渐减少,由占体重的47%减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加到36%,此系老年人,特别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糖尿病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长期摄食过多 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岛素β细胞负担过重,而诱发糖尿病。现在国内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的概念。 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从分子生物学、电镜超微结构、免疫学、生理生化学等多角度进行控索,对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又有了新的认识。 五、感染 幼年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显著关系,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仅可以使隐形糖尿病得以外显。 六、妊娠 有关专家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多次妊娠易使遗传因素转弱诱发糖尿病。 七、基因因素 目前科学认为糖尿病是由几种基因受损所造成的:Ⅰ型糖尿病———人类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Ⅱ型糖尿病—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和线粒体基因损伤。总之,不管哪种类型的糖尿病,也不论是因为遗传易感而发病,还是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发病,归根结底都是基因受损所致。换言之糖尿病是一种基因病。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