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做爸爸的男人更具魅力

转载 来源: 寻医问药 2017/2/20 11:17:53 举报/反馈

做了爸爸的男人更具魅力,男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科学上也有这样的解释,孩子的性格、思维、习惯都会与父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男人角色的转变会为他们带来些什么呢?下面就来介绍一下男人做爸爸后的种种变化!

男人当了爹,只会更有魅力

进化心理学的基本前提是:人类很多行为都是指向后代的——目的是让自己的基因得以传递下去。女性一方的生殖成本很高,所以女性更倾向于选择稳定关系,和一个长期的配偶共同抚养子女;如果男性表现出了“可靠”、“成熟”、“擅长照料后代” 等特征,愿意为照料后代付出资源和时间,那么他在女性眼中就会更加性感。

即便男人照顾的是别人的孩子,问题也不大,只要他与女方关系稳定。而男人具有“喜欢孩子”这一特质会在一段长期关系中显得很重要,女人们不会因为眼下被分薄资源,而降低对男性的整体评价。

心理学家佩吉拉塞拉设计了这样一组幻灯片,其内容包括:1、一个男人独自站立;2、一个男人和18个月大的孩子互动;3、一个男人对哭泣的孩子视而不见;4、一个男人和孩子面对面(中性的情况);5、一个男人在打扫客厅。有240名女性被要求对上面5个图像里的人物的性魅力打分,5分为满分。

在第二个状态下男人得分最高,有2.75分;而在第三个状态下的得分最低,只有1.25分。这样看来,和孩子在一起,不但对男性的魅力没有坏处,反而是对个人魅力有很好的装饰作用——在女性眼中,一个男人能够独立照顾好孩子,说明他具有一些不是所有男人都具有的优秀品质。

如果将这个实验的条件换一下,改由男性对不同情境下的女性魅力打分。我们却会发现,一个女性无论是在做家务,还是照料孩子,或只是独自站立,她对男性的吸引力都不会发生改变。也就是说,照料孩子并不能增加女性在男性眼中的魅力值。

男性会否照顾孩子,女人天生有直觉

通常情况下,女性在结婚之前,并没有见过自己的伴侣照顾孩子的情景,但有时女人就是有这种直觉。1991年有一项研究中提到,发现男性报告中的关于自己的一些性格特质,尤其是一些照顾孩子时必需的品质,如“温暖”、“亲近”等,女性仅仅只是通过看该男性的照片就都能一一发现。

心理学家后来又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先测试了39名大学男生对于孩子的兴趣,包括一个外显的测试(同时呈现一个动物和一个孩子的图片,让被试者选择更喜欢哪一个,多次重复得到一个平均的结果)和一个内隐的态度测试(反复使和婴儿相关的词汇与积极或者消极的词汇配对呈现,形成心理上的联结,从而判断被试者对于婴儿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然后让29位女性观看他们的照片,并评价他们作为长期配偶或者短期伙伴的话,是否对自己有吸引力,同时还要对他们的一些特质进行推测,如“是否喜欢孩子”、“是否健康”、“是否善良”。

结果是,女性对男性是否喜欢孩子的评价,和男性自己在对孩子的兴趣测试中的成绩相关程度并不太相关。但进一步分析发现,男性对孩子的兴趣却是影响他们对女性的长期吸引力的主要因素。

所以从女性的主观感受来看,影响长期吸引力的因素是“(女性认为)他是否喜欢孩子”,影响短期吸引力的因素是“他是不是有男人味”。

总的来看,一个有孩子的男人不但不会降低他在女性眼中的吸引力,如果他能够很好地和孩子互动,表现出自己对孩子的喜爱的话,在女性眼中就肯定会有加分。

谁更喜欢《爸爸去哪儿》?

