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胰岛素泵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现状

家庭医生在线 2012/6/30 20:31:30 举报/反馈

  糖尿病的运动治疗适合病情控制稳定的2型糖尿病、体重超重的2型糖尿病(最佳适应证)、稳定期的1型糖尿病、稳定期的妊娠糖尿病。

  运动治疗的组成

  运动治疗方案包括三部分:运动前准备-热身活动;运动锻炼;运动后放松活动。

  热身活动:5~10分钟。如步行、太极拳、保健操等。逐步增加运动强度,以使心血管适应,并提高关节、肌肉的活动效应。

  运动锻炼:20~30分钟。为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跳绳等。

  放松活动:5~10分钟。如慢走、自我按摩等。可促进血液回流,防止突然停止运动造成的肢体瘀血,回心血量下降,引起昏厥或心律失常。

  常见运动类型

  有氧运动

  常见:行走、慢跑、爬楼梯、游泳、骑自行车、跳舞、打太极拳、打球等。

  无氧运动

  常见:举重、 一百米赛跑等。不主张采用此种运动。

  最轻度运动——散步、购物、做家务

  轻度运动——太极拳、体操

  中等强度运动——骑车、登山

  强度运动——跳绳、游泳

  步行

  运动强度较小,比较安全。特别适合年龄较大,身体较弱的患者。

  建议从慢速步行开始,逐渐增加步行速度,中间可穿插爬坡或登台阶等。

  慢跑

  属中等强度,较为轻松,跑步中不至于出现明显气喘。适合于较年轻、身体条件较好、有一定锻炼基础的糖尿病患者。

  优点是运动效果明显,运动量容易控制,不受时间、地点或器械限制。缺点是下肢关节受力较大,易引起膝关节疼痛。

  间歇跑:慢跑和步行交替进行的过渡性练习。

  常规慢跑:速度一般为100米30~40秒。

  运动的个性化

  运动时间:可自10分钟开始,逐步延长至30~40分钟,其中可穿插必要的间歇时间;运动累计时间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共同决定了运动量,两者可协调配合。

  运动频度:每周锻炼3~4次为最适宜;若每次运动量较小,而身体条件又较好,每次运动后均不觉疲劳的患者,运动频率可为每天1次;运动锻炼不应间断,若运动间歇超过3~4天,则效果及蓄积作用将减弱。

  有助于坚持运动的方法: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方式;运动时间安排在较为方便的时候;结伴运动;制定切实可行的运动计划。

  运动时间段的选择:通常于餐后1~3小时之间活动为佳,因为此时血糖水平升高;避开药物作用高峰,以免发生低血糖;若必须在药物作用高峰时运动或体力劳动,应适当增加饮食。

  胰岛素泵可通过微电子程控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对人体持续微量输注胰岛素,在目前的降糖治疗方案中,对平稳控制血糖更有效。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与传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相比,胰岛素泵更能有效地减少血糖波动。

  胰岛素泵工作原理是:一方面,向患者体内24 h不间断地输入胰岛素,模拟基础胰岛素分泌,维持正常肝糖输出,控制空腹血糖;另一方面,进餐前追加输注胰岛素,模拟进餐后胰岛素分泌,控制餐后高血糖。

  目前,我国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已近2万,其中约54%为1型糖尿病患者,44%为2型糖尿病患者,2%为其他原因所致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泵治疗的优点

  胰岛素泵可根据患者血糖情况,随时调整基础及餐前胰岛素输注量,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和黎明现象,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DCCT(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证实,对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血糖控制(大部分为胰岛素泵治疗),HbA1c<7、2%时,视网膜病变减少76%,神经病变减少60%,肾脏病变减少56%。减少血糖波动

  与中长效胰岛素相比,使用胰岛素泵时胰岛素吸收变异率小(仅为3% ),可预测性好,消除了胰岛素皮下蓄积。

  改善胰岛素抵抗

  使用胰岛素泵,可使胰岛素输注量与需求量相匹配。根据胰岛素需求量设置多段基础率,并通过餐前大剂量输注随时补使用胰岛素泵,通过夜间输注少量基础胰岛素的方式,可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同时,使用胰岛素泵治疗者餐前胰岛素用量减少,避免了多次注射造成的胰岛素体内蓄积,从而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胰岛素泵适应证

  通过胰岛素治疗方可理想控制血糖者,均可采用胰岛素泵治疗。

  临床研究显示,以下人群使用胰岛素泵获益更多。

  1、 血糖波动较大,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案,仍无法平稳控制血糖

  2、 无感知低血糖者;

  3、 频发低血糖者;

  4、 严重黎明现象者;

  5、 作息时间不规律,不能按时就餐者;

  6、 要求提高生活质量者;

  7、胃轻瘫或进食时间长者;

