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治三叉神经痛的3大方法

转载 来源: 久久健康网 2015/12/25 11:37:18 举报/反馈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多数认为其病变在三叉神经的周围部分。即在三叉神经半月节感觉根内。根据显微外科和电镜观察。可能与小血管畸形。岩骨部位的骨质畸形等因素有关。而引起疼痛发作。多见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者约占70~80%。女性居多。

症状

(一)疼痛部位:不超出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常局限于一侧。多累及一支。以第二。三支最常受累。约占95%。

(二)疼痛性质:疼痛呈发作性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种。发作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逐渐加重。发作频繁者可影响进食和休息。

(三)诱发因素及“扳机点”:疼痛发作常由说话。咀嚼。刷牙。洗脸等动作诱发。甚至风吹或响声也能引起发作。有些病人触摸鼻旁。口周。牙龈。眉弓内端等区域即可引起疼痛发作

鉴别

虽然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并不困难。但误诊亦有发生。本病应与下列疾患相鉴别:

(一)三叉神经支炎属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此病多发生于眶上神经。为持续性剧痛。发作后数日。部分患者额部出现带状疱疹(见图)。少数患者可发生角膜炎与溃疡。病原是一种病毒。此病有自限性。大多在1~3周内痊愈。镇痛药物。维生素或局部麻醉药。糖皮质激素溶液。皆有效。

(二)牙痛

属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常可遇到将本病误诊为牙痛。几次拔牙总不能止痛。细心查看牙有无病变;牙痛的阵发性不太明显;牙痛无“扳机点”;牙痛的发作与食物冷热关系很大。

(三)副鼻窦炎或肿瘤

上颌窦。颌窦。筛窦病患者均可引起头面部痛。鉴别时应特别注意:鼻腔检查。两侧是否一样通畅。细查各鼻窦的压痛点;鼻腔有无粘液或脓液史;疼痛的发作性不明显。此点在上额窦癌更为显著;患侧面部有时肿胀;上颌窦及额窦的透光检查;X线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

(四)半月神经节附近的肿瘤

半月神经节和小脑脑桥角处的肿瘤并不少见。如:听神经纤维瘤。胆脂瘤。血管瘤。脑膜瘤或皮样囊肿等。这些肿瘤引起的疼痛一般并不十分严重。不像三叉神经痛那样剧痛发作。另外。还可同时有外展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耳鸣。眩晕。听觉丧失。三叉神经支感觉丧失。以及其他颅内肿瘤的症状。如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底X线检查。岩骨尖区有时有骨质破坏或内耳道区有骨质破坏。CT。X线造影检查可帮助诊断。

(五)膝状神经节痛

膝状神经节在发出鼓索神经之前。发出岩大浅神经。供给泪腺以副交感神经纤维。司理泪腺的分泌。中间神经主要司理舌前2/3的味觉和耳鼓膜及外耳道后壁的感觉。也有些纤维司理颌下腺。舌下腺及口。鼻腔粘液腺的分泌。膝状神经节神经痛为阵发性。但发作时痛在耳内深处。向其附近的眼。颊。鼻。唇等处放射。并多在外耳道后壁有个“扳机点”。这些患者多合并面神经麻痹或面部抽搐。并有时在软腭上。扁桃体窝内及外耳道处。发生疱疹并味觉丧失。

(六)舌咽神经痛

疼痛亦为阵发性。大多在吞咽时发作。痛从扁桃体区及舌根起。向外耳道放射。亦可向耳前。耳后。耳廓或本侧半个面部放射。发作时患者多用手压迫下额角下方。在舌根背面外侧及扁桃体处有“扳机点”。颈外皮肤无“扳机点”。吞咽。说话及转头。大笑均可引起发作。更怕吞咽酸。苦食品。易伴发心动过缓或眩晕。患者多为35~65岁的人。此病颇为少见。发病率大约为三叉神经痛的1%。用1%的卡因液涂布咽后壁或扁桃体区的“扳机点”可停止发作。此外。三叉神经痛。痛在舌尖及舌缘。亦可资鉴别。

(七)血管性偏头痛

血管性偏头痛是周期性。轻重不等的单侧头痛。有时患者表现为前额部头痛。此病发作前多有先兆。如同侧眼看到火星。或视力减退。甚或一时性同侧偏盲。头痛发作时可持续数小时至数日。此病发作多有一定的时间规律。难以确诊时可行口服麦角胺帮助鉴别诊断。

(八)临床上对儿童或青少年出现的头痛或腹痛。除考虑血管性偏头痛外。还应进一步考虑有无头痛型癫痫和腹型癫痫。两者的鉴别:

1、头痛型和腹型癫痫患者发作时除头痛及腹痛外。还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接触能力丧失即意识障碍。而血管性偏头痛除少数人有晕厥外。神志清楚。

2、癫痫患者多有肢体抽搐现象。而偏头痛较少抽搐。

3、癫痫患者可在睡眠时发作。偏头痛发作于睡眠时消失。

4、癫痫患者有偏头痛史者占1%~3%。而偏头痛有家族史者达70%左右。

5、癫痫患者发作时常有痫性放电。而偏头痛发作脑电图基本正常。

6、抗癫痫治疗。患者头痛和腹痛缓解。而偏头痛对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差。仍可反复发三叉神经痛:治疗

(一)药物治疗:①酰胺脒嗪。又称卡马西平。对140153/' target='_blank'>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一般自小剂量开始。初服100mg,2/d,以后每日增加100mg。直疼至痛控制或不能耐受时为止。通常有效剂量宜为200mg。3-4/d。副作用可有嗜睡。恶心。呕吐。眩晕。共济失调。药诊和白细胞减少等。一般不严重。减量或停药可消除。②苯妥英钠。通常剂量为0.1~0.2g,2-3/d,日总量不宜超过0.6g。副作用有齿龈增生。共济失调。白细胞减少等。③维生素B族药物。维生素B1。B6各10~20mg。3/d。维生素B12100~200μg。肌注1/d。④山莨菪碱(654-2)。10mg。肌注。2/d或5~10毫克。口服。3/d。⑤菸酰胺100毫克。口服。3/d。

(二)理疗:可用间动电(疏密波)疗法或旋磁疗法。也可用激光疗法。采用氮氖激光照射半月神经节。

(三)中医针刺疗法:①体针。三叉神经第一支疼痛可针刺患侧太阳。头维等穴;第二支痛可针刺四白。

(责编:韩培珍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