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视网膜脱离还与遗传有关系

家庭医生在线 2017/11/7 8:05:35 举报/反馈

近视眼,在人们看来无非就是变成眼镜族,又或者做准分子激光,在眼球上“打造”一副眼镜,从此视觉便变得清晰。可实际上,近视眼远不止解决屈光不正这么简单。近视眼,尤其是高度近视时,视网膜常常会变薄,在剧烈运动、搬重物、受撞击的时候,有可能就会引起视网膜脱离,甚至导致失明。因此,近视眼并非戴上眼镜就没事,还需要定期做眼底检查,及时发现视网膜病变。

10%高度近视患者出现视网膜脱离

如今,近视眼患病率持续升高。据调查显示,小学近视患病率为30%,初中学生的50%,而到高中、大学为70-90%的患病率,近视眼已严重危害青少年眼睛健康,然而近视眼远非视物模糊这么简单,随着近视度数的增高,发生视网膜脱离等危险性同样会增高。

从近视的度数来分,100-300度为低度近视;300-600度为中度近视;600度以上则为高度近视。在临床上,医生发现,在高度近视人群中,有10%的比例会出现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还与遗传有关系

有些视网膜脱离的病例发生于同一家族中,说明此病可能有遗传因素,可能存在隐性遗传或不规则显性遗传。多数病理性近视眼具有较肯定的遗传性,发生视网膜脱离的也较多。此外,双眼视网膜脱离的患者,两侧眼底的病变多半对称,这也表明某些视网膜脱离可能与先天性生长发育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

专家支招:

(1)不要长时间看书。阅读的时候要保持书本距眼睛30厘米,阅读的时间一般不应超过60分钟,长时间阅读要中间休息10 分钟左右,在休息期间尽可能地往最远处看或现看绿色植物以缓解眼疲劳,防止近视的加深。

(2)不要长时间看电视、计算机、游戏机。因为荧光屏发出的射线对眼睛有危害,屏幕上急速变化的画面,闪烁的色彩都在无形中增加眼睛的负担,引起眼睛的视疲劳,所以面对荧光屏的时间不宜过长,画面的亮度、对比度要柔和适宜,周围环境的灯光要适宜,屏幕上最好加防护罩。

(3)适当口服一些神经营养的药物,如维生素B1、B2、A、C、D肌苷等,以促进视网膜功能的恢复。

(责编:庄闲婷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概要: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巩膜扣带术指征于不合并严重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不合并后极部视网膜裂孔,不合并脉络膜脱离等。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需要复查。术后要用抗菌药物等。伤口愈合好等即可出院。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详细治疗: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视网膜脱离复位巩膜扣带术指征:1.视网膜脱离不合并严重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2.视网膜脱离不合并后极部视网膜裂孔;3.视网膜脱离不合并脉络膜脱离。标准住院日为7-12天。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应注意:1.必须符合第一诊断。2.当患者没有具有其他疾病或是所患疾病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天。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可行局部麻醉联合神经安定镇痛。2.手术内固定物:硅胶或硅海绵。3.术中用药:利多卡因、罗派卡因或布比卡因。4.术中用耗品:巩膜缝线,冷凝用气,激光探头,膨胀气体。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住院恢复5-8天:1.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需要复查的项目:视力、眼压、结膜伤口、眼前节、视网膜相关检查,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选择检查项目。2.选择用药:(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用药时间为1-2天;(2)抗菌药物滴眼液;(3)甾体激素滴眼液;(4)散瞳剂。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出院标准:1.眼压正常范围。2.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3.伤口愈合好。

Q: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治疗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手术方法同一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多采用巩膜外冷凝、巩膜外加压和换扎的术式。增生性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需要性玻璃体切割术。预防与脉络膜脱离范围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程度有关。

Q: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如何预防?

近视眼引起的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对侧眼常有着患眼同样的病理改变,可通过眼底激光封闭周边眼底改变,起到预防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作用。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