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糖友控制血糖 宜药物配合心理疗法

转载 来源: 糖尿病网 2012/9/14 10:08:16 举报/反馈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终身服药和注意饮食健康。终身服药对于众多糖友而言,常常会有心理上的负担,总觉得一辈子依靠药物,是不是代表这个疾病根本不能治愈,而且就算坚持吃药病情也不会好转,也就会有了破罐破摔的想法。

  专家表示,对于患上慢性疾病的患者而言,最好是药物配合心理疗法进行治疗。因为糖尿病患者有其特有的心理特点,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不良情绪可能导致糖尿病。人的情绪主要受大脑边缘系统的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同时又调节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的功能,心理因素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交感神经还将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释放而导致糖尿病。糖尿病人也会表现出特定的心理特征,针对这些心理特点进行疏导可促进疾病的康复。

  怀疑心理 患病早期,患者往往不能接受这一事实,持否认或怀疑的态度,怀疑医生诊断有误,否认自己患病,拒绝接受治疗,不注意饮食,或自认为得了糖尿病无非就是血糖高点儿,对身体无大影响,对疾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

  专家支招:这一阶段心理疏导十分关键,帮助患者改变错误的认知,接受现实,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希望,耐心细致地介绍有关糖尿病的知识、高血糖的危害性和不及时治疗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帮助他们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加强他们对饮食、运动及科学用药的重视程度,使其改变对疾病怀疑、拒绝治疗及满不在乎的心态。

  失望、无助心理 患者一旦被确诊,将终身治疗,否则可能会导致危及生命的代谢紊乱。比如青少年时期患上糖尿病后,他们处于求学、创业、恋爱的大好时光,他们得知没有根治的可能,常有一种愤怒的情感,加之必须终身控制饮食,更加重了愤怒的心理。他们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与自由,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整日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情感脆弱,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有些青少年还认为患病是父母遗传的结果,将愤怒的情绪针对父母。

  专家支招:这一阶段心理疏导十分关键,帮助患者改变错误的认知,接受现实,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希望,耐心细致地介绍有关糖尿病的知识、高血糖的危害性和不及时治疗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帮助他们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加强他们对饮食、运动及科学用药的重视程度,使其改变对疾病怀疑、拒绝治疗及满不在乎的心态。

  焦虑恐惧心理 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之甚少并存在许多误解,因此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担心会影响自己的将来,惧怕死亡等。或对治疗过分关心,出现感觉过敏、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等。

  专家支招: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了解焦虑、恐惧产生的原因,利用语言技巧尽快安定患者的情绪,给患者以支持、鼓励,适时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指导如何选择和控制食物,帮助患者制定生活作息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以转移其消极心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使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正确对待生活,从而缓解心理障碍。

  自责心理 病人患病不能照顾家庭,长年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造成家庭经济拮据而感到自责内疚,认为自己成了家庭的累赘。

  专家支招:让患者了解目前虽不能根治糖尿病,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科学地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调适不良心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悲观心理 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对治疗产生对立情绪,认为无药可医,迟早都是死,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对医护人员不信任,表现出冷漠、无动于衷的态度。

  专家支招:对这类患者首先用温和的语言、熟练的操作、丰富的医疗护理基础知识取得其信赖,主动与患者谈心,合理提供治疗信息,对病情变化、检验结果主动向其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治疗信心。用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感染患者,促使患者克服厌世的心理,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在自杀念头存在期间,严防患者的自杀行为。

(责编:徐蓓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糖尿病出现心理问题怎么办?

目前来讲,糖尿病尚无根治的方法,属于终身性疾病,只能与其“和平共处”。正因如此,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那么,糖尿病患者出现心理问题怎么办呢? 一,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注意两个极端: 1、心理压力巨大。 不少患者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时,感到如同癌症上身,立刻想到了糖尿病无法治愈,给自己判了“死刑”,各种并发症、瞎眼、截肢、死亡等极端的想法齐占心里,整个人都没了精气神,仿佛明天就要面对死亡一般。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抑郁、焦虑、饮食紊乱、失眠、自责和恐惧后果等不约而至,这必然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2、满不在乎。与上述心理问题恰恰相反的是,对糖尿病满不在乎,或是认为糖尿病严格合理的饮食,测量血糖、尿糖、尿常规等理化指标,及时常就诊等,太麻烦了,而不愿意坚持下去。甚至不进行生活方式改变、不关注、不去坚持糖尿病饮食,不戒烟、仍大量喝酒,不监测血糖,不进行并发症的检查。 二、糖尿病人出现心理问题怎么办? 1、认知心理疗法。 多了解糖尿病的临床特点、诱发原因、病程转归和治疗要点等,消除对糖尿病的恐惧或忽视,同时学习如何自我管理和防治疾病的方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安慰与鼓励心理疗法。 家人要适当鼓励和疏导病人,减轻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3、兴趣怡情法。 糖尿病病人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或奋笔挥毫,或泼墨丹青,或弈棋对垒,或结伴旅游,或饲养宠物,通过各种兴趣爱好调节生活,陶冶性情,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 总而言之,糖尿病患者应以一个良好的心态看待糖尿病,科学对待糖尿病。积极配合医生,坚持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合理用药,以便控制好血糖,稳定病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健康人一样享受生活。

Q:糖尿病理疗仪对控制血糖有作用吗?

你好,根据糖尿病病人的个体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血糖,胰岛功能,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不要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糖尿病的治疗要从5方面着手,就是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糖尿病教育,血糖的监测,有一环节做不好,都会影响治疗。

Q:糖尿病怎么治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其基本生化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 各种原因造成胰岛素供应不足或胰岛素在靶细胞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使体内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发生紊乱,就发生了糖尿病。 随着糖尿病得病时间的延长,身体内的代谢紊乱如得不到很好地控制,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和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以致最终发生失明、下肢坏疽、尿毒症、脑中风或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 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治疗,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是:①糖尿病教育;②饮食治疗; ③运动疗法;④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中药);⑤血糖监测。由于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及生活环境、年龄不同,因此治疗方案也不同,但不论哪种类型糖尿病,不论病情轻重,都要进行饮食治疗。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应以胰岛素治疗为主,配合饮食治疗及心理调整。北京儿童医院采用糖尿病儿童夏令营的形式,对儿童糖尿病的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受到国内外的重视。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情较轻者应以饮食治疗及运动锻炼为主(有严重合并症者活动应有所限制) 。尤其是非胰岛素依赖型肥胖者更应以运动疗法及饮食疗法为主,适当的运动可使糖尿病人增强体质,消除大脑皮质的紧张状态,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用量减少,具有减肥、降低血糖、血脂的作用,对于防止或延缓各种并发症具有一定作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在饮食治疗及运动疗法情况下,血糖控制不满意可加服口服降糖药及中草药或针灸治疗,若加服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仍不能很好控制,可改用胰岛素治疗或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对妊娠糖尿病应采取胰岛素配合饮食治疗。对老年人糖尿病应采取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选择第二代磺脲类药)或中草药、气功疗法综合治疗。对于糖尿病的慢性病变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上不少患者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血糖控制不够理想,糖尿病及合并症的临床症状不能解除,若配合中医药治疗后,血糖能稳定地控制,糖尿病及合并症的临床症状能明显改善。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