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专家访谈

警惕癫痫易在睡眠中发作

家庭医生在线 潘玮璐 2017-02-12 08:16:59

癫痫是脑部异常放电造成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容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在儿童时期发病较多。那么,癫痫发作前有哪些征兆?发作的症状是什么?面对癫痫发作我们该如何应对?家庭医生在线编辑采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杨炼红教授,请她为我们谈谈关于癫痫发作的相关知识。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 杨炼红教授

癫痫患者发作征兆形式多样

杨炼红教授告诉家庭医生在线编辑,癫痫发作前是否有征兆,主要看癫痫的类型决定。如果是全面性癫痫往往没有征兆,只有部分性癫痫才会出现先兆。

癫痫的发作征兆形式多样,取决于脑电放电的起源位置。然而,多数患者自己的异常放电起源较为固定,因此每次发作的征兆基本相同。

常见的发作征兆包括:感官上的先兆如幻视、幻嗅、幻听等;躯体感觉先兆如肢体麻木等;情绪先兆如恐惧、害怕、压抑等;另外,还有眩晕、上腹部不适、发作性尿急等。

癫痫大发作VS小发作如何区分?

由于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人们根据发作程度将癫痫分为“大发作”与“小发作”。

杨炼红教授表示,人们口中的“大发作”临床上称之为强直-阵挛性发作,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强直期,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倒地不起,全身肌肉僵硬;接着进入痉挛期,开始全身肌肉抽搐;当抽搐持续一段时间后进入恢复期,虽然意识逐渐恢复,但全身酸痛乏力,且对发作过程无法回忆。

而“小发作”一般指失神发作。患者会突然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言语及活动突然中断,手中持物落地,两眼凝视,偶尔上翻,一般无先兆。专家表示,典型的失神发作每次都是突然发生,突然中止。一般发作持续10余秒,不超过1分钟,每日数次至数十次。当发作停止后又能继续原来的活动。此外,还有一些非典型失神发作可以有先兆,一般指意识障碍程度较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

那么,我们该如何区分大发作与小发作呢?杨炼红教授指出,一方面要根据上述的临床症状来判断,另一方面也需要借助脑电图表现进行鉴别。

癫痫易在睡眠中发作 患者应注意睡姿

不少癫痫患者都容易在睡眠时发作,这是什么原因呢?杨炼红教授向家庭医生在线编辑解释,癫痫患者在睡眠时,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对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的激活作用明显减弱,使脑电波趋于慢化和同步化。此时,潜在的癫痫灶的电活动便容易被释放并引起细胞间点燃,从而使癫痫波的发放与传导。

专家提醒,癫痫患者需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时应注意睡姿,采用仰卧或侧卧较佳,避免俯卧。此外,若是近期内发作较多的患者,最好有家人陪伴在同个房间休息。

癫痫发作时保护患者免受外伤和窒息是重中之重

杨炼红教授强调,若是碰到癫痫发作的患者,首先自己要保持镇定,然后立即将患者移至安全环境,让其躺下,可刺激人中、合谷等穴位,同时采取应对措施,保护患者免受窒息和外伤。

避免窒息:让患者保持侧卧或仅使头部侧向一边,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排出,防止流入气管。松开过紧的衣服、领带,创造一个顺畅的呼吸道。在患者抽搐时,无需强行喂食、喂水和灌药,也无需马上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避免舌咬伤:若患者的嘴能张开,可用纱布缠住压舌板、木筷等置入口中,以免咬伤舌头。如果患者牙齿已经咬紧,也不主张强行撬开往口中塞东西。

避免骨折等外伤:家属可将枕头、棉被等软物围护在病人四周防止摔伤,同时移开周围尖锐、硬、烫的物体。此外,切记不可强按患者的肢体,若按压力度控制不当,反而造成软组织损伤、关节脱臼、骨折等二次损伤。

专家提醒,一般轻度的发作无需叫救护车,但如果病人短时间内连续多次发作、或发作持续时间明显长于既往发作、或程度严重有昏迷现象要即刻送医。

专家简介:

杨炼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老年神经专科副主任。担任广东省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组委员、广东省神经病理学会委员。从事神经病学的临床和科研工作27年,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擅长癫痫、痴呆、帕金森病等的诊治。已主持并完成了3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在本专业中心期刊上发表了60余篇学术论文,主编医学专著2部,参编4部。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

更多关于癫痫的精彩内容请点击>>>>>>

【专题】

癫痫能根治吗?2/3患者规范用药后病情可长期缓解

【文章】

癫痫并发抑郁风险高于正常人3倍 专家支招日常如何护理?

30%癫痫患者存在智力障碍 专家解读癫痫的三大危害

女性癫痫患者用药需谨慎 专家:孕产期宜选低致畸性药物

本文指导医生:
杨炼红

杨炼红教授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

擅长疾病:癫痫、痴呆、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神经心...[详细]

(责编:邓莹莹 )
分享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