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乙肝感染人群大 携带者≠乙肝病人

家庭医生在线 2012/10/24 10:53:20 举报/反馈

  感染人群仍然巨大

  “医生,我这个病会不会传染给家里人啊?我还能跟家人一起吃饭吗?”、“这个病对我就业会不会有影响”、“我以前没有乙肝,怎么现在会是大三阳呢?能治吗?”……这些问题,是绝大多数乙肝患者就诊时最为担心及感到困惑的问题。的确,曾几何时,人们面对乙肝,谈起色变,避着千里,社会关系受到影响,就业机会受到阻碍。尽管,国家劳动部和卫生部已经于2007年5月出台了新规定,禁止在招工过程中体检乙肝,某种程度上减轻了乙肝患者的就业压力。

  中国是乙肝的高流行区。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1.2亿人长期携带乙肝病毒,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据一项调查初步显示:近3年来,新增的乙肝携带者以成年人为主,45-54岁年龄组增加显著,而儿童罹患率则呈下降趋势。

  预防乙肝疫苗是儿童患病下降的主要原因

  自1992年开始,我国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对所有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这也是近年来儿童罹患乙肝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然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成年人感染上乙肝呢?这可能与近年来各种有创操作增加,成年人的预防乙肝感染的意识不够强有关。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感染科主任钟晓祝教授介绍,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性、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一般不会传播乙肝。然而,近年来,纹身、穿耳洞、整容、纹眉、纹唇、修甲等行为的兴起,操作人员多数未受过专业培训,无菌观念淡薄,易造成交叉感染,而且有些用具未能做到一人一消毒灭菌或者一次性使用,使得乙肝病毒得以传播;另外,人们对婚前性行为观念的逐渐改变,甚至出现多个性伴侣,均促使了乙肝感染的扩大化。

  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人

  随着乙肝病人的增加,除了预防需要从小做起外,治疗更是需要持谨慎、正规、持续的原则。在大多数人观念中,“小三阳”比“大三阳”传染力要弱,其实不然,乙肝病毒传染力强与否,主要看其携带的病毒数量的多少,即乙肝病毒DNA数量,这也是我们追踪病人病情变化及治疗的重要指标。此外,一些病人不了解,认为抗病毒药物只要服用一段时间便可停药,未能规范治疗,从而导致病情反复、恶化,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钟晓祝主任说,目前我国乙肝患者中大多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对于该类人群,只要定期复查肝功能及病毒数量,监测其演变情况,并不是一发现就要服药治疗。只有当病毒数量长期未能下降并处于发展趋势,影响肝功能,或有肝硬化肝癌等病情恶化的情况下,才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而一旦开始治疗,则需要病人坚持服药及定期监测各项指标。一些病人由于未能坚持治疗,导致病毒数量反弹、病毒变异及耐药、肝功能恶化,进一步演变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对于乙肝的治疗,需要谨慎,更需要病人的坚持与配合。

  乙肝并不可怕,乙肝病毒携带者不是乙肝病人,在工作和生活上与一般健康人无区别,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会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但乙肝病毒携带者需对自己负责,及早检查,因为乙肝早期无明显症状,多数人都是检查才得知自己感染了乙肝病毒。对于治疗需要坚持,不可中途放弃,更别等到治疗时机错失了才后悔当初。

  钟晓祝主任建议:有乙肝病史或家族史、或曾有不规范操作的美容行为的人群,或是近期出现乏力、易感疲劳、食欲欠佳、皮肤黄染、肝区不适等症状者,最好到医院检查一下,以期早发现,规范治疗,防止乙肝恶化可能。

 

(责编:刘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给我么

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传染性。  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方式与乙肝传播方式相同,主要都是通过血液传染、母婴传染、父婴传染、医疗器械传染、性接触等途径传染,日常工作生活中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几率非常小,基本等同于健康人,所以只要平时注意个人卫生,一般是不会被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的。传染性强弱  乙肝病毒携带者分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和非活动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两种情况,代表两个分期,各期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强弱不同。
  1.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较强,代表免疫清除期之前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这类人群的免疫系统无法清除病毒,造成与病毒和平共处的情况,如果肝脏细胞的伤害比较轻微,肝功能没有出现异常,肝脏穿刺作组织学检查也没有明显的改变。但是这类人群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比较活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随着病历的进展,当肝脏的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即使肝功能正常也可以诊断为慢性乙肝患者。所以这类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应严密的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进入免疫清除期就要把握时机积极治疗。
  2.非活动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传染性弱,代表免疫清除期之后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此类乙肝病毒携带者机体已经通过免疫清除作用(包括药物的治疗作用),清除掉了血液中的病毒,肝脏的炎症病变已恢复,肝功能没有出现异常,而且没有明显的肝脏纤维化改变。此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或e抗体转为阳性,乙肝病毒DNA为阴性,因此此类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小或无传染性。但是患者肝细胞核中仍可以有乙肝病毒存在,只是停止复制,不再向血液中释放病毒,也就是病毒和病变都不活动而已。此类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情较为稳定,注意生活细节,可以不予治疗,平时的生活要有规律,多吃有营养的食品,多吃青菜,少吃过油腻的食品,一定要禁酒。主要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为乙肝病毒最主要的传染方式,如输入含有乙肝病毒的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均可造成乙肝病毒感染。
  2.医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均可引起乙肝病毒传播。
  3.母婴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中85%是通过母婴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生育有可能会传染给孩子。
  4.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和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性生活时,如果不采取防御措施,也会造成乙肝病毒感染。
  5.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与乙肝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播乙肝。乙肝病毒的传染性  乙肝病毒携带是指健康的人被遗传或者是在生活中不慎被乙肝病毒感染上,导致被感染者血液、汗液、唾液以及分泌物等中都含有乙肝病毒。目前中国有1.3亿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且每年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数量还在上升。当然有许多人并不知道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具体危害,就会有这样的疑问: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传染性大吗?乙肝病毒存在于乙肝携带者的各个部位,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而预防乙肝病毒的传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的高危群体  乙肝病毒的传染性的强弱,随着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而不同。我国是乙肝高发区,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疫苗接种是最首选最有效的措施,建议凡是乙肝表面阴性的人群,如果没有乙肝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均应接种乙肝疫苗。那么,哪些人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呢?哪些人更需要注射乙肝疫苗呢?  专家介绍,乙肝病毒的感染高危人群比如那些经常跟乙肝病毒携带者生活在一起的,虽然说传染的几率不高,但是最好还是注射乙肝疫苗比较保险。以及医务人员,医生,尤其是外科,骨科,妇产科等科的医生。护士以及医院工作的保洁员,护工。或者是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这些人经常跟乙肝病毒携带者接触,所以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应该注射乙肝疫苗。  而且除了以上经常跟乙肝病毒携带者接触的高危人群以外,那些因其他疾病,经常输入血液及血制品者,或者是经常在外就餐者,新出生婴儿等也应该注射乙肝疫苗。曾经接种乙肝疫苗,产生表面抗体,抗体消失,转为阴性,要进行加强注射。虽然注射乙肝疫苗都是自愿的,但是为了更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还是注射的比较好。

