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杨建勇

从“被迫”选择放射专业 到华南放射博导第一人

24岁本科毕业,34岁获得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37岁成为正教授,不到40岁被老干部“钦点”做手术,广东省第一个具有博士学位的放射科医生和广东省第一个医学影像博士生导师,现为国家二级教授......他,就是杨建勇(个人主页),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广东省医院协会医学影像中心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8年,广东省一位知名老干部在切除胃癌24年后再次发现膀胱癌,年龄84岁。这个曾在中国大地上留下浓重一笔的历史引导者,在病魔面前仍不改英雄本色,摒弃一切传统疗法,坚决采用新兴微创疗法来医治自己的癌症。此时,杨建勇成了老干部的“钦点御医”,并将任务完美收官。

他的这一生看起来是那么的顺利,似乎是有意而为之。可杨建勇说,他的人生从来没有规划,因为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回头去看,我的成功原因在于该做什么的时候做什么,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可不是,当初进入放射科绝非他所愿。他的人生计划就是在放射科这里被“打乱”了。 [阅读全文]

分配至放射科:心不甘情不愿

1978年,正值改革开放第二年,19岁的杨建勇考上同济医科大学医学系。在接下来的整个大学生涯中,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留校。这恐怕也是当时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于是,竞争开始了。想留校,学习成绩必须达到规定分数线,各门功课要优秀......在这样那样的硬性标准之下,杨建勇脱颖而出,成功留校。这个生在武汉、学在武汉的“懒鬼”,还想在24岁大学毕业后继续留在武汉。于是,成功留校的杨建勇心中暗喜:“在武汉做医生没有问题了。” [阅读全文]

被分配放射科 他傻了

    可事情总是那么不如人意。原本,实习期间在外科方面表现出色备受老师称赞的杨建勇,还在为自己可能会被分配到临床医学而担忧。当他听到别人口中念出自己的去向时,他更傻了:“放射科。”

    放射科,这个看似高科技的新兴科室在当时根本不受医学界重视,它只被视作辅助科室。不仅如此,在传统观念看来,做个能和病人面对面交流的医生才会才是伟大的,才是具有成就感的。那么,到了放射科,就相当于从第一线退居第二线,杨建勇心里哪能过得去这个坎?心不甘情不愿的杨建勇曾为此怠工半个月,甚至想要挥一挥衣袖,拍拍屁股走人。周围关心杨建勇的人当然明白他的心思。为了不致流失人才,医院的老教授和同事都极力劝说杨建勇不要离开,这才使杨建勇收回辞职的心,并且造就了后来的华南放射博导第一人。

3年:每天就是机械式的工作

    没有办法,只能这么下去。杨建勇咬紧牙关,在协和医院放射科坚持工作了3年。在这三年里,杨建勇的工作就是每天在一个暗室里做透视检查。当时放射科的工具非常简单,杨建勇只需进行机械性的检查和诊断,发完检查报告后就算完结工作。对其它事宜滴水不沾,也沾不着。这对梦想着能和病人面对面交流的杨建勇来说,就是一种莫大的煎熬。“暗室里拍摄辐射比现在大得多,这也不利健康。”

    1985年,杨建勇考入贵阳医学院,师从我国著名放射学家刘子江教授攻读硕士学位。1988年,杨建勇回到武汉协和医院,再次工作3年。但与先前3年明显不同的是,此时杨建勇的人生道路已基本定型,他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如何才能进一步发展。

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柳暗花明

同济大学和德国海德堡大学有着校际交流的悠久历史,这一传统在二战解放前就已开始。正所谓,上天关闭你一扇窗,一定会为你开启另一扇窗。恰巧,同济大学要选拔人才到海德堡大学学习。为了争取这次机会,杨建勇上午上班,下午和晚上进行德语培训,这样坚持了一年。[阅读全文]

