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家庭医生在线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 2009/5/25 9:47:59

  随着许多为人熟知的女星结束爱情长跑,迈入婚姻殿堂,生儿育女也开始提上议程,成为娱乐圈热话。翁虹39岁生下“小水晶”,那英40岁时产下女儿Apple,36岁的天后陈慧琳在08年顺利怀上了小宝贝,准备今年8月生产。其实,高龄女星产子并非都幸福美满,其实背后的隐含着巨大的健康危机。   

   所谓“高龄产妇”,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上第一次妊娠的女性。广州市妇婴医院产科主任何平医师表示,随着年龄增加,高龄妊娠使胎儿畸形和遗传病如唐氏综合征的几率,相对于23-30岁生育的女性,会增加一到两倍;另外,如果高龄产妇合并有慢性高血压、肾炎、心脏病和肝脏疾病时,其妊娠危险性更会相对增加。 然而,过了最佳生育年龄的女性也依然能够顺利诞下健康宝宝,关键是做好孕前检查和孕前孕中的胎儿检查。   

   高龄产妇7项注意:   

   1.孕前要进行身体检查。这是夫妻双方都要进行的检查。  

   2.孕前要提前1个月口服叶酸。服用叶酸可以避免神经系统发育疾病。如果孕前没有及时吃叶酸,怀孕后要继续补充,直到怀孕12周为止。   

   3.孕期保健要格外注意,要保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4.怀孕16-20周时,要进行唐氏筛查。这项检查是提取孕妇的血液,检测血液中所含有的各种物质的量和浓度,以次来断定胎儿可能出现的一些病症。   

   5.怀孕20周以后要做羊水穿刺。这项检查是正常的年轻孕妇不需要做的。这项检查可以直接获得染色体的数量,根据检查结果可以知道胎儿是否有异常。这项检查有0.5%的几率会因此导致流产。   

  6.更多关注血糖、血压等指标。高龄产妇易患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妊娠期糖尿病等。由于孕妇体内的血容量比非孕期明显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原来就患有心脏病的孕妇很可能由于无法耐受而只得提前终止妊娠。   

  7.高龄产妇自然分娩的难度更大,需要提前做好准备。高龄孕妇剖宫产适应征较高,通常有90%的高龄产妇选择剖宫产。高龄孕妇的骨盆比较坚硬,韧带和软产道组织弹性较小,子宫收缩力相应减弱,容易导致产程延长,甚至难产、胎儿产伤和窒息。然而,剖腹产并不是所有高龄产妇的指征,具体情况可根据产科医生的检查判断剖腹产或是顺产。   

  何主任表示,高龄产妇也比年轻产妇耐受力差一点,怀孕期间容易出现胸闷、短气,精神压力也会相应增加,因此准爸爸的关怀和照料显得更加重要。另外,对于高龄妈妈的产后康复和营养补充,与年轻妈妈并无太大区别,无需刻意过度“进补。”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温小军 )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什么是高龄产妇?

所谓"高龄产妇",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上第一次妊娠的产妇。 一般来讲,高龄产妇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早产的可能性较大。高龄孕产妇21三体(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高龄孕产妇的流产、早产,妊娠期出现异常的情况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糖尿病等机会均较年轻者增加。 高龄产妇最容易发生产程延长或难产。同时也极容易致胎儿滞留宫内引起胎儿窘迫症。若原有夹杂其他疾病,可导致胎盘功能过早退化,对胎儿更为不利。不只是在分娩过程中,在怀孕期间存在的风险也较大.对于高龄产妇剖腹产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比自然分娩要小很多。

Q:高龄产妇有什么危险?

所谓"高龄产妇",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上第一次妊娠的产妇。一般来讲,高龄产妇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早产的可能性较大。据统计,高龄孕产妇21三体(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高龄孕产妇的流产、早产,妊娠期出现异常的情况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糖尿病等机会均较年轻者增加。因此高龄的妇女想要孩子,一定前往医院进行咨询,妊娠后需做羊膜腔穿刺,做羊水的染色体检查,以除外唐氏综合征的可能。妊娠后也要在产科医生密切观察下进行,此外,还要注意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血液循环。祝您好运、健康快乐每一天!!!

Q:什么年龄的女人算得上高龄产妇?

你好,高龄产妇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上第一次妊娠的产妇。 高龄产妇的危害主要是在怀孕后合病症增加,比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会增加的。高龄产妇分娩时间越迟,越容易生下畸形儿。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宫的收缩力和阴道的伸张力也较差,容易发生大出血和难产。此外,高龄产妇可能面对的还有来自妊娠的并发症。祝健康。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