Q: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传染性。  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方式与乙肝传播方式相同,主要都是通过血液传染、母婴传染、父婴传染、医疗器械传染、性接触等途径传染,日常工作生活中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几率非常小,基本等同于健康人,所以只要平时注意个人卫生,一般是不会被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的。传染性强弱  乙肝病毒携带者分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和非活动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两种情况,代表两个分期,各期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强弱不同。
  1.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较强,代表免疫清除期之前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这类人群的免疫系统无法清除病毒,造成与病毒和平共处的情况,如果肝脏细胞的伤害比较轻微,肝功能没有出现异常,肝脏穿刺作组织学检查也没有明显的改变。但是这类人群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比较活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随着病历的进展,当肝脏的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即使肝功能正常也可以诊断为慢性乙肝患者。所以这类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应严密的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进入免疫清除期就要把握时机积极治疗。
  2.非活动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传染性弱,代表免疫清除期之后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此类乙肝病毒携带者机体已经通过免疫清除作用(包括药物的治疗作用),清除掉了血液中的病毒,肝脏的炎症病变已恢复,肝功能没有出现异常,而且没有明显的肝脏纤维化改变。此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或e抗体转为阳性,乙肝病毒DNA为阴性,因此此类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小或无传染性。但是患者肝细胞核中仍可以有乙肝病毒存在,只是停止复制,不再向血液中释放病毒,也就是病毒和病变都不活动而已。此类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情较为稳定,注意生活细节,可以不予治疗,平时的生活要有规律,多吃有营养的食品,多吃青菜,少吃过油腻的食品,一定要禁酒。主要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为乙肝病毒最主要的传染方式,如输入含有乙肝病毒的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均可造成乙肝病毒感染。
  2.医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均可引起乙肝病毒传播。
  3.母婴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中85%是通过母婴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生育有可能会传染给孩子。
  4.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和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性生活时,如果不采取防御措施,也会造成乙肝病毒感染。
  5.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与乙肝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播乙肝。乙肝病毒的传染性  乙肝病毒携带是指健康的人被遗传或者是在生活中不慎被乙肝病毒感染上,导致被感染者血液、汗液、唾液以及分泌物等中都含有乙肝病毒。目前中国有1.3亿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且每年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数量还在上升。当然有许多人并不知道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具体危害,就会有这样的疑问: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传染性大吗?乙肝病毒存在于乙肝携带者的各个部位,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而预防乙肝病毒的传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的高危群体  乙肝病毒的传染性的强弱,随着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而不同。我国是乙肝高发区,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疫苗接种是最首选最有效的措施,建议凡是乙肝表面阴性的人群,如果没有乙肝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均应接种乙肝疫苗。那么,哪些人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呢?哪些人更需要注射乙肝疫苗呢?  专家介绍,乙肝病毒的感染高危人群比如那些经常跟乙肝病毒携带者生活在一起的,虽然说传染的几率不高,但是最好还是注射乙肝疫苗比较保险。以及医务人员,医生,尤其是外科,骨科,妇产科等科的医生。护士以及医院工作的保洁员,护工。或者是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这些人经常跟乙肝病毒携带者接触,所以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应该注射乙肝疫苗。  而且除了以上经常跟乙肝病毒携带者接触的高危人群以外,那些因其他疾病,经常输入血液及血制品者,或者是经常在外就餐者,新出生婴儿等也应该注射乙肝疫苗。曾经接种乙肝疫苗,产生表面抗体,抗体消失,转为阴性,要进行加强注射。虽然注射乙肝疫苗都是自愿的,但是为了更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还是注射的比较好。

Q: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去献血吗?

你好,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不可以去献血的,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感染乙肝病毒引起的,虽然此期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多与机体处于和平共处时期,但是他们血液中是含有大量乙肝病毒的,而血液接触是乙肝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其血液或血液制品一旦输入到正常人体内,就会使得乙肝病毒迅速在新寄主体内繁殖,进而感染健康人,所以为有效降低乙肝感染率,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不能献血的。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