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眼睛分泌物 预示你的身体健康

转载 2012/5/15 9:13:00 举报/反馈

  当眼睛发生某些疾病时,眼分泌物就会发生数量或者性状的改变。通常人们观察到分泌物明显增多的同时,还会感觉一系列不舒服,如晨起睁眼困难、视物模糊等。

  这时候,分泌物的成分除了上述内容,会含有较多脱落的组织细胞、炎性细胞、血管渗出物、病原体等。

  ◆ 异常分泌物主要有5类

  根据分泌物的黏稠度、颜色等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样、黏性、黏脓性、脓性、血性分泌物等。不同性质的分泌物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眼部疾病的大概性质,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水样分泌物

  为稀薄稍带黏性的水样液体,这种分泌物增多往往提示病毒性角结膜炎、早期泪道阻塞、眼表异物、轻微外伤等。儿童由于鼻梁骨发育尚未完全,部分孩子可 能有内眦赘皮,伴有倒睫,常引起眼部刺激症状,并有水性分泌物增多。老年人若眼睑位置异常,如睑内翻、睑外翻等,也会引起水样分泌物增多。

  2.黏性分泌物

  常出现在干眼症和急性过敏性结膜炎病人,常表现为黏稠白色丝状物质,与常用的胶水性状十分相似,患者可能还会伴有异物感、眼痒等症状。尤其儿童过敏性结膜炎,清晨醒来时,孩子常说可以从眼睛里拉出丝来,常常就是黏性分泌物。

  黏脓性分泌物,为较为黏稠的,略带淡黄色的物质,这类分泌物增多,应考虑慢性过敏性结膜炎、沙眼的可能。

  3.脓性分泌物

  这是最应引起重视的问题,脓性分泌物的出现常提示有细菌的感染,须及时到医院就诊。新生儿出生3―4天内,如果双眼发现大量脓性分泌物,高度提示淋球菌性结膜炎,俗称“脓漏眼”。化脓性泪囊炎的患者,也常出现脓性分泌物,一般集中在内眼角。

  4.血性分泌物

  如果发现眼分泌物呈淡粉色或明显的血红色,应该考虑眼睛外伤。眼分泌物呈淡粉或略带血色,应考虑急性病毒性感染,这时患者同时会伴有眼睛红、耳前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 莫名流泪可能是眼镜不合适

  另外,如果近视或散光得不到及时矫正或眼镜不合适,也会出现长时间阅读后水样分泌物增多,同时伴有眼部疲劳。需要强调的是,如果家长发现幼儿双眼水性分泌物增多,总是“泪汪汪”的,而且黑眼珠较大时,应该到医院检查,以排除先天性青光眼。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眼部分泌物的观察方便简单,因此是良好的身体自查指标。想要健康,就要细心。

(责编:刘彩婷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什么是红眼病?

红眼病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性传染性眼病。民间俗称的“红眼病”,是指急性或亚急性结膜炎。其主要病原体是毒力强的细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及病毒(如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细菌和病毒分布在患者眼部分泌物及泪液中,因此一旦接触这些带病原体的眼泪及分泌物,就有可能感染上红眼病。 一般来说,起病很急,感染病毒之后,24小时内就可能发病,患者的眼睛迅速出现异物感,灼热感,眼痛,流泪,畏光,以及分泌物增多。眼睑水肿,结膜重度充血,变成了鲜红的“兔子眼”。 个别患者的结膜不仅充血,还有部分出血的症状。少数患者还可有全身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由于此病症状典型、诊断简单,治疗方法也有效,因此不必恐慌。患了红眼病之后,通常使用抗菌、抗病毒的眼膏和眼药水,大部分人能在一周~三周左右康复。眼睛分泌物多的患者,可在医院用生理盐水清洗眼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轻度病变的患者,角膜不受影响,但是中重度患者出血角膜的上皮及上皮下病变。发病一周内传染性最强,通常一只眼睛起病,另一只眼很难幸免于难。 红眼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有发病率高、传播快、发病集中的特点,因此容易在学校、工厂、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地方爆发流行。通过患者眼部分泌物—手—健康人眼,或者是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物品—健康人眼传播。患者的手、毛巾、手帕、脸盆以及病人用过的洗脸水、衣服、被褥上都可能含有病原体,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健康人的眼睛(包括病人自己健康的眼睛),便把红眼病传播开来。   在红眼病高发的季节,公众更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需注意保持手的清洁,要勤洗手,不要用手揉擦眼睛。在家庭成员之间,各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洗脸最好用流动水。 

Q: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测结果:支原体

你好!及时做药敏试验,根据药敏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Q:角膜炎,充血,分泌物增多,痒,痛

角膜炎,充血,分泌物增多,角膜炎大部分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少数是病毒或衣原体等感染所致,和不注意卫生有关。不严重的自行处理下,结合消炎的滴眼液治疗,严重的去医院做个检查,找出病原体,针对性抗病毒或抗菌消炎治疗,衣原体感染结合四环素类抗生素治疗。注意眼部卫生清洁,不要用别人的毛巾,不要经常用手揉眼睛。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