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大肠癌患者不能盲目进补

转载 来源: 新浪网 2013/7/26 9:58:05 举报/反馈

大肠癌是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据《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技术报告》(2012年卷)显示,2007年-2011年,大肠癌在浙江省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排第四位,仅次于肺癌、胃癌、肝癌。死亡率也位居第四位。研究还发现,近年来,浙江省发病率、死亡率上升明显的肿瘤中,大肠癌也位列其中。

目前,治疗大肠癌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手术、放化疗、生物治疗,还有中医中药。浙江省中医院肿瘤科主任、浙江省名中医郭勇教授说:“中医药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在群众中的影响深远。有调查显示,北京城市老年居民中有2/3正在使用或者使用过中医中药,在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使用尤其广泛,大部分肿瘤患者都会通过不同途径求助于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引出一个问题:是否所有肿瘤患者都能从中医治疗中受益?”

2007年10月-2012年12月,郭教授及其团队做了一个名为《大肠癌患者中医证候规范化及动态演变》的研究。他们对470例大肠癌患者,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式结合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分析了围手术期(210例)、辅助治疗期(151例)、随访观察期(109例)大肠癌中医证候的分布和证候特点,并观察75例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后临床症状、舌象、中医基本证候和复合证候的变化情况,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分阶段治疗的观念,从而提高中医药的疗效,最大程度地改善大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降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为大肠癌在现代医学治疗下的中医治疗原则的确定提供了依据。该研究获得了“2012年度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围手术期应健脾胃

围手术期指的是,以手术为中心,包括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这段过程的综合处理。

郭勇教授及其团队观察了210位病理检查确诊为大肠癌,准备手术的患者们术前1天、术后3天、术后7天以及术后10天的中医症状、舌象和脉象发现——

术前1天,大肠癌患者主要以血虚证(70例)及气阴虚证(60例)为主,分别占33.33%、28.57%;其次是痰湿内阻证40例,约占19.05%;阴阳平和型体质40例,约占19.05%。

术后第3天以气虚证(100例)和阴虚内热证(70例)为主,分别占47.62%、33.33%;还有40例是血虚证体质,约占19.05%。

术后第7天,阴虚内热证与痰湿内阻证最多,各70例,分别占33.33%;其次是气虚证50例,约占23.81%;血虚证20例,约占9.53%。

术后第10天,位居第一的是气阴虚证有80例,约占38.10%;其次是湿热蕴结证70例,约占33.33%。此外,阴阳平和型有60例,约占28.57%。

郭教授说,由于便血、消瘦、便溏、面色淡白等是大肠癌患者术前最为常见的症状,因此,术前大肠癌患者以血虚证、气阴虚证为主;手术后,随着出血病灶及肿瘤的消除,患者的造血功能逐渐恢复,血虚证的患者也随之减少,但由于手术创伤,耗气伤阴,使得患者出现或加重了气虚证。

经过1个星期的治疗(术后第7天),患者血虚、气虚的情况会逐渐减少。同时,患者开始进食,但由于患者脾胃虚弱,消化吸收能力差,从而导致患者出现阴虚内热、痰湿内阻。术后第10天,随着机体功能的恢复,部分患者会恢复到病前的体质。

放化疗期以疏肝理气为主

辅助治疗期可以概括为,大肠癌患者在采用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后,主要针对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防止复发转移而进行的治疗。

郭教授及其团队从2007年11月至2009年10月共收集了151例大肠癌辅助期病例,观察发现这一时期的大肠癌患者的中医证候主要分为五种,位居第一的是脾虚湿阻证42例,约占27.8%;气血亏虚证紧随其后,有38例,约占25.2%;其次是阴虚内热

证36例、湿热蕴结证19例,瘀血内停证16例,分别占23.8%、12.6%、10.6%。

“中医治疗核心为辨证施治,对于疾病不同证型治疗采用‘同病异治’的原则,而‘证’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是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与病性等所作的概括。仔细辨别患者的证型,并对‘证’治疗,有助于患者机体快速恢复,为下一步的治疗做好准备。”郭教授说。

随访观察期以扶正祛邪为主

随访观察期指的是,已经过手术切除及辅助放化疗杀灭体内可能残存的微小转移灶,患者已处于无瘤状态。

“现代医学对这类肿瘤患者一般采取观察而不行治疗的手段,但我们临床发现,此阶段肿瘤的复发率可达50%-70%。可以说,这是现代医学治疗过程中的‘盲区’,中医药在此有较大的发挥余地。”郭教授说,“对这类患者我们采用了扶正祛邪中药的调理,结果发现能够降低肿瘤复发、转移,延长无瘤生存期。”