再来看一下最近热播的《爸爸去哪儿》的观众群体分析,进一步验证我们的推测。女性的TGI指数=观看该节目的女性比例/所有参与调查中的女性比例×标准数100。也就是说,尽管参加这个调查的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但是参与调查中观看《爸爸去哪儿》的女性比例明显要高于男性。

根据这一数据,我们可以发现,19-24岁的未婚人士和女性是主要的观众群体。这表示节目的内容对未婚女性最有吸引力。另一方面,有来自新浪微博的数据显示,参与“爸爸去哪儿”话题讨论的用户中,女性占到了80%。虽然女性本来就比男性更乐于讨论此类话题,但如此巨大的差距也可以看出,女性中“爸爸粉”数量的确众多。

如果能够有一个更详细的分析报告的话,也许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观看节目的男性和已婚女性的焦点,可能都在爸爸和孩子的互动上;而观看节目的未婚女性关注点,更多是围绕在爸爸身上,尤其是那些体贴细心、懂生活、会照顾孩子的爸爸身上。

以上就是父亲角色带给男人的好处,女性在娱乐节目的选择上,都会偏向于那些大叔气质的男人,这些男人不仅摆脱了男孩的稚嫩,而且更懂幽默,更会讨女孩喜欢。

(责编:林宗可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为什么怕见上司?

这种情况称为“权威恐惧症”。这种恐惧症的对象往往是具有管理权力和批评权力的人,比如领导者。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对上司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畏惧感。这种害怕或畏惧是正常的。然而,当一个人对上司产生了刻意的回避心理时,就不正常了,这就是所谓的“权威恐惧症”。 精神分析学理论认为,在家庭中,父亲可以说是权力的象征,但当父亲过度地、不恰当地使用自己的权力后,就会对子女产生一种权力压力,使子女对权力产生恐惧感。这种恐惧感被压抑到潜意识里后,可以导致日后产生“权威恐惧症”。这类人所恐惧的对象——上司,很可能是幼年时父亲的影子。 可用“角色更换法”克服这一问题,即让当事者从主观上将领导角色变成非领导者的角色,如情人、兄弟、老师等,并不断地在想像中与更换了的角色亲近。这样对上司的惧怕心理就会减弱以至消失。假如上面的方法还不大奏效,可通过合理的理由与上司发生争执和吵闹,惧怕和紧张的心理就会得到很大缓解。 采用与上司多接触的方式也能较好地克服惧怕上司的心理。比如,可以习惯性地找上司汇报工作、征求意见。接触多了,理解自然也多了,恐惧心理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Q:为什么女儿与父亲特别亲近?

像你女儿这样亲父疏母的情绪,心理学上谓之“恋父情结”。一般说,女孩在3~5岁时都表现不同程度的恋父反母,但随岁月而逐渐消失。如果到了青春期前,还表现对父亲的情爱独占欲,那就成了问题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恋父情结的形成有两条轨迹:一是恋父情结多出现于父女相依为命,或父女过于亲近而母女亲近不足的家庭;二是恋父情结者性格多内向,且多有“嗲”(撒娇)气。 恋父情结的症结,是女儿无法与父亲实现心理分离,阻碍与母亲和同龄人感情交流,到了婚龄,则阻碍着与同龄男性组建家庭,即使家庭组建了,夫妻感情亦难深笃,往往为此而酿成悲剧。 对恋父情结者,核心是进行社会性别角色,即男女有别的再教育,帮助她们走向同性同龄伙伴,摆脱对父亲的依恋,学习别人的性别角色表现,进而走向异性同龄伙伴,为其将来的婚恋幸福铺垫。

Q:为什么在外精明强干,回家却像小孩

人从幼年及至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母亲给予“母亲式”之爱,父亲给予“父亲式”之爱,这就是男孩恋母、女孩恋父情结的原始依据。弗洛伊德说:“尤其男人,总在寻找一个能替代其母亲形象的女人,因为这个形象从他最稚嫩的年代开始,便已统辖着他的心灵。”这对于那些事业有成或遭受过生活挫折的人来说,更愿意寻找也更需要具备“母爱”或“父爱”的婚姻对象。 其实,一个人的童心是终生存在的,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都应正视与关爱对方的这种“童心”:让女人既是妻子也是施母爱于丈夫的幸福女人;让男人既是丈夫也是施父爱于妻子的幸福男人。要做到这点,夫妻双方都必须保证自己有足够的爱心、耐心与童心。 但是,扮演拟母或拟父角色也要适度,因为这种角色扮演有其弊端。妻子越“拟母”,丈夫就越把妻子当成他的母亲,使得妻子难以施展浪漫温情,最终将损害夫妻之间的感情。拟父角色亦然。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角色 父亲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