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5种表面亲密却互相伤害的亲密关系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12/2/1 10:16:28

5种表面亲密却互相伤害的亲密关系

  No.1一见钟情最美好?

  解读:一见钟情可能是满足了彼此对理想对象的一个幻想,也有可能是被对方身上自己所缺乏的某种气质吸引,它的确是一种美好的体验,但未必能在亲密关系中带来好的结果。

  亲密关系的建立是一种相互协作的过程,伴侣双方的价值观最好相对一致,否则差距会带来冲突,焦虑感也随之而来,一旦负面情绪相互传染,攻击性、指责性的东西就会冒出来破坏关系。

${FDPageBreak}

5种表面亲密却互相伤害的亲密关系

  No.2合二为一是最高境界?

  解读:亲密关系是在拥有健全的独立人格的基础上,与他人进行的亲密互动。两个人成天腻在一起并不等于亲密;两个相对保持独立的人,并不代表他们不相爱和不亲密。换句话说,紧密不等于亲密,亲密是独立的两个自我和谐相处的状态,我和你的一部分是融合的,但不是全部。没有独立自我也就不会有真正的亲密关系。

  对于中国人来说,亲密关系的建立是件颇为艰难的事。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我们一直讲求“忠孝礼义”,恪守君臣父子间的等级关系,而不是讲“心”,但亲密关系恰恰是用心来营建的一种对等的关系。文革的十年浩劫,更是对人们心灵带来毁灭性的侵蚀,就连枕边人也可能是告密人,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感丧失殆尽。这种创伤性的破坏通过代际传承蔓延,缺乏信任与安全成了一种全社会的集体无意识。

  在这样的境况下,我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追寻亲密关系的路途都注定不容易。人们向往和谐美好,便需要不断地学习与修行,提高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简单来说,即“相互满足不贪心”:相互,是互动沟通的能力;满足,满足他人的能力,被满足的体验,和自我满足的能力;不贪心,能分辩自己的期待是否合理的能力。

  婚姻是亲密关系最好的代表,它就像是一座关系花园,需要阳光、土壤、水分和空气,而关系双方就是园丁。没有浇灌和肥料的滋养,花园会枯萎凋零以至满目创痍,让人一刻也不愿意在这样的关系花园中留恋;懂得整理花园,那花园带给我们的是沁人心脾的花香和满眼缤纷的色彩,让人身处其中,幸福快乐、充满爱意、意味深长地生活。

${FDPageBreak}

5种表面亲密却互相伤害的亲密关系

  No.3找一个像爸爸/像妈妈的伴侣最幸福?

  解读:在内心里,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把亲密关系中的对方当作自己的爸爸或妈妈,期望他/她像爸爸或妈妈一样照顾自己,积极关注自己,这是一种对对方的理想化。当伴侣真的如我们所愿那样做了,我们会感到婴儿一般的幸福,像重新回到妈妈的怀抱。这时候,亲密关系就处在浪漫期。

  然而丈夫终究不是爸爸,妻子终归不是妈妈,当他们逐渐呈现出更完整的个体时,我们会痛苦地发现一个完美的照料者正在慢慢离开我们。我们会试图用各种方式挽留,改造、控制、威胁、否认都是常用的手段,亲密关系开始陷入权力斗争期。当一切再也无法恢复到从前的时候,斗争便升级到很混乱的状态,亲密关系中的权利保卫也到了你死我活的状态中,挫折太多,由爱生恨,敌对、仇恨、成长中在原始家庭中的创伤体验等都会展现无遗。

${FDPageBreak}

5种表面亲密却互相伤害的亲密关系

  No.4爱情转化为亲情最稳定?

  解读:婚姻中的亲密关系,每个年龄阶段的诉求都在不断变化:二十岁时向往激情、性的和谐;三十岁时双方在相互合作中追求稳定感和自我价值;四五十岁时,追求一起承担家庭的责任,相依相伴,相互照料;六七十岁空巢期的时候,希望在夕阳下携手相行、相濡以沫,最终在漫漫人生路上将爱情转化为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应该说,对于中国式婚姻来讲,爱情最终变成亲情的确是很多人所向往的。

  但这其中有一个判别亲密关系还存不存在的标准,即亲密关系的“三股绳索”:一是依恋,指身心的依恋,比如两个人在家里,并不需要腻在一起,只是你上网我看书,但偶尔抬头相对一笑,内心就有无限的满足;二是欣赏,毫不怀疑地欣赏对方身上的闪光点,比如丈夫认为妻子能生孩子真是了不起,妻子觉得丈夫能换灯泡真是厉害;三是尊重,真心地尊重对方,包括他/她的行为言谈与内心世界。

  只要这三股绳索紧紧拧在一起,亲密关系就会和谐发展,即便是转化为亲情也永远存在。如果三股绳索断了,那么亲密关系事实上已经丧失殆尽,此时“平淡如水的亲情”无非是一句聊以自慰的托词,反而将关系的裂痕掩饰过去。

${FDPageBreak}

5种表面亲密却互相伤害的亲密关系

  No.5“一次不忠终身不用”最干脆?

