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如何才能科学预防糖尿病?

家庭医生在线 2015/11/5 9:21:02 举报/反馈

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曾经的老年病盯得年轻人越来越紧。北京市卫生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市18至79岁常住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为8.9%,30岁以下患者明显增加。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糖尿病行列,那么造成糖尿病年轻化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作为青年人,他们是否有必要接受糖尿病教育?年轻人是否是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他们应如何正确预防糖尿病?

一、年轻人应酬多了容易高血糖

有些“事业有成”的年轻人“应酬族”吃得多、坐得多、动得少,加之平时不注意控制饮食,大吃大喝,容易导致营养过剩,促使胰岛每天都在过度工作。久而久之,胰岛负担过重,导致血糖不能正常控制,结果在“应酬族”中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多。尤其是那些大腹便便的男性,更容易被糖尿病“盯上”。

因此,“应酬族”在应酬时,可先吃些蔬菜和主食,不要空腹进食高糖分或太油腻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避免积聚过多热量,使身体肥胖。另外,注意营养均衡,多吃高纤维食物,比如蔬菜、水果等,增加运动,坚持定期体检,有糖尿病的人或糖代谢异常的人,还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

二、年轻白领得糖尿病,有些与压力大,抑郁情绪相关

36岁的张先生,是一家知名外企的白领,表面“光鲜亮丽”的他由于长期处于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使他患上了轻度抑郁症,近一年来,逐渐出现体重减轻,三多一少症状,目前他除了接受抗抑郁治疗外,还同时应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其实,类似张先生这样的病例并不鲜见。国外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抑郁症患者患糖尿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的2倍。国内虽然没有数据统计,但部分临床医生证实,年龄在30岁~40岁患糖尿病的白领不少确实伴有抑郁症。抑郁症和糖尿病的发生,与白领长期处于焦虑的生活状态密不可分。

三、糖尿病常常“青睐”不吃主食者

许多年轻人为了减肥,常常养成了“只吃大量的菜、不吃一口饭”的饮食习惯,不但将米饭剔除出日常食谱,更将一切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拒之门外。然而,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不仅起不到减肥的效果,反而使有些患者患上了糖尿病。

专家提醒,“只吃大量的菜、不吃一口饭”非但不能瘦身,反而会伤害健康。菜肴中的大量的油和蛋白质的能力摄入量很高,甚至还可能超过米饭中淀粉的热量,因此,“吃大量的菜”可能会导致热量摄入超标(包括长期麦当老,肯德鸡)久而久之,脂肪和糖的代谢就紊乱,有些人就患上了糖尿病。

如何预防糖尿病?

远离不良生活方式

是什么原因导致糖尿病?专家说:“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病情严重时会导致失明、尿毒症、心梗死等。目前,医学界对糖尿病的病因还不明确,除了家族性遗传因素以外,应该说与不良生活方式因素有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吃得越来越好,摄入的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食品在不断增多,加上现在许多人出门就是坐车,很少运动,脂肪缺乏消耗,特别是那些应酬多的人,大量吸烟饮酒,生活很不规律,极易患上糖尿病。此外,还有很多年轻人,喜欢边看电视边吃零食,看似小事,其实已为患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埋下很大隐患。”专家说,如果放任不管,必然发展成真正的糖尿病,而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预防,将会降低糖尿病发病率。专家提醒,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粗细搭配,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保持平和的心态。同时,要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如一旦患上糖尿病则是终生疾病,无法根治。

根治糖尿病广告不可信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医学界还没有研究出根治糖尿病的方法和药物。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不要轻信能完全治愈糖尿病的各种广告,以免耽误病情治疗。专家说:“其实,治疗糖尿病强调的是治疗措施的个性化,每个患者患病时间长短不同,血糖控制情况不同,治疗方案就会不同。那些称只要服用某种药物一两个疗程,就可以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广告,千万不可轻信。如一旦发现自己可能患上糖尿病,最好选择正规的医院,由专科医生根据病情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此外,目前市场上还出现了大量的标注有“糖尿病专用食品”、“无糖食品”等字样的专用食品,许多患者认为糖尿病专用食品不含糖,食用时可不用控制。专家提醒说:“其实,‘无糖’只是指食品中不含‘蔗糖’。‘无糖食品’与普通食品一样,进入体内也会转化成糖分,只是可能比同类含糖食品升高血糖幅度要低一些。因此,糖尿病专用食品的食用也需要控制。”

(责编:林银珍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