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病从口入。这从各种食品安全事件从不难理解。但是,事实上,在食品安全的前提下,不合理的饮食,也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据专家称,我们很多常见病,都是因为饮食不当方导致的,比如偏食厌食,它会造成人体营养不均衡,从而出现各种疾病。
中医认为,食物有性味,它与药物一样,也有寒、热、温、凉之性,辛、甘、酸、苦、咸之味,五味必须调和,才能使得身体营养均衡。如果偏重于那种食物,就会造成疾病。当五脏有病时更要忌食有克制性质的饮食。
蒸妙集团中医科资深医师许医师说,影响人寿命的因素是很多的,比如遗传、天灾、人祸、战乱等,这些是不可改变或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而性格、疾病、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等,是可改变的影响因素,其中饮食养生颇为重要。
专家介绍,饮食养生的方法主要有食疗和药膳调理等。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中医认为,任何疾病都是阴阳失衡的结果。针对疾病依据八纲辨证而采取“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的原则正确选择饮食,有利于抵御疾病的发生。食物按性质气味特点可分为:辛辣类、甘甜类、油腻类、发物类、补益类、生冷类。
首先饮食的第一任务是提供营养。只有源源不断的营养供应才能保证机体的正常运转。
其次要避免偏食厌食。食物有寒热温凉之性和辛甘酸苦咸五味之分。五味可入五脏,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等。古人云:“酸伤须、苦伤气、甘伤肉、辛伤皮毛、咸伤血。”所以,合理的饮食搭配才能使五脏各得其味,达到脏腑组织器官功能的协调运行。如过嗜一种或几种饮食,则会伤及相应脏腑,使脏腑功能失衡,从而不利于维持机体正常功能,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最后要做到饮食有节。饮食有节是指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因为饮食不节或暴饮暴食,最易损伤脾胃。所以无论从养生保健还是病体康复角度看,饮食必须有节。人们常说的“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是饮食有节的具体体现。因此,既要保证人体所需营养,又要防止脾胃损伤,是饮食调护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