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转载 涂才江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08/10/20 15:42:32

  度过了暑热难挨的盛夏,时下已经进入秋天。秋令如何养生?这是人们十分关心的话题。如何正确养生,笔者提出如下忠告:

  忠告之一:秋季进补不可乱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俗话说:“入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易倦怠、乏力、讷呆等,此时进补十分必要。

  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五忌:

  一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二忌慕名进补。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人参价格高,又是补药中的圣药,所以服用的人就多。其实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

  三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四忌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因此,进补要适量;

  五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药补不如食补。

  忠告之二:秋季防肥胖

  肥胖既有碍人的形体美,还会带来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文明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人的肥胖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改变,有关专家指出,秋季是容易发胖的季节,肥胖者更应注意减肥。

  每年夏天,人的体重都会有所减轻,哪怕是肥胖者也是如此。这是由于天气炎热,人们活动量增加,出汗多,能量消耗较大,以散发热量为主,脂肪细胞代谢也较快,得到一定程度的消耗,因此,肥胖程度也会有所改善。夏天白昼时间较长,天热也容易睡眠不足,造成身体内热量耗散,体内新陈代谢旺盛,相对散发的热量也增多。另一方面,夏季天气闷热,人们普遍食欲不振,摄取清淡的食物,清淡的食物含热量低,所以造成体内热量的供给不足。

  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振,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气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另外,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在秋季,人们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人也就渐渐发胖起来,这对于本身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

  看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首先,应注意饮食的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其次,在秋季还应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早晨抓紧时间适当选择一定的体育锻炼。秋高气爽,正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既可游山玩水,使心情舒畅,又能增加活动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责编:吴燕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肥胖会遗传吗?

肥胖会遗传肥胖常常与遗传有关系,这是肯定的。据调查,父母双亲体重正常,其子女肥胖发生率约为8%~10%。双亲中一人肥胖,子女肥胖发生率约为40%。如果仅仅是母亲胖,那么他们孩子的肥胖率为50%~60%,其中女孩为75%。双亲均肥胖,子女肥胖发病率高达70%~80%,其中女孩可达90%~95%,男孩为70%~75%。母亲肥胖,子女中容貌像母亲者往往肥胖,父亲肥胖,子女中酷似父亲者往往也肥胖。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分析,女性的肥胖是男性的1.5~2倍。

Q:单纯性肥胖是什么意思?

单纯性肥胖是指热量摄入超过消耗而引起的脂肪过多堆积,并无明显的内分泌遗传原因引起的肥胖。单纯性肥胖可以分为获得性肥胖、体质行肥胖两种,单纯性肥胖症与年龄、遗传、生活习惯及脂肪组织特征有关。 在肥胖者中,大约95%的人都是单纯性肥胖,一般所谓的“中年性肥胖”也是属於单纯性肥胖,但是中年性肥胖者当中,有时候也隐藏有症候性肥胖,因此不可加以忽略。这类病人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紊乱现象,也无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

Q:肥胖分为水肿型肥胖、脂肪型肥胖和肌肉型肥胖三种,是这样分类的吗?

在医学上,并没有上述这种分类。成年人可根据体质指数初步判断体型胖瘦,即BMI指数(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其中,指数大于等于24属于超重,大于等于28属于肥胖,后者又可分为轻、中、重度肥胖。一般来说,大部分肥胖都是由于能量的摄入比消耗多,导致体内储存的脂肪增多,引起肥胖。但是有部分人如运动员体重超标是由于肌肉较多,这类人导致的BMI指数较高,这并不属于真正的肥胖。属于哪种肥胖,需科学的分析,必要时通过人体成分仪测定分析。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