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探讨: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

转载 来源: 心理月刊 2012/4/6 10:02:18

  《蜗居》热播的时候,英模文化ESEE的名模林菀,已经和父母在北京富力城后面的合生国际花园租住了3个月。一套130平的精装房,三室两厅,月租金6500元。

  这个在国内外移动着生活的姑娘刚到北京不久。她很孝顺,总是带着父母一起漂,在哪里都是租房住,现在,她的工作重心主要在北京和韩国首尔。去年8月,她在韩国拍了一部电视剧《首尔恋歌》,紧接着又拍了上海世博会首尔城市形象宣传片。下一站是哪里?也许是上海,也许是国外。“我不准备买房子。租房子让我更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变化,选择地段,选择房子。”林菀说,并不是永远不买房,可能在未来,会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小镇上买一所房子给父母,自己则继续满世界漂。

  林菀,是如今这个时代中越来越多的新房客代表;海萍,则是数千万甚至上亿中国“新奴隶”的形象代言人——虽然她是虚构的,但又何其真实!每个房奴都从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租或买,两种不同的选择,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更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在当下的碰撞。

  租的房子不是家?

  我们在网站做了问卷调查。“您认为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吗?”2000余人的答案分布如下:

  ——39.20% 是,必须的。安居才能乐业,有自己的房子,才有安全感。

  ——31.06% 自己的房子等于家。在租来的房子里生活,就没有家的感觉。

  ——25.00% 有钱就买房,没钱就租房,一样生活,一样是家,关键在心态。

  —— 0.14% 坚决不买房子,租房住更经济,也更有生活质量。

  —— 2.95% 移动的时代,移动的人,房子却是不动的,干嘛非要自己的房子?

  —— 1.62% 其他。

  北大六院精神科心理治疗师姬雪松认为:“对于一些人来说,不动的房子确实是个限制。这可能是真的,但我认为它更可能是一个防御性的理由,就是认为是房子不让自己动的,是房子剥夺了自己的机会。这个限制,我认为——它完全视乎我们内心的需要,你认为有限制,它就有。你认为没有,它就没有。其实,房子作为资产存在的一种形式,在今天是可以移动、流通和变现的。老话说,房子是死的,人是活的,现在,房子是活的,人也是活的,人是可以离开房子,到处自由地行走的。”

  两个人在一起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吗?

  我们可以感受得到,对自有产权房的需求,女人似乎更强烈。“男人也需要房子,但程度上来讲,可能女人更强烈——这和人类学的功能有关:女人负责生育,传播生命,对家对房子的诉求,是出于对后代的安全性考虑,这更利于后代的成长——我希望女性主义者对我这样的观点不扔鸡蛋。”

  不管租或买,房子成为一个家,还需要在它的时间和空间里填充每个人个性化的内容,充满你的历史,满足你的人文诉求,这样,它就从房子成为了契合你的家。“我们都在无意识地复制童年时代那个‘家’的方方面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学教授克莱尔·库珀·马库斯通过研究证明,最幸福的是被这些物品所环绕:我们与过去的家的记忆,与我们爱与爱我们的人的亲密联结,以及你旅游从各地淘到的纪念品。

  租来的房子往往会受限制,但心理咨询师宫学萍建议,你可以与房东谈判,获得对租住空间的局部修改权利。比如你可以不动建筑的结构,但可以改变房间的格局、墙体的色彩,也可以在墙上钉钉子挂你喜欢的画或是饰物。这样,你就可以展开你的自我空间建设之旅。

  专家访谈:“房子的意义是我们主观加上去的”

  一套自己的房子!这样强烈的欲望背后,是什么样的心理动力?我们采访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心理治疗师姬雪松,他为我们解释了房子之于我们是什么。

  《心理月刊》:您一定听说过经济学家算的账——租房住,比买房要划算。但是看看这两年,房价像过山车一样,涨得人心惊肉跳,但好多人仍然前仆后继、奋不顾身地成为房奴,连房奴都做不了的,就为这房奴的资格而奋斗。

  姬雪松:听说过这个说法。我认为,经济学家算的这笔账很可能是对的;但是,买房子的账却并不是这么算的。必须意识到,它不仅仅是经济账。房子不仅仅是一个围合起来的钢筋水泥的空间,一套自己的房子,紧密地联结着我们的心理诉求。

  传统的精神分析会认为,房子代表着孕育我们生命的子宫,如母婴完全一体一般,给予我们海洋般的感受。但现在我们这样说:房子就像堡垒,可以让我们回到家之后做个退行的孩子——它是我们的家,它给予我们归属感,也给予我们安全感。

  ${FDPageBreak}

  ■ 房奴不是也把自己推入了一个几乎不能抗击人生风险的困境吗?

