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休眠”胰岛细胞可“激活”

家庭医生在线 2012/5/23 8:50:47 举报/反馈

  据了解,该项目历时近20年,由国内10家大学医院共同完成。该研究成果建立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了2型糖尿病新的胰岛素治疗方案,研究了疗效相关分子机制,加深了对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为完善和丰富我国2型糖尿病治疗模式作出了新的贡献。

  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统计,全球已有3亿多人在受糖尿病折磨。糖尿病是世界范围的慢性非传染性流行性疾病,糖尿病这位“杀手”,不急着“亮刀子”却总以耐心取胜长年追随,个中痛苦惟患者自身才知晓。糖尿病已被《“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列为需重点防治的非传染性疾病。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特点是流行广、增长速度快、治疗难和治疗达标率低(9.7%-26.8%)。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主要药物,但往往只是其他降糖药物不能控制血糖时的最后选择。

  在老一辈专家的指导下,翁建平教授的研究团队从1990年开始,先后得到了国家和省部级多项资助,逐渐形成研究特色,并提出了2型糖尿病新的治疗方案,研究了新的治疗方案中胰岛素作用的分子和遗传学机制,该治疗方案已在全国推广应用,对提高我国糖尿病治疗达标率起了积极的作用,使国内数以百万计糖尿病患者受益。

  该研究团队在发现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可改善其胰岛分泌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了国内外最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随访研究。研究发现,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后,2年内无需药物治疗的血糖达标率分别为72.6%(3个月)、67.0%(半年)、47.1%(1年)、42.3%(2年),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得到改善,且临床缓解与患者胰岛分泌改善相关。为证明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治疗方案优于其他治疗方案(如口服药)。该研究团队启动了由全国十家大学附属医院参加的关于初诊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多中心、大样本的干预研究。国内外首次直接比较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强化胰岛素治疗与口服降糖药的不同效果和对胰岛功能的影响,并创新性地设计了精巧的强化治疗血糖达标后维持2周的均衡比较法,以平衡不同降糖措施的时效。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治疗方式均可使血糖在短期内得到明显的下降,强化胰岛素治疗在诱导长期血糖控制及维持胰岛功能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为了明确相关的机制,研究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基础研究。

  翁建平教授说,胰岛β细胞在高血糖和各种有害因素的压力下,并不是像我们以前认为的已经“死亡”,而只是“休眠”。因此,尽早使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完全有可能“激活”被抑制的β细胞功能。但糖尿病治疗需个体化,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方案。患者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均需坚持饮食调整和运动,配合医生的治疗,在强化治疗后,未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或不愿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的患者,血糖是不可能获得长期缓解的。

(责编:刘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2型糖尿病有必要早期就使用胰岛素治疗吗?

在传统的2型糖尿病治疗模式中,胰岛素往往是其它降糖药物不能控制血糖时的最后选择。此时胰岛素分泌功能衰竭,血糖难以控制稳定。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理的深入认识和治疗手段的增加,早期胰岛素治疗的循征医学证据越来越多,何时开始启用胰岛素治疗及具体治疗方案亦是国内外糖尿病领域探讨的热点话题。  2004年翁建平教授为首的团队进行的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研究与1997年以色列及2004年加拿大的研究是2型糖尿病胰岛素早期治疗领域最重要的三项研究,被列为2006年美国糖尿病年会的三个热点研究。这一系列研究均证实了早期胰岛素治疗可诱导病情缓解。  随后,在全国9家大学附属医院进行的初诊2 型糖尿病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了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与口服降糖药对血糖控制缓解率以及胰岛B细胞功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强化胰岛素治疗在诱导长期血糖控制及维持胰岛细胞功能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仍然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美国的LingvAy等对57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早期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5年,发现早期启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保护患者的胰岛功能。

Q:为什么糖尿病治不好

糖尿病属于慢性、终生性代谢疾病,对于2型糖尿病,胰岛细胞部分受损,可以通过早期修复胰岛细胞疗法,达到不打针、不吃药的效果,通过饮食、运动疗法就可以控制好血糖,远离糖尿病并发症,但暂时还不易根治。

Q:什么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属于胰岛素绝对缺乏,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总量减少,是由遗传导致。2型糖尿病属于胰岛素相对缺乏,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总量不少,但是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不能够充分利用,出现血糖升高。2型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有摄食过多、肥胖、体力活动过少、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等。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