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和德国海德堡大学有着校际交流的悠久历史,这一传统在二战解放前就已开始。正所谓,上天关闭你一扇窗,一定会为你开启另一扇窗。恰巧,同济大学要选拔人才到海德堡大学学习。为了争取这次机会,杨建勇上午上班,下午和晚上进行德语培训,这样坚持了一年。[阅读全文]
他要“钱”,还要博士学位……
1993年,杨建勇最终以德语全校第二名、专业课达优秀水平的成绩获得了以访问学者身份到海德堡大学学习的机会。按道理,访问学者在海德堡大学不能进行临床诊断工作。但由于海德堡大学比较认可同济大学的访问学者,加上自身较好的技术水平,杨建勇到海德堡大学不到2个月,就被批准进行介入手术。
海德堡大学给予了杨建勇宝贵的财富,这可不仅仅指学习机会。按照计划,杨建勇只能在海德堡大学学习一年,但由于他跟当地医生和教授相处融洽,而他的工作能力又被高度认可,于是当时带领他的教授提出了让他继续留在那的意愿。
“我说呆下来可以,但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柱。我还要求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杨建勇当时的工资只有950马克,租房已经花去500马克,生活保障非常困难。对这些要求,杨建勇的导师爽朗地答应了。在随后2年里,杨建勇的工资能轻松养活一家三口,他还在1995年获得了博士学位。
尽管给他全家办了德国签证
1996年,杨建勇带领全家回到了武汉。原本,杨建勇还可继续呆在海德堡大学。“洪堡大学的一位放射学教授亲自带我全家来到当地到移民局,帮我办理好了全家的工作签证手续,来回飞机票也都买好了,让我休假后就可立即回德国。”中国人到国外办签证,老板一般不会参与太多,但教授却亲自带领杨建勇去办理,这对他而言是个莫大荣幸。按理说,杨建勇已经有足够的条件在海德堡生根发芽,可是他最终却选择放弃回到中国。“因为国外发展很难,而国内正好在发展。”他说。
之所以说在国外发展难,是因为杨建勇看到了国外平静外表下隐藏的激烈竞争。他说:“继续留在海德堡工作,有可能只能做介入工作,因为要想做其它工作都得靠语言。要知道,德语讲话并不难,但语法太复杂,以致写文章时容易错漏百出,这不利以后长期发展。”于是,杨建勇毅然决定回国。
说说你对他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