  要发展地看待这个问题。你看这些痛苦的房奴,其实他们在痛苦之中也在幸福着,怀抱着希望,而且很有动力。房奴当然有压力,我们也听到很多房奴在抱怨,但请注意,这种压力并未导致房奴们社会功能和自我功能的丧失,而这个抱怨的过程,其实就是释放压力的过程。

  即使不买房子,没有月供,你就能够抗击人生的风险吗?天灾人祸会发生,但以预防那样的风险来阻止自己为更好地生活做选择,未必是恰当的。是的,房奴在透支未来,但要知道,房奴们花的仍是自己的钱——只不过是未来的,应该相信大多数人评估了做房奴的风险。

  房奴们的焦虑,可能来自于寅吃卯粮在我们的集体意识中是被嘲笑的,在过去,我们都在温饱线上徘徊,未来是不可透支的。但现在,年轻人对未来有信任,社会也给了机会,让大家可以信任自己的未来。我要强调的是:人们对于住房的诉求是一个成熟的诉求,无可指责。

  ■ 是否一定要拥有自己的房子呢?我们通过采访发现,有很多人是租房的,即使他们有能力付全款,但也不买房。

  一定要拥有?——我们要避免这种绝对的观点,房子并不绝对必需。房子的功能是象征性的,我们租住的房子,从物理功能上,和我们买来的房子,其实没有差异;在心理上,它的意义也是我们主观加上去的,因此是可以被我们定义的,家的概念可以是很多维的,它不一定体现在自己的房子上。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降低房子的象征性意义,找到替代性的象征性诉求,通过对于租来的房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个性化填充和改造,你同样可以把租来的房子,变成你的精神堡垒。

  收入的20%用来还房贷还OK,如果花40%~50%就不值当的了,如果还要因此降低生活水平就太执着了。不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在别人的房子里过自己的日子,一样能过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因为房子说到底只是种物质的形式,是家的一个壳,而家人之间的爱、信任、关心、关系的融洽度才是家的核心。晚年被贬谪的苏轼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心安了,当下就是天堂。

(责编:余莎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婚姻缺乏安全感怎么办?

从你的来信来看,其实问题的实质并不在于房子,而是双方对婚姻缺乏安全感。这是需要双方共同化解的。丈夫应该对你的行为给予理解,不要急于让你出售房子,如果一味坚持己见,则会激化矛盾,并加重你的不安全感,影响婚姻关系。丈夫应该通过真情的投入来打消你的种种顾虑,当然也可以用此来消除长期分隔两地所造成的隔阂。你的投资正在升值,应该说投资方向是正确的,如果此时急于出手,只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很显然这是不明智的。 对于你来说,也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其实让自己处于安全的境地是每个人的本能反应,如果你当初置业的因素只是婚前财产投资,那么作为自己的资金保障,应当不会影响到与丈夫的婚姻和感情。但是从信中可以看出,你在婚后已经觉察到与丈夫的不和谐,对婚姻缺乏安全感,更加证实了自己当初购房的正确性。这对于你们的婚姻发展并不是好事,应该警觉,丈夫也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以便在婚姻中自己,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解决。

Q:孩子缺乏安全感怎么办?

病情分析:孩子的“安全感”形成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家庭影响,即和父母的融洽关系。另一个是周围小朋友的影响,即群体归属感。家庭是孩子最先接触的生活环境,最初性格形成关键因素。如何扮演社会角色,处理与周围人群的关系,都通过家庭在儿童的心灵中打下深深的烙印。父母对子女的教养与态度,是影响幼儿性格发展的决定因素。现实中大量例子足以说明,良好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对幼儿优良性格品质的形成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父母如果不是这样做,将导致幼儿在性格、行为、动作、情绪等方面出现偏差。家庭中时常保持欢乐,父母关系融洽,孩子在家里就感觉到幸福愉快,就会有安全感,信心十足;如果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发生口角,则会使孩子紧张焦虑,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常因一点和小朋友或老师之间的小事,便哭闹不止。长此以往,小朋友们则不喜欢和她一起玩耍。导致的孤独反过来又影响性格。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孩子害怕父母生气则内心恐惧,也容易出现缺乏安全感。所以,让孩子树立信心,是建立安全感的前提;信心则来自于父母的鼓励,来自于小朋友的接纳。

Q:请问要是宝宝没安全感怎么办?怎样增加宝宝的安全感?

你好,小宝宝,没有安全感的话,你还是应该要多抱一下孩子都哄一下,这个应该要多跟他交流沟通。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