对于晚期的大肠癌患者,即已经错过手术期,也无法进行放化疗的患者,郭教授建议以中药为主,采用扶正、祛邪并用,积极控制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肿瘤患者两大误区 盲目进补、以毒攻毒

郭勇教授从事肿瘤工作30多年,每次门诊要看五六十个病人,他发现几乎所有的肿瘤病人,除了常规的手术、放疗、药物治疗外都在配以食补,然而真正补对证的并不多。大部分肿瘤患者总是误以为“病了就是虚了,虚了就要补,补得越多就越好”,结果非但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可能会因为进补不当而使体质下降甚至导致疾病进展,得不偿失。52岁的陈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病例。

52岁的陈先生在体检中查出大肠癌,后经专科检查,确诊为中期右半结肠癌,且伴有淋巴转移。做了手术、放化疗后找到郭教授调理身体。调理了一段时间,他却发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总是觉得恶心难受,没什么胃口,整日觉得倦怠、疲劳。开始,郭教授还以为是化疗导致肝功能受损引起的副反应,就给他查了下肝功能,但结果是好的,其他肿瘤指标也都正常。

“近期有吃什么补品吗?虫草、铁皮、灵芝之类的?”郭教授问。“虫草、甲鱼。”陈先生答。原来,自从患病后,陈先生的家人每天炖四五根、五六根虫草给他吃,每星期还至少给他烧两三次甲鱼。他们认为,这样有助于陈先生身体康复。

郭教授说:“虫草和甲鱼都是好东西,都有调节免疫、增强体质的作用,但虫草味甘性平,阴虚火旺、湿热内盛、实火或邪胜者是不能吃的,而陈先生正好是个湿热内盛的人,吃虫草等于火上浇油。他来的时候,舌苔很厚腻,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很差很差。甲鱼含高蛋白质和脂肪,特别是它的边缘肉裙部分还含有动物胶质,不容易消化吸收,患有肠胃炎、胃溃疡、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者不宜食用,更何况是一个大肠癌患者。”

停掉甲鱼和虫草,吃点萝卜、苦瓜,这是郭教授开给陈先生的食疗处方。一个星期后,陈先生恶心难受、疲倦等症状果然缓解了,胃口也逐渐好了起来。

“湿热证是大肠癌患者的重要证型。”郭教授说,这是他收集分析了从2008年6月至2009年2月来他门诊的100例大肠癌患者、473张处方发现的。他说,大肠癌辨证分型为四型,分别为脾气亏虚、湿热内蕴、邪毒内蕴、气阴两虚。舌苔黄腻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舌象症状,湿热证是大肠癌的重要临床证型。因此,清热化湿是大肠癌的重要治疗原则。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和三根汤(藤梨根、虎杖根、水杨梅根)是他治疗大肠癌的基础药方,四君子汤用来健脾补虚,三根汤用来清热解毒。

“要进行正确、合理的食补,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体质状态,针对机体的属性,‘阴’、‘阳’、‘虚’、‘实’,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食品,才能起到补益的作用。”郭教授说。

以毒攻毒的方法也要不得。郭教授说,很多大肠癌患者误以为肿瘤是毒,那就用毒药来治疗,可以起到以毒攻毒的作用。临床上就不时有患者拿着民间流传的方子来咨询他,最典型是以蛇舌草、半枝莲为主方的方子。

“蛇舌草和半枝莲都是苦寒的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在十几二十年前确实也曾用于各种肿瘤、尤其是消化道及淋巴肿瘤,但那是在放化疗技术不好的情况下迫不得已才使用的,且主要用于北方人,南方人是不适合的。由于江南气候特点,大多数南方人体内湿气较重,脾胃功能相对较差,是不能耐受蛇舌草、半枝莲这类苦寒药物的。”

中药也有毒副作用 要合理使用

“中药也有一定的毒副反应。”郭勇教授说,近年国内文献报道,药物性肝损病例中,中药所占的比例为11.13%-28.68%不等,多居二三位。自古以来,中医对中药的毒性作用也有明确的记载。《诸病源候论》指出,“凡药物云有毒及大毒者,皆能变乱,与人为害,亦能杀人。”毒性反应广义上讲,凡是中药均是“毒药”。《儒门事亲》有云,“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现代研究也表明,许多中药有神经毒性、肾毒性、心脏毒性、消化道损伤等。因此,大肠癌患者在考虑中医药治疗受益人群问题时,应充分考虑中药的毒性,即使是平补之品,长期服用也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郭教授还说,大便脓血、大便秘结、乏力等是大肠癌患者常见的症状,他提醒,若出现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如便次增加、腹泻、便秘,粪便带黏液、脓、血,腹部出现定位不确切之隐痛,或腹部不适、胀气等,应及时就诊。

(责编:宁果容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