他要“钱”,还要博士学位……

    1993年,杨建勇最终以德语全校第二名、专业课达优秀水平的成绩获得了以访问学者身份到海德堡大学学习的机会。按道理,访问学者在海德堡大学不能进行临床诊断工作。但由于海德堡大学比较认可同济大学的访问学者,加上自身较好的技术水平,杨建勇到海德堡大学不到2个月,就被批准进行介入手术。

    海德堡大学给予了杨建勇宝贵的财富,这可不仅仅指学习机会。按照计划,杨建勇只能在海德堡大学学习一年,但由于他跟当地医生和教授相处融洽,而他的工作能力又被高度认可,于是当时带领他的教授提出了让他继续留在那的意愿。

    “我说呆下来可以,但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柱。我还要求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杨建勇当时的工资只有950马克,租房已经花去500马克,生活保障非常困难。对这些要求,杨建勇的导师爽朗地答应了。在随后2年里,杨建勇的工资能轻松养活一家三口,他还在1995年获得了博士学位。

尽管给他全家办了德国签证

    1996年,杨建勇带领全家回到了武汉。原本,杨建勇还可继续呆在海德堡大学。“洪堡大学的一位放射学教授亲自带我全家来到当地到移民局,帮我办理好了全家的工作签证手续,来回飞机票也都买好了,让我休假后就可立即回德国。”中国人到国外办签证,老板一般不会参与太多,但教授却亲自带领杨建勇去办理,这对他而言是个莫大荣幸。按理说,杨建勇已经有足够的条件在海德堡生根发芽,可是他最终却选择放弃回到中国。“因为国外发展很难,而国内正好在发展。”他说。

    之所以说在国外发展难,是因为杨建勇看到了国外平静外表下隐藏的激烈竞争。他说:“继续留在海德堡工作,有可能只能做介入工作,因为要想做其它工作都得靠语言。要知道,德语讲话并不难,但语法太复杂,以致写文章时容易错漏百出,这不利以后长期发展。”于是,杨建勇毅然决定回国。

投身中山大学:风生水起

回到协和医院工作不到半年,处在改革开放前沿地带的中山大学开始广纳人才。杨建勇从当时的中山医科大学校长、现今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那得知,中山大学正招收介入医生,准入资格是主治医生。[阅读全文]

去广州,他几夜失眠

    在从武汉去海德堡大学学习之前,杨建勇已是副主任医师。时至今日,当然不可同日而语。“我想我是够条件的。于是我报了名,投了简历。”杨建勇的简历果真被挑中。虽然如此,杨建勇在接下来却遭遇了相当严谨的考核。“他们打电话到我的老单位,向老主任询问我的情况,还让我讲课。”可这对人际关系处理得当、专业知识过硬的杨建勇来说,并不是障碍。杨建勇顺利通过考核,于1996年10月份从武汉调往广州。

    对从小呆在武汉的杨建勇来说,此次前往广州曾经历激烈的思想斗争过程。“因为我在协和医院已经有稳定的人际关系、熟悉的团队,但我不了解这边是什么医院什么团队。而且我的父母、姐姐、朋友,我的根都在武汉,所以离开武汉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需要下很大决心。”杨建勇曾为此几夜失眠。事实证明,杨建勇的选择是没错的!

深得卫生部副部长认可

    “我来到中山大学后很顺利。”有一件事情,给杨建勇印象非常深刻。他于当年十月份到中山大学报到,而中山大学却在十一月份举行职称晋升。“我亲眼看过中山医的文件,白字黑字写着:单位调入人员必须工作一年以上才能申报职称。”杨建勇心里明白,这是对引进人才进行考核的需要,他本不报希望。可当杨建勇嘴多问了院长一句时,院长却出乎意料地表示他可以参加申报职称,还给了他一张申报表。填完表后,杨建勇得到了面试机会,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可杨建勇没有想到的是,当时的面试官竟是几十位教授,这仗势把他吓到了。幸好,杨建勇表现沉稳,获得全票通过,成功晋升成为正教授。那一年,他才37岁。杨建勇自己都不惊感叹:“我很幸运,赶上中国改革开放的最高峰。当时对人才的渴望,让人才受到了尊重,这是最难得的。”

