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转载 来源: 糖尿病治疗网 2012/8/6 6:55:05 举报/反馈

  老年人糖尿病具有病情轻、“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慢性并发症多的特点,典型症状的发生论仅为17%,即糖尿病轻,而并发症重。那么,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有哪些呢?

  1、患病率高,50岁以上者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约3倍于总人口的患病率,65岁为患病峰龄。

  2、病情隐匿,易漏诊。老年糖尿病多数起病隐匿,往往“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病情较轻,许多病人是普查时发现的,或因其他疾病常规血糖检查时发现,或以并发症为首发难得及时诊断,故易漏诊。

  3、老年糖尿病以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为主。属多基因一多因素遗传病。阳性家庭史比幼年型多,同卵孪生儿中共显性高于幼年型。

  4、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老年性糖尿病血糖控制经常处于治不达标水平,并发症和伴发病多。由于老年机体常有器官老化和退行性变,免疫功能下降,心脑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高等特点。

  糖尿病又加速这些老年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互为因果,病情错综复杂,治疗矛盾多,易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

  5、死亡度高,心血管病变为老年病者的主要死因。自胰岛素用于临床以来,因酮症酸中毒及感染死亡者已显著减少,心血管病变跃升为致死的主要矛盾,有人统计70%-80%死于心血管并发症。

  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高和病程延长而增加,与糖尿病病情轻重无明显关系。常见并发的心血管病变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等。

  6、非酮症高渗性昏迷。非酮症高渗性昏迷老年糖尿病多见,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轻型患者,其中2/3发病前无糖尿病病史或不知自己已患糖尿病。一旦发生,如诊治不及时,则预后严重。

(责编:徐蓓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糖尿病患者出现什么表现预示着有神经病变了?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它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晚期还会使糖尿病患者致残甚至致死。那么,糖尿病患者出现什么表现预示着有神经病变了? 早期的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主要会有如下4种征兆。 1、感觉异常。 早期常常表现为皮肤顽固性瘙痒、四肢麻木呈典型的短袜及手套型或蚁行感。还有些患者表现为下肢疼痛,疼痛的性质为烧灼痛、针刺痛、闪痛等,这些主要是周围神经病变的结果。由于患者感觉迟钝,对于外界损伤失去防御能力,所以很容易导致受伤,是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 2、心率异常。 自主神经病变如果侵犯了心血管系统,会出现心率异常。心率异常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安静时心动过速,即平静休息时心跳速度过快;二是固定心率,即在受到刺激后,心率本应加速,而糖友心率变化明显小于常人,也有糖友表现为夜间心率减慢不明显。最怕的是出现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生心梗时,没有自我感觉,容易错失最佳救治时机。 3、出汗异常。 出汗本就是炎炎夏日的正常现象,但是对于糖友来说,出汗异常可能是自主神经病变的表现。糖友可能表现为“半身汗”,即身体下半部分出汗减少甚至无汗,而上半身却表现为出汗过多。此外,还有可能出现味觉性出汗,即一吃饭就出汗。 4、排便异常。 糖友排便异常最常见的是便秘,这提示自主神经病变累及胃肠道。除了便秘,也有糖友表现为腹泻,或者是腹泻与便秘交替进行。 对于便秘的糖友,要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多吃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叶类蔬菜。而腹泻的糖友要适量减少膳食纤维的摄入,同时注意水分的补充。 糖尿病神经病变重在预防治疗,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血糖控制是基本防治要点。具体来讲,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预防,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切实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到正常范围。 2、避免受伤。如果糖友身体受伤,有可能引发神经病变。病程较长的糖友,都有或多或少感觉功能的减退。所以千万要注意不要让自己受伤,如洗脚水不能太烫;注意保暖,避免冻伤;每天检查自己的身体,特别是四肢,如果有破损要及时处理,防止糖尿病足。 3、注意饮食。对糖友来说,合理饮食很重要。营养均衡、全面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基础。很多糖友由于不规律、不科学的饮食导致神经病变和周围神经发生病变,所以严格控制血糖,合理科学的饮食非常重要。 4、改善肢端血液循环,适当运动。如每天坚持小腿和足部运动30-60分钟。同时注意防寒保暖,禁止吸烟,以防吸烟导致肢体血管痉挛,加重组织缺血。

Q:糖友—糖尿病足饮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你好,糖尿病足为糖尿病引起的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建议患者首先规律服用降糖药物,另外生活中注意尽量避免糖类食物的摄入,并且每天保证一段时间的体育锻炼。

Q:糖友—糖尿病足怎么泡脚

你好,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一般有控制饮食和遵医嘱服用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积极预防并发症.另外是要注意平时的饮食为好的。避免高糖食物,如各种糖果,甜食.减少脂肪的摄入,避免油腻和含脂肪高的食物.选择高纤维食物,如粗粮,含纤维高的蔬菜.定时定量进餐,可以少量多餐.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鼓励多饮水.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