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09/12/16 9:40:06


  一部名为《蜗居》的电视剧开始在各大电视台热播,出人意料的是,这部讲述当代“房奴”的电视剧受到了从年轻人到中老年人的一致追捧,围绕电视剧引发的“房子”话题占据了各大网站论坛的显要位置。

  《蜗居》无疑在大连的“蜗居族”中引起了共鸣。房价越来越高、收入却不见同比增长,我市的“蜗居族”现状如何?承担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有多大?近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蜗居”个案:压力成了一致“关键词”

  圆了大房梦,感情出问题

  40岁的杜海和妻子在七贤岭有一套60多平方米的住房还有贷款。住上大房是一家人的梦想。今年7月,夫妻俩在黑石礁买了一套二手房,90多平方米,总价刚过100万元。卖掉了原来的房子,加上父母赞助,首付款才顺利交齐。杜海夫妇的月收入加起来在8000元左右。“因为年纪比较大,选择了10年房贷,每个月的房贷是4300多元。加上装修,压力简直让人有点喘不过气来。”

  更令杜海接受不了的是:妻子对房子的怨气越来越大,埋怨生活质量降低了。随着口角、冲突的升级,杜海扔下刚装了一半的新房子离家出走,为了缓解压力,他不得不找心理医生咨询。

  准新人:难翻房子大山

  对于“80后”来说,房子更成为一座“大山”。从事咨询工作的李卉说,自己和男朋友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但是房子牵住了两人的脚步。李卉和男朋友两人的月收入总共不到5000元。“男友在网上干兼职,我也利用业余时间开网店赚钱,可收入增加的速度,怎么也赶不上房子涨价的速度……”

  李卉说,她看中一套位于机场附近的新房,91.9平方米,每平方米9780元。总房价近90万,首付20万元,20年贷款月供要4361元。“我俩现在每个月能存3000元左右,要攒够20万元需要6~7年,而买房后,凭现在的收入,即使不吃不喝也刚够还房贷……”说起买房的前景,李卉就忍不住掉眼泪。

  咬牙交首付,发现面临断供

  来自农村的小郑今年33岁,早在2005年,从事外贸行业的小郑就攒足15万元首付,打算买一套二手房,并交了5万元订金。没想到父亲被查出患有癌症。小郑只得违约,把首付款用于给父亲治病。

  2009年,小郑又看中了一套位于甘井子区王家桥附近的新房。这回,他是为了结婚。“这套房子每平方米13000多元,我借了10万元钱加上自己的积蓄,交了首付。”小郑说,买房后每个月的贷款要还6000多元。可买房后,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小郑供职的外贸公司生意清淡,几乎要关门停业,每月的房贷令小郑再难承受。小郑说,自己现在感觉就是为房子活着,很累,很无奈。

    延伸阅读:

    真实“蜗居”者质疑《蜗居》:心态何不阳光?

    80后心理 买房=幸福?

    房价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房奴别让你的心理蜗居

    《蜗居》主角海藻宋思明的心理弱点

    有多少女人蜗居着自己的心

${FDPageBreak}

  “蜗居”幕后:房子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

  在连日的采访中记者发现,房子已经带给社会各阶层共同的压力。“还贷压力越来越大,做梦都会梦到还房贷的事……”在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某企业单位上班的隋丽告诉记者,她荣升“房奴”不到半年就遭遇了降薪,工作上的变动加上还款的压力,让隋丽目前的心情已经从当初的自豪演变成惴惴不安。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工作、家庭等变故造成经济压力加大,让一些贷款买房者不得不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大连的一些心理诊所出现了“房奴”的身影。

  大连心理咨询专业人士王仁勇告诉记者,目前该诊所的日接待量在40人~50人,在前来寻求心理咨询的人中,谈及房子压力的占到了50%以上。一项有17429人参与的调查显示,已经有房屋贷款的受访者中,98.09%的人或多或少在心理上有一些负面情绪:选择“自己心里老放不下房贷”的人为3700人,占总数的21.23%;有“焦虑”、“脾气暴躁”情绪的人分别为18.47%、19.32%;还有333人选择压力过大胸闷气短噩梦连连。

  记者了解到,随着银行的几次加息,一些按揭贷款购房的市民心理压力日益增强,一些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惑、迷茫、焦虑、压抑等心理问题。“买房是使这些人心理压力加大的主要原因,但深究起来还是一些人对未来预期估计不足,或者攀比心理过重,结果给自己或家人施加了无形的压力。”王仁勇表示。

  压力过大的背后是房价不断上涨。来自我市专业统计机构的数据表明:去年12月份,大连市商品房成交均价为7929元/平方米,而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份市内四区商品房成交均价达到9805元/平方米,创下本年度新高。由此计算,大连市商品房成交均价从今年以来每平方米涨了近两千元,上涨幅度达到23.7%。 房价飞涨,收入却没有实现同步增长,明知房子昂贵,却出于种种原因非买不可,这使得房子成了一种衡量个人地位和能力的标准。

  “目前房子正在演变成一种象征物,谈婚论嫁首先要问对方有没有住房,房子多大、有无贷款;比较个人地位首先要看房子大小、地理位置……没有房子就意味着这个人没有社会地位、能力不行,我觉得这是一种畸形的社会普遍心理。”王仁勇表示。

  “蜗居”应对:自行调整心态很重要

  对于房子压力问题,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社会学家柳中权教授认为,购房压力、房贷压力已经不仅仅是针对某个市民群体的问题,而是全社会都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柳教授认为,“居者有其屋”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而保证“居者有其屋”也是国家应当承担的责任。解决住房压力,首先要依靠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平抑房价,确保中低收入群体也能买得起房、有房可住。其次,市民也应端正对“居者有其屋”的认识。

  柳教授说,实现“住有所居”,并非是人人拥有产权住房,而是要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居住权益。受传统文化和相关制度等影响,我国城市居民多数希望通过购房解决住房问题。但是,由于购房是一项重大投资,消费者也要树立住房梯度消费理念,收入水平低或者参加工作时间短的家庭和个人应根据自己的能力通过租房或其他方式解决住房问题。这样,一方面应该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定价及价格变动监管,另一方面研究制定促进租赁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

  而王仁勇则认为,除了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平抑房价,从根本上解决压力问题之外,市民自身也应该注意调整心态,从多个角度面对购房压力,同时开发新的解决途径,例如可以通过自身学习,从事兼职等提高个人收入,应对房价上涨,同时磨练心理素质,进一步增加耐压能力。

    延伸阅读:

    真实“蜗居”者质疑《蜗居》:心态何不阳光?

    80后心理 买房=幸福?

    房价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房奴别让你的心理蜗居

    《蜗居》主角海藻宋思明的心理弱点

    有多少女人蜗居着自己的心

(责编:常虹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