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春困”小妙招。

过度手淫危害大?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包皮过长影响受孕?

男性40岁性欲下降?

最近搜索

首次服药切勿自行加倍剂量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10-4-28 8:51:46

  患者赵某,因感冒流鼻涕、打喷嚏、浑身发冷。从药店买回感冒药后,赵某想起曾听人说,服药“首剂加倍,利于治疗”,便自行将说明书上注明的剂量加倍。不久,赵某感觉恶心、头晕得厉害,慢慢地手也有些不太好使了。待家人将其送至医院时,赵某已昏迷。经过紧急抢救,赵某终于脱离了危险。医生确认赵某系过量服用药物导致中毒,神经系统受到麻痹所致。

  药学上确有“首剂加倍”的概念,它是指第一次服药时,用药量要加倍,但赵某误以为服用任何药品,只要“首剂加倍”,都可以提高疗效,加速痊愈。实际上,“首剂加倍”只适用于某些抗菌药。

  在服用某些抗菌药时,之所以要“首剂加倍”,是因为在病菌繁殖初期,加倍服用可使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迅速达到有效值,增强杀菌、抑菌的作用。如果首剂不加倍,不能迅速达到有效浓度,会给病菌的快速繁殖留下时间,从而使病菌产生耐药性,延误疾病治疗。以磺胺异唑片为例,它的半衰期约为6小时,即如果首剂加倍,口服后6小时血药浓度趋于稳定,可有效杀灭病菌。如果首剂不加倍,则需12个小时才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病菌可能在这几个小时内迅速繁殖。

  “首剂加倍”不能曲解,更不可滥用,服药时要严格遵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或谨遵医嘱。

(责编:陈婵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为什么吃药时会有首剂加倍或首剂减半的要求?

首剂加倍的道理何在?以抗生素为例,首剂加倍相当于给致病细菌或其他微生物“重量级的第一击”,这好比拳击格斗中,首先出重拳打倒对方,从而在气势上占优势,把握主动权。从药理学角度来说,首剂加倍的目的是在病菌繁殖初期,使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迅速达到有效值,起到杀菌、抑菌作用。如果首剂不加倍,就不能迅速达到有效浓度,会给病菌快速繁殖留下时间,从而使病菌产生耐药性,延误疾病的治疗。 首剂加倍作为对付疾病的非常规武器,医生不会轻易使用,这是因为:第一,医生会选择特定的药物,众多药物中只有少数药物才能首剂加倍。第二,不是对所有病人的药物治疗一律首剂加倍。对于高龄、肝肾功能衰退或年幼者,往往常规剂量就能达到理想用药效果,如果首剂加倍,可能反而会对机体造成更大的损害。有些人对首剂加倍的概念不太理解,以为是平生第一次服药时需使药量加倍,其实并不是这样。任何药物停药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都会慢慢降低直到没有,因此下次服用时,仍然要首剂加倍。 首剂减半,先抑后扬:与首剂加倍相反,有些药物根据其作用特点,必须首剂减半,为的是避免首剂效应。所谓首剂效应,是指病人首次服用常规剂量的某种药物时,意外出眩晕、心悸、虚弱等症状,严重的可出现血压迅速下降、意识丧失、心力衰竭等。首剂效应一般发生在少数特殊体质的病人身上,但对易发生首剂效应的药物要非常警惕,首剂减半就是一种防范措施。最容易产生首剂效应的是降血压药中的α受体阻滞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这一类药物也用于治疗前列腺肥大。当α受体阻滞剂与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倍他乐克等)或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合用时,更易发生首剂效应。另外,首次服用的剂量越大,首剂效应的发生率就越高因此,病人在服用α受体阻滞剂时,应注意以下事项:首次用药的剂量要小,可为常规剂量的1/4~1/2。以后再逐渐增加用药剂量。最好避免同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如果病人在用α受体阻滞剂前已使用利尿剂治疗,最好在停服利尿剂一天后,再使用α受体阻滞剂。如果因病情需要,病人在服用α受体阻滞剂时,必须同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或利尿剂,则应在医生的监护下应用。

Q:穿心莲丸有什么副作用吗?

穿心莲丸的副作用有1.在临床上口服穿心莲每次0.5g,每日4次,首剂加倍,可使部分患者血清sGPT暂时升高,停药后逐渐恢复。2.而每次服0.3g,每日3次,连服5日,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偶见皮肤过敏性药疹等过敏反应。3.有2例在服药期间出现头晕、视物不清、欲睡、手足麻木,2小时后缓解,再次服药,症状又发且欲睡不能自持。

Q:穿心莲丸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1.在临床上口服穿心莲每次0.5g,每日4次,首剂加倍,可使部分患者血清sGPT暂时升高,停药后逐渐恢复。2.而每次服0.3g,每日3次,连服5日,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偶见皮肤过敏性药疹等过敏反应。3.有2例在服药期间出现头晕、视物不清、欲睡、手足麻木,2小时后缓解,再次服药,症状又发且欲睡不能自持。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