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孩子模仿大人能力强 是喜是忧

家庭医生在线 2011/8/17 1:31:47

  

孩子模仿能力很强,面对

    "我家宝贝刚到三岁,她很喜欢模仿,不但模仿大小孩,也模仿小小孩,可以说极度酷爱模仿。我发现好几次她生病,可能都是出于某种心理暗示,最明显的是她闹腿疼,几次都因为我说“今天太累,腿疼的厉害,出去做个按摸”等,半夜她就闹腿疼。

  这种推理、判断能力很好的孩子,我担心可能会有其他方面的不足。特别是想象力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面对现在的“小大人”真是哭笑不得。

  冒出来的“成人话”,让老师也咋舌

  “有些孩子讲话,实在太成人化了,一点也不像孩子话。”整天与孩子打交道的南京洪武北路小学曹娟老师告诉记者,小小年纪就会察言观色的“小大人”现在越来越常见。

  “人小鬼大,有些孩子突然冒出来的话,让我们老师也咋舌。”南京一位幼儿园老师也有此感言。

  儿童成人化、小孩讲“大人话”,已非个别地方、个别现象。网上曝光的种种现象,比如,幼儿园小朋友居然也对爱情发表看法;初中生给同学贺卡上写着“愿‘钱’程似锦,祝早日住豪宅、娶靓女!”这些,更让人感叹。前不久,网上流传一段视频,一名小男孩在演讲,内容涉及政治、家庭情感,面部表情淡定,手部动作丰富,时不时加上几句“对不对”、“啊”之类的官腔语调,网友戏封其为“演讲帝”。

  一些校长和老师反映,近日小学新生登记报名面谈,一些孩子讲起话来就像演员背台词,完全没有六七岁小朋友的那种童真。小学生家长林砚华的看法是,“当成人期望拥有‘超龄儿童’的快乐时,我们的孩子却在‘成人化’,成人化的语气、成人式的思维、成人般的交友,太让人担忧孩子的早熟了!”

  成人的急功近利,在吞噬孩子的童真

  接受记者采访的家长和老师,大多对儿童语言成人化表示了担忧。

  女儿在上幼儿园的王彤女士认为,社会对优秀、成功的定义,也影响着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上名校,要讨人喜欢。“小孩子最会模仿了,他们的聪明已经不单单用于和小伙伴玩耍,而用在如何引人注目、如何凸显自己的优秀。”

  “我认为孩子就是孩子,就应该是纯真的。”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谷力指出,“我们习惯于正襟危坐,这种‘严肃’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你看西方的家庭录像,常常是拍下孩子‘犯傻’、‘跌倒’等出洋相的镜头。再看我们,家庭录像里的孩子不是在背唐诗,就是在弹钢琴,太正经了。”谷力认为,孩子有孩子的伙伴和交流方式,应该尽可能让孩子多和同龄人沟通玩耍,避免总是生活在成人世界里,否则孩子们只能照搬大人那一套。

  南京长江路小学校长宋红斌认为,随着电脑的普及,孩子们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这些渠道,对孩子语言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现在的孩子,信息收集能力提高了很多,而‘选择能力’却没有变化,很容易盲目模仿大人,寻求刺激性东西,使用故作深沉的词汇。”

  南京市教研室书记汪笑梅献策:在孩子接触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时,成人还要注意适当对孩子进行引导,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

  对“小大人”现象, 不必太奇怪

  网络调查显示,对儿童成人化现象持反对态度的有30%,另有10%的人认为应该区别对待儿童成人化现象。

  对儿童语言成人化现象,表示理解、宽容的也大有人在。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说大人话、做大人事,是聪明、早慧的表现,应该鼓励。

  家长张向康,对三年级儿子的成人化表现颇为欣赏。“一次在饭桌上,儿子一本正经地对我说,‘爸爸,我以后要考名牌大学,要赚很多钱,这样就能住上大房子了’。虽然孩子像大人一样对钱感兴趣我并不赞同,但是他有了这个‘宏伟目标’之后,学习就很认真,让我们家长省了不少心。”

  东南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所长马向真认为,对“小大人”现象不能“一刀切”,须得理性看待:“孩子成长社会化是一个必然过程,在早期就表现为模仿成人的行为和语言。但是,当代社会海量信息涌入孩子的世界,有多少是适合孩子的,有多少是不适合的,却没有界限。成人社会诸多负面的信息,冲击着孩子的童真,使他们所受的熏陶超出了接受能力,因而在成人化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

  南京市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校长张宏霞表示,不可夸大“小大人”现象,孩子们许多成人化的表达都是“口不对心”的,很多时候他们并不了解所讲东西的真正含义,仅仅是对成人世界的一种浮光掠影,“孩子有较强的模仿能力,父母往往是他们的模仿对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很大影响。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至关重要。”

(责编: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