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2型糖尿病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转载 来源: 糖尿病网 2012/5/18 8:16:21 举报/反馈

  各种糖尿病防治共识和指南的产生,都是基于各种临床试验结果(指南)及诸多临床医师的经验(共识),并根据新发表的结果进行不断更新。然而,无论应用何种治疗方式或药物,治疗方案都必须满足患者实际需求,才能真正体现糖尿病个体化治疗。

  探秘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

  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功能缺陷为特征,其自然病程为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受损(IGT)和(或)空腹血糖受损(IFG)、糖尿病,最终导致多种并发症。β细胞功能在病程中逐渐衰退,但初始衰退远早于预期。有研究发现,处于IGT阶段的患者,β细胞功能丧失已高达80%。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现行2型糖尿病治疗策略对于血糖控制的总体效果不理想。分析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原因,可归纳如下:①现行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较保守,一般遵循“阶梯式”原则,使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当患者不得不使用胰岛素治疗时,胰岛β细胞功能已严重衰退;②未能实现个体化治疗;③医师处方降糖药较为保守且缺乏可阻断甚至逆转β细胞功能衰竭的新药。

  更值得一提的是,临床上常将胰岛素作为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后的最终手段,却忽视了早期胰岛素治疗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尽快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消除葡萄糖毒性作用,部分恢复早时相胰岛素分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并延缓并发症发生。

  新模式强调早期、联合及合理应用胰岛素和新药

  针对现行2型糖尿病治疗策略的不足之处,有学者提出了糖尿病治疗新模式。新模式包括早期干预,即在糖尿病前期(包括IGT和IFG),甚至肥胖和高胰岛素阶段就进行饮食调整及体育锻炼(中国大庆研究、DPP研究和ADDITION研究已充分证实其价值和重要性);在诊断伊始即给予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包括餐前胰岛素治疗、口服单药联合胰岛素治疗);应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或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等新药治疗。

  新模式提出,在强调早期强化应用胰岛素的同时,必须重视合理应用,唯有如此才能达到安全有效的降糖目的。因此,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治疗达标”原则;②胰岛素治疗应尽可能恢复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③治疗方案应简便易行;④正确掌握胰岛素初始治疗的时机;⑤通过选择适当的胰岛素制剂和方案最大限度地避免低血糖;⑥让患者在糖尿病管理的综合团队中发挥重要作用;⑦制定有效的胰岛素剂量调整方案。

  具体而言,对于血糖水平较高的初发糖尿病患者,在启动胰岛素治疗后,随着糖毒性下降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必须及时调整(多为减少)胰岛素剂量,否则患者易出现低血糖反应。由于老年患者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减退,对低血糖反应性差,因此更要格外重视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性,放宽其血糖控制目标。

  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显著优势

  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早期胰岛素治疗获益的报道屡见不鲜。1997年,以色列学者对14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然后停药。此后有9例患者仅通过饮食控制即可使血糖保持正常水平达3年以上。这项研究证实了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是可逆的,且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明显改善胰岛分泌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还促进了人们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全面探索。另有研究提示,空腹血糖控制在5.6mmol/L以下是恢复生理性双相胰岛素分泌模式的重要前提,而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有利于恢复这种生理性分泌模式。国内学者近期发表在《柳叶刀》杂志的一项研究也表明,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使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更好地恢复并维持。

  肠促胰素治疗2型糖尿病新焦点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研究者就发现,口服葡萄糖对胰岛素分泌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静脉注射,这种额外效应被称为“肠促胰素效应”。此后研究进一步证实,这种效应所产生的胰岛素占进食后胰岛素总量的50%以上。正常人进餐后,肠促胰素分泌,进而引起胰岛素分泌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也称为抑胃肽,GIP)作为2种主要的肠促胰素,在2型糖尿病及IGT者中的分泌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有所下降。由于上述“肠促胰素效应”受损,β细胞对口服葡萄糖的反应敏感性显著降低,导致血糖升高,这可能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之一。

  研究表明,肠促胰素在血糖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性方式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并减少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降低血糖。此外,肠促胰素还有上调胰岛素基因表达,促进胰岛素合成及β细胞增殖等作用。

  目前基于肠促胰素的治疗药物包括DPP-4抑制剂及不被DPP-4识别的肠促胰素类似物,两者存在一定区别。就使用方式而言,DPP-4抑制剂为口服制剂,方便用于临床;而肠促胰素类似物则需注射。就作用优势而言,肠促胰素类似物可改善血糖控制,延缓胃排空,并抑制食欲,从而减轻体重;DDP-4抑制剂不会引起体重增加。

(责编:刘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糖尿病2020年可治愈吗

根据现有的医疗进展速度而言,2020年治愈糖尿病的概率并不大。糖尿病主要分为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以及继发性糖尿病三大类型。一型糖尿病以基因突变为主要表现,暂时以长期注射胰岛素治疗手段,对于病因学治疗缺乏研究进展。二型糖尿病目前研究进展相对较为迅速,但也仅限于病因研究,针对病因的治疗暂时没有特别有效的进展。

Q:近年来糖尿病研究有何进展

因为糖尿病久治不愈,涉及到全球近亿人的健康,所以引起了各国学生的关注。200年哈弗大学医学部首先指出,上世纪中叶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饮食加药物疗法,误导了世界范围的糖尿病治疗,这个方案制定是只重视了热量的供给,而忽视了高血糖指数的食物对劳损的B细胞的刺激。胰岛素的核心问题就是胰岛B细胞劳损,再用食物刺激它更加重了劳损,当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把高血糖指数的食物(精米、精面、薯类)控制在全天主食的60%,是学术上犯得错误。哈佛建议0糖,把高血糖指数食物的摄入,降到最低点。

Q:糖尿病最新治疗办法

  广西吴唐糖尿病研究院是广西首家糖尿病研究院,该院由原广西江滨医院(广西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吴森担任院长,吴森院长从事糖尿病治疗研究三十余年,在数十年临床治疗中,针数千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微血管痉挛现象。而这种痉挛又使得胰岛-β细胞供血、供氧不足,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使患者的血糖升高,而高血糖又可导致和加重微循环障碍,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进而使糖尿病久治不愈。这个发现奠定了通过“改善微循环”来治疗糖尿病的新方向,通过数万例各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实证,验证了民族医药调理气血、疏通脉络的方法治疗糖尿病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破解糖尿病治疗困局走出了一条新路。   在随后的治疗实践中,我们在降糖扶胰的同时,着重从改善微循环入手,切断糖尿病发病的中间过程,使其逆转,修复胰岛功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效,从根本上解决了糖尿病久治不愈的问题。广西吴唐糖尿病研究院的专家团在吴院长的带领下,经过上千例的临床治疗研究,总结出“中医胰岛平衡疗法”治疗糖尿病,突破过去传统认为的2型糖尿病需终身治疗,终身用药的观念,大部份糖尿病患者可以摆脱终身服药,恢复正常的血糖水平。适用人群:有高血糖史的临界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将不下来的糖尿病患者;想摆脱降糖药、胰岛素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出现皮肤瘙痒、下肢肿胀、视力模糊、坏疽(烂脚)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