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查血糖有什么要注意?

家庭医生在线 2017/7/28 0:03:04 举报/反馈

现在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在家中自备一台血糖仪,方便自己随时监测血糖,但是在自测血糖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不够注意的东西,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

测血糖小心遭遇“酒测”

准确而全面地监测血糖是临床医生了解药物治疗效果和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但有的患者却对血糖监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在没有自觉症状时往往就忽略了血糖监测,只有当有了症状时才去查血糖,这种做法显然不妥。

很多糖友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测血糖前,常会选择用酒精消毒,但酒精的挥发需要时间,而糖友往往等不到酒精挥发完全就测血糖,会影响血糖测量的效果。因此,用酒精消毒时,要等酒精完全挥发之后再测试,否则酒精稀释了血液,会导致结果不准。

除自测手法外,糖友还应注意测纸的问题。每瓶测纸通常都带有一个特定密码,每当启用一盒新试纸时,都要对血糖仪进行调码校正,否则也会影响测试效果。建议最好每半年到医院进行一次血糖仪的质控。此外,还要注意试纸的失效期,有些试纸是裸装在盒里的,取出一张试纸后应立即将盒子盖紧,保持试纸干燥,防止其发生氧化反应。

测血糖前如何正确采血?

正确的采血方法是选择无名指指尖两侧皮肤较薄处采血,因为手指两侧血管丰富,而神经末梢分布较少。在这个部位采血不仅不痛,而且血量充足。采血笔要紧贴皮肤,采血笔里插采血针的套子底部可以垫一点东西。针刺后,轻轻推压手指两侧,把血慢慢挤出即可。

除此之外,专家还建议糖尿病病友,手臂下垂15秒,另一手从手腕向下捋,或者甩手、搓手半分钟左右,都可以使指尖的末梢血管充盈,方便采血。

老年糖友末梢循环差,这种办法无效,还可以用第二招——用热水泡手。让家人准备一盆40摄氏度的温水,将手指浸泡5分钟。随着手的温度升高,血液循环加快,血管扩张,就可以采到血了。如果长期采血困难,可以考虑用些活血化淤的药物,改善微循环。如果是自己在家里测血糖的话,最好不要用酒精擦拭手指,把手洗干净然后晾干就足够了。

监测血糖的5个黄金时段

糖尿病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患者的健康,很多患者,特别是一些中年患者,工作忙,压力大,或其他一些特殊原因,在糖尿病早期,还没有明显并发症的时候,很少重视,没有很好的运动计划和饮食方案,再加上不按时用药,导致一些严重并发症发生时,后悔已经晚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并发症有一个很有效的管理工具—自我血糖监测,它是一种非常简便的方法,可以让患者在自我管理当中及早发现自身血糖的异常。

空腹血糖:主要反映在基础状态下,8~10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时的血糖水平,适用于血糖水平很高或有低血糖风险时的监测。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9~6.0毫摩尔/升。

餐前血糖:有别于晨起的空腹血糖,是指中餐和晚餐前的血糖测定,主要用于治疗中病情的监测。

餐后血糖:指吃饭2小时后的血糖水平。对多数ⅱ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后2小时血糖有时比空腹血糖更重要。应注意,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应从吃第一口到满2小时为止开始算。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为4.4~7.8毫摩尔/升。

睡前血糖:一般指21~22时的血糖值,是指导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的依据。

夜间血糖:其意义在于若早餐前血糖高,通过监测夜间血糖可以了解高血糖发生在夜间还是凌晨,早餐前血糖高的原因是否黎明现象等。时间点可以是0点、2点、4点、6点的血糖。

(责编:徐颖欣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糖尿病如何诊断

糖尿病需要根据静脉血浆血糖的监测诊断。如果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umol/L,或者是随机血糖以及糖耐量实验两小时的血糖大于等于11umol/L,如果再一次检查血糖超过这个标准,可诊断为糖尿病,还需要检测血红糖化血红蛋白、C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能检测最近一个月的血糖情况。

Q:糖尿病患者如何应对低血糖?

一些帮助糖尿病患者对付低血糖的有用建议:  ● 随身携带葡萄糖或糖  ● 佩戴糖尿病标示的手镯或项链,或者带糖尿病急救卡  ● 告诉你的朋友及家人、同事关于低血糖的状况及相关处理方法  ● 不要独自长距离的步行和游泳  ● 如果你的血糖值偏低,要避免开车  ● 如果别人告诉你需要葡萄糖,先吃下再说,  ● 尽量按时吃饭  ● 使用你自己的胰岛素  ● 经常检查血糖值  ● 了解引起低血糖的因素,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 经常到你的医生处检查糖尿病和身体状况

Q:怀疑为2型糖尿病,需要做什么检查?如何确诊2型糖尿病?

你好:检查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空腹于早餐前采血测得的血糖值,主要反映根底胰岛素分泌功用。餐后2小时血糖是进餐后两小时采血测得的血糖值,反映的是胰岛细胞的储藏才能,也是2型糖尿病怎样检查诊断的关键。祝你健康!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