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家庭医生在线 来源: 舜网-济南时报 2009/3/31 10:00:37


  会制作工艺花灯却不会整理书包,会发明各种生活便利用品却不会自己拖地,会熟练操作生物实验却不会栽种一棵小花……现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学校和家长的共识,但还有一项动手能力——生活能力,却一直被忽视,不少校园中的“创造家”、“动手明星”在面对生活中的小事时,却不知道如何下手。

  目击 孩子种花变成和泥巴

  3月12日是“植树节”,不少学校为了培养学生们爱绿护绿的意识,专门让学生自己动手,种点小花小草。可没想到,就是如此简单的一项校园活动,不少学生却是洋相百出。

  记者在我市一所学校参加学生们种花活动时发现,不少学生在拿到老师发的花种后,不是立即动手栽种,而是看着花盆和泥土发呆。“老师说种花的土分两层,第一层用水浇透,埋上花种,然后把剩下的土埋上。我不知道什么是‘浇透’,这是第一次种花。”一个小姑娘告诉记者,她家里有很多花,可是爷爷奶奶从来不让她动,这是她第一次自己动手种花,虽然是件挺好玩的事情,但她没有做过,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花种子是不是要埋在花盆的最底下?”一旁的女生同样迷惑。

  就在小女生们不知如何下手的时候,一旁的几个小男生已经积极忙活起来了,不大的花盆里浇满了水,底层的泥土顿时成了泥巴汤。可能是意识到了水浇得有点过,几个男生又捧着土往里面掺,一会儿花盆里的土就变成了泥巴疙瘩。

  几个男生干脆不再种花,而是从一旁玩起了泥巴。“花种子都找不到了,干脆和泥巴玩。”小家伙们手上、脸上都是黄泥巴。“没想到种花这么难,我还以为把种子扔花盆里,它自己就能长出来呢。”一个男生说。

  反思 生活能力差几成通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的学生不会种花对于家长们来说根本不是稀罕事。不少家长说起自己孩子的动手能力时,提到最多的就是“会弹琴”、“会画画”、“会制作模型”等,至于孩子是否会家务劳动、是否会照顾自己等生活技能,不少家长都摇摇头。

  一位小学女生家长告诉记者,她的孩子因为动手能力差、不会照顾自己,在刚上小学时吃了不少苦头。这位家长说,孩子没上学的时候,家里人总觉得孩子小,每次孩子上厕所后,都是大人帮她擦屁股。“当时觉得这是小事,孩子最多擦不干净,时间长了自己就会。”家长说,没想到孩子上小学后,因为自己不会擦屁股,前几周根本不在学校上厕所,也不敢多喝水,只是一回家就往厕所跑。“直到她有一次吃坏了肚子,在学校里憋不住了,去上厕所怎么也回不来,才被老师发现的。”这位家长说,这件事既伤了孩子的身体,也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从那之后,她就特别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

  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的学生,只要让他们写一篇自己做过的事,大多数都会写成“玩这样、玩那样”的题材,很少有学生写做家务。即使特别要求写他们做过的一次家务劳动,很多学生都写成相似的面孔,一眼就能看出他们根本没怎么做过家务。

  “从学生们的值日劳动中就能看出,现在的孩子很少动手干活。”一位低年级班主任说,她发现部分孩子在擦完桌子之后不知道洗抹布,一问才知道,孩子们在家用的抹布都是妈妈洗干净的,他们以为在学校也会有人帮他们洗干净,因为他们的值日劳动就是“擦桌子”,没有“洗抹布”这一项。

  对策 家庭应成动手能力“新课堂”

  记者了解到,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学校教育中,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逐渐受到重视,在不同的年级,几乎都有相应的动手课程。与以往相比,不少学生的动手能力确实明显增强,这可以从最近几年我市中小学生频频在各种创新大赛中获得优异名次得到证明。

  正是在学校教育中的大力推进,家长们也越来越认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但是很多家长却走进了动手能力培养的“小圈子”,在家的培养模式依旧套用学校教育中的方式,忽视了生活技能中的动手能力。

  家长周辉说:“生活中的小事孩子大了自然就会,这种小事不用再占用孩子的宝贵时间了。”周辉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的事情家长都可以代劳,等孩子年纪大一点很多事情不学就会。

  小学二年级的小张同学说:“平时妈妈总会先催我把作业写完,才让我做家务;她还为我报了好多辅导班,学画画,学跳舞,很少有时间做家务。”“学校不可能教学生洗衣服、做家务,可这种生活中的动手能力是对学校创新、探究教育中动手能力培养的最好补充。”

  身为高中教师的范女士说,在学校的动手课程中,老师能明显地区别出哪些学生在家干活,哪些学生在家不干活,一般来说,在家动手干活的学生做事有条理、手脚麻利,能较快地掌握一项新技能。范女士曾与学生半开玩笑地说过:“想要自己学习中动手能力强,不妨回家多帮你妈妈干点活。”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上海等地教育部门已经将做家务纳入学生素质评价,以引导学生注意生活动手能力的培养。儿童教育专家但菲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其实是特别愿意劳动的,但如果家长不让他们干,错过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最佳时机,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懒了。当他们学习累了,在家适当做些家务,可以刺激大脑,缓解压力,对学习有很大帮助。而且,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一种责任感,可以避免“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珍惜家长对自己的付出,而这种对家庭的责任感最终会转移到学习上,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责任感。从人的成长和发展的角度来看,书本知识的掌握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应该是学习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责编:方徽雯 )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溺爱综合征的病因是什么?

溺爱综合征是现代社会新生的一种疾病,是指大人对小孩溺爱、过度保护或放纵,导致小孩出现心理畸形和多种多样的身心障碍。溺爱综合症在儿童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生,常以学龄前最多见,而且男女发生率相近。患有溺爱综合征的儿童通常表现为自私自利,胆小怕事,性格孤僻,称王称霸。 家长过分溺爱是孩子产生溺爱综合征的主要原因。由于家长的过分保护,使儿童的社会适应能明显不足,并产生许多行为和情绪问题,本症的发生也与儿童自身的个性素质有关。

Q:溺爱综合征的治疗

溺爱综合征的治疗:儿童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必须本着对独生子女未来负责的精神,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养,不可一味溺爱、迁就。既要关心、爱护、吃好、穿好,又要批评、教育、学会自理生活,尊老爱幼,把他们置于集体之中,培养团结互助精神和独立生活能力。对某些个性偏向和行为问题要及时教育加以矫正。

Q:密码综合症的病因

溺爱综合征的治疗:儿童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必须本着对独生子女未来负责的精神,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养,不可一味溺爱、迁就。既要关心、爱护、吃好、穿好,又要批评、教育、学会自理生活,尊老爱幼,把他们置于集体之中,培养团结互助精神和独立生活能力。对某些个性偏向和行为问题要及时教育加以矫正。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