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生孩子6种姿势优缺点大PK(图)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10/12/3 3:33:06

生孩子6种姿势(图)

  方式:产妇平躺在床上,两腿张开抬高,目前多采此种分娩姿势。

  可依产妇需求,调整床头的倾斜高度。

  在产科史上,仰卧分娩并不是主要体位。这种姿势虽可以帮助胎儿转换胎位,便于分娩,但不能够充分利用重力作用,使得产妇外阴部容易发生撕裂。

  优点:对产科处理(如:真空吸引)及新生儿处理方便,适合医务人员的需要。

  缺点:

  1.仰卧时增大的子宫会压迫到静脉,使得流回心脏的血量减少,可能引发胎儿窘迫和产后出血增多。

  2.采仰卧分娩使得骨盆的可塑性受到限制,产道较狭窄,增加难产的机会。

  3.胎儿的重力失去原有的作用,导致产程延长,容易使产妇乏力。

 

${FDPageBreak}

 

生孩子6种姿势(图)

     侧躺式

  方式:侧向躺着,蜷缩背部,先生可以帮忙把产妇的一只脚抬起。

  这种姿势所受重力作用虽然不大,但对于产妇来说是一种比较舒服的姿势。

  优点:能使会阴放松,减少静脉受压,以及防止仰卧可能引发的胎儿窘迫,和产后出血增多。

  缺点:若采用此方式生产,对医护人员(接生者)而言,操作较为不便。

 

${FDPageBreak}

生孩子6种姿势(图)

    前跪式

    方式:产妇将手放在床上或者支撑物上,两腿分开。

  优点:

  1.这样的姿势可以减低阴道撕裂或者进行会阴切开术的机率。

  2.有助于长期臀位的胎儿顺利分娩。

  缺点:

  1.产妇可能会比较累,可放些抱枕、靠垫在膝盖和手下面垫着,使其舒服一些。

  2.膝盖所承受的重力较大,时间过长可能会受不了。

 

${FDPageBreak}

生孩子6种姿势(图)

    蹲坐式

    采用这种方式的产妇可以凭借任何的支撑,或蹲或坐。

 

    站立式

 方式:产妇直立站着,可有人搀扶或手抓握栏杆等。

  优点:

  1.直立姿势可以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先露部直接压迫子宫下段的宫颈部,可反射地使子宫收缩强而有力,有效地缩短第二产程。

  2.胎儿重力与产道方向一致,宫缩能使胎头在产道中旋转的顺利。

  3.产妇若采蹲式分娩,产道宽度会最大,与仰卧式相较,产道横断面的面积可增加30%。

  缺点:

  1.这个姿势产妇会比较累,但累的时候可以改变姿势。

  2.产妇久坐后,会阴部容易发生水肿。

  3.有急产倾向及进程较快的产妇不应采取站立式分娩。

 

${FDPageBreak}

生孩子6种姿势(图)

    跪式

    类似前文提及的前倾跪式,也可以改变成许多不同的姿势。

  双手伸直,与膝盖放在同一平面上,将身体撑平。

  将上半身那一侧的身体垫得较高,可稍微运用到重力作用。

  上半身趴在床或椅子上,采高跪姿。

  跪在床上,上半身直立与陪产者拥抱。

生孩子6种姿势(图)

   蹲式

    可以采用半蹲的姿势,并由陪产者搀扶。

  可完全蹲下,但陪产者也须以跪姿协助支撑。

 

${FDPageBreak}

 

    生产过程随时可改变姿势

  生产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就像吃饭一样,每个人吃饭的习惯也会不同,同样的,生产的状况也因人而异,而分娩姿势理所当然每个人都可以不一样。但是目前因为医疗院所提供的生产环境,多以仰卧生产为主,使得许多妈妈并不了解,其实,生产的每一刻都是可以随时改变姿势的。

  姿势任选‧用力点相同

  分娩时到底要用哪一个姿势呢?生产时医师会在旁协助、提供建议,但是哪一个姿势可以较为舒缓生产时的疼痛感,只有产妇自己最清楚,除非妈妈有特殊合并症,需限制其分娩姿势,否则都会尊重产妇的感受。但是医生提醒妈妈,无论采取哪一种分娩姿势,其用力的方式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姿势改变而有所不同。

亲子天地热文排行榜11月20-11月30日
  • 6岁女孩肚子疼,是性惹的祸!1400972
  • 吃药真能让胎儿“女变男”?1008511
  • 他叫阿龙 独自生活的广西6岁艾滋孤儿923058
  • 剖腹产,“产”出一堆妇科病?852070
  • 易致胎畸 孕期这些药物千万别吃813905
  • “小药”万不可随便给孩子吃766246
  • 贾静雯女儿私房照曝光 6岁女儿神情忧郁695481
  • 想怀孕 怎样能拥有健康卵子?669083
  • 兔唇发生率与父母年龄有关631522
  • 如何给宝宝起个个性的名字605394

(责编: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