  解读:遭遇出轨,很多人的痛苦其实来源于自恋受损的感觉——原来,在这个世界上,你的身体和心灵都不是专属于我的。这种挫败感让有的人选择逃避,因为他无法面对;有的人则选择恨,用充满力量的恨来掩盖自己面对关系时的无力感。

  如果能借出轨事件重新审视亲密关系背后的问题,反倒有可能是个契机,用以打破、结束一段不合理的旧的关系,建立一种可能更好的新的关系。

(责编:余莎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亲密关系能不能改善抑郁症呢?有何依据?

亲密关系能改善抑郁吗?有何依据?依据是什么?亲密关系对缓解抑郁症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不能解决核心问题,所以只是改善一点,不会恢复。抑郁症的本质是大脑自动运行不受控制的错误程序。这个程序包括低自我评价和焦虑,所以在运行时非常痛苦。只有改变这个程序才能有效,但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能说完全康复。只有在改变程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信心,优化个性,我们才能完全康复。

Q:我总要吹毛求疵,阻止自己恋爱

袁网友:

   从表面看,是你对女朋友的多度挑剔造成你无法健康的发展和异性之间的感情,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种情况通常是源于自身对感情缺乏安全感,惧怕和他人的亲密关系,由于自己不了解潜意识的深层动机,因此通

  过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把造成你们之间关系发展阻碍的原因和过错归之于对方,借以减轻自己的内疚和焦虑,这种防御机制称为外向投射。 从依恋理论来理解爱情的发展,那么,成年人的爱情体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矛盾型。你的表现比较符合回避型。

  安全型的人比较容易和人接近,很少担心被人抛弃,因此他们在爱情关系的发展中容易与对方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能够感觉到更多的愉快、友好和信任,因此他们更容易发展出稳定和谐的亲密关系。

  回避型的人在发展亲密关系时常常感到不那么舒服,不能与对方分享自己的感情,不容易信任对方,惧怕亲密关系,因此常常拒绝承认自己的依恋需要,不自觉的阻碍和破坏亲密关系的发展。

  焦虑/矛盾型的人特别渴望亲密关系,但他们常常担心对方不会回应自己的感情需求,担心会被对方抛弃。

  心理学研究认为,成年人的爱情关系与婴儿对父母的感情依恋很相似,在依恋的类型划分上也很相似。孩子早年与父母的感情依恋常常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的爱情依恋方式。

  那么,这种情况有没有可能改变呢?研究证明,如果在青少年时期个体有新的积极的人生体验后,依恋类型有可能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如果在青少年时期尝试与别人发展出有益的亲密关系后,有可能使一个非安全型的人发展出能够信任他人的关系模型,学会与伴侣建立安全依恋关系。因此,希望你积极的做一些自我心理调节,消除对他人的挑剔和怀疑,学会信任他人,才有希望发展出长期、稳定和令人满意的亲密关系。

Q:多年夫妻,为何形同陌路

  童网友:

  许多人在经历婚姻若干年以后,会进入一个相对冷漠的时期。你的困惑,其实你也清楚,主要还是由于夫妻间交流太少,导致亲密关系丧失。亲密关系,包括与伴侣间紧密和亲密的感觉等,需要亲密行为来促成。

  心理学家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关于亲密行为的定义,其中一个关键特征是自我暴露,也就是把自己的信息告诉他人,在夫妻关系中,就是告诉配偶。

  自我暴露可以增进夫妻间的亲密关系,会使夫妻觉得关系更为密切。同时,自我暴露和亲密关系一般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从而达到良性循环的。

  但是研究还表明,对伴侣的自我暴露的接受也是同等重要的。如果缺少接受部分,对方会有抗拒感,当然夫妻间也不会有更进一步的亲密关系。

  针对你的情况,建议如下:

  1.增加你自己的自我暴露次数,说出你的寂寞等心理感受,让丈夫知道你的所思所想。

  2.对丈夫的自我暴露要积极倾听,给予积极反馈。通过自我暴露和接受对方的自我暴露,增加夫妻间的亲密关系。切勿以非对非,丈夫不自我暴露,自己也闭口不言,从而人为地把夫妻沟通这条路给封死了。当然,你可能还要主动一些,这样你们的关系在良性互动中就有可能重新走向亲密。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