    杨建勇加盟中山大学的,就像一块硬币,双方都有收获。十年后,黄洁夫曾这样评价杨建勇:“在引进人才中,杨建勇是比较成功的。”听到这话的杨建勇自然很高兴。在杨建勇进驻中山大学之时,虽然正处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可当时整个广东地区还未有一位博士学位的放射科医生。杨建勇成了广东省第一个具有博士学位的放射科医生。也正因为他的加盟和同事们一起努力,中山大学成功获得医学影像科博士点,成为广东省第一影像专业博士点。杨建勇也成了广东省第一个影像医学博士生导师。

为老干部操刀:压力与荣耀并存

杨建勇如果不是被分配到放射科,如果不是勇闯广州,来到中山大学,也不会有现在的杨建勇。[阅读全文]

与知名老干部的一段“情缘”

    广东省一位老干部曾在60岁患上胃癌,切除肿瘤后顺利走过了24个春秋。可是,原本健健康康的老干部又在84岁时发现膀胱癌。在当时,止住膀胱癌引起的血尿的经典做法就是把膀胱切掉。但老干部并不接受这种疗法,“他说我不敢开刀,我已经瘦得不得了了。”杨建勇回忆说。为了寻求解决方案,全省医生为其进行了会诊,会诊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包括放疗、切膀胱等。这些方案被老干部一票否决:“能不能用微创的办法?听说你们中山一有个介入的办法来治疗?

    经过会诊,杨建勇从专业的角度铿锵有力地回答了老干部一句:“可以的。”尽管倍感压力,杨建勇迎难而上。他亲自上阵,为老干部做膀胱动脉灌注。手术结果很理想,血尿在术后几天便停止。而后经过3次化疗,2次内窥镜电化治疗等多管其下的治疗之后,老干部的症状明显缓解,而后还能正常工作。能为老干部亲自操刀,杨建勇难掩欢喜。可很不幸地,老干部在90岁时再次发现肺癌,但是膀胱癌一直没有复发。这一次,老干部活到91岁便撒手人寰。杨建勇给老干部做手术时正值美国攻打伊拉克,老干部还开玩笑地对杨建勇说过一句:“伊拉克不小心把平民炸掉是很正常。”杨建勇和老干部的交集永远地定格在了这里。

望能感恩团队

    2006年,杨建勇接任影像科主任。他在回头审视自己的人生时,显示出异常乐观的心态:“在工作上,我没有感觉有什么过不了的坎。对你困难的事,对大家都难。”一路走来,杨建勇坚持认为自己个人没有过人的能力,“我只是遇到了一个好的时代,自己不后悔的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该做的事情。”同时,他还觉得自己的运气特别好,“走过这么多的地方,到处都有支持和帮助我的同事和集体,所以倍感自己肩上责任之重。希望能够感恩自己的团队。”

    担任影像科主任后,除了管理科室的大大小小事务,还有自己的手术、门诊、会诊等工作。不仅如此,杨建勇还把视角瞄向影像知识的普及教育。如今,他充分利用网络这平台,与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共建国内首个面向大众的影像频道,义务担任频道主编,及时回复网友问题,向广大网民传播专业影像知识。

编辑手札

作为一名医生,他是严谨的:在医学问题上,连一个名称都要“斤斤计较”。作为一名专业人士,他又是风趣幽默的:热衷学习各种新潮东西,一副中年躯壳下装着一颗年轻、活力的心。他是一位温文儒雅的君子,可一旦触及工作层面事情,他又变得雷厉风行。要说杨建勇教授在技术方面有什么特长吗?有。他擅长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血管闭塞性疾病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和肿瘤的介入治疗及综合治疗等。他,还是魅力十足的。

专家印象

大家对他的印象:

严谨 有活力 年轻态 温文儒雅 风趣 务实

说说你对他的印象:

  姓名:        
  内容:
  验证码:
查看更多评论>>

制作

策划/编辑:徐惠珍 /撰文:徐惠珍/设计:李阳、王景明/监制:邹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