  8、 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T

  9、 应激性高血糖患者;

  10、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者。

  胰岛素泵治疗展望

  目前国外胰岛素泵的研制正向人工胰腺方向发展,试图将连续血糖监测和胰岛素输注相结合,使胰岛素泵完全智能化。目前已有的体外胰岛素泵已达到每5分钟接收1次来自血糖探头的血糖值,自动接收指血值并对探头进行校正,显示当前血糖值,绘制血糖趋势图,并具有低血糖和高血糖时报警功能,但尚不能自动根据血糖值计算胰岛素输注量。

  另外,还有尚处于临床验证阶段的置入式胰岛素泵,是将胰岛素泵埋置在腹部皮肤下,通过遥控器来控制胰岛素的输注量,患者需要每45~90天到医院补充胰岛素。

  血糖高于14毫摩尔/升,不要运动!

  1、避免高强度运动,防止意外伤害;

  2、随身携带易于吸收的碳水化物食物,以备出现低血糖情况下食用;

  3、佩戴胸卡;

  4、穿着舒适合脚的鞋,并注意足部护理;

  5、锻炼前多饮水;

  6、如运动前血糖较低,应先加餐;

  7、运动会引起食欲增加,消化功能增强,应注意饮食控制;

  8、如果进行激烈长时间运动,应监测血糖并注意调整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用量;

  9、高血压患者不应举重屏气;

  10、周围血管病变患者,应“走-休息-走”交替进行;

  11、视网膜病变患者不举重、不潜水、头不低于腰;

  12、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避免过度伸展,不负重。

(责编:刘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使用胰岛素泵的好处很多吗?

由于胰岛素泵能非常准确地按需要将胰岛素注入体内,使胰岛素输注更能适应机体的需要,故相对于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而言,使用胰岛素泵不仅可以更好地控制糖代谢,还可以大大减少低血糖症的发生,胰岛素的需要量亦大为减少。  使用胰岛素泵除了可取得良好的血糖控制外,亦可使病人的生活更加自由。  首先,使用胰岛素泵可大大减少胰岛素注射的次数。如采用每天多次注射的方法进行“强化治疗”,患者每天至少需注射胰岛素3~4次,且往往仍不能真正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而采用胰岛素泵只需每2~3天更换一次针头或软管的固定部位(相当于注射一次胰岛素),病人就能精确地24小时获得适量的胰岛素。其次,由于胰岛素泵可设定多种给药程序,可根据摄入食物的多少灵活调节餐前胰岛素剂量;亦可根据运动或休息以及其他不同的情况,灵活设定基础胰岛素输注速率;即使参加宴会时,进餐时间长达数小时,亦可通过调整胰岛素泵的给药方式,使餐前胰岛素剂量在这段时间内连续、均匀地输入体内以控制血糖。由于胰岛素泵的这些特性,令使用者能更自由地参加各种活动,也能更自由地安排进餐。加上快速分离器的问世,使用者可方便快捷地分离与连接胰岛素泵,给使用者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自由。  胰岛素泵不仅适用于胰岛素依赖型(1型)糖尿病患者,亦适用于需要使用胰岛素的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患者。此外,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糖尿病患者术前准备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应用胰岛素泵亦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使用胰岛素泵时,一定要密切监测血糖,一般每天不少于四次,以指导及时调整胰岛素输注程序,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  总之,胰岛素泵能模拟胰腺,形成接近于正常生理状态的胰岛素分泌曲线,故可使血糖控制更为理想,是目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特别是强化治疗的有效工具。且由于其安全性与胰岛素输注程序的高度灵活性,使糖尿病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梦想成真。

Q:使用胰岛素泵可以令糖尿病患者更自由吗?

使用胰岛素泵除了可取得良好的血糖控制外,亦可使病人的生活更加自由。  首先,使用胰岛素泵可大大减少胰岛素注射的次数。如采用每天多次注射的方法进行“强化治疗”,患者每天至少需注射胰岛素3~4次,且往往仍不能真正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而采用胰岛素泵只需每2~3天更换一次针头或软管的固定部位(相当于注射一次胰岛素),病人就能精确地24小时获得适量的胰岛素。  其次,由于胰岛素泵可设定多种给药程序,可根据摄入食物的多少灵活调节餐前胰岛素剂量;亦可根据运动或休息以及其他不同的情况,灵活设定基础胰岛素输注速率;即使参加宴会时,进餐时间长达数小时,亦可通过调整胰岛素泵的给药方式,使餐前胰岛素剂量在这段时间内连续、均匀地输入体内以控制血糖。由于胰岛素泵的这些特性,令使用者能更自由地参加各种活动,也能更自由地安排进餐。加上快速分离器的问世,使用者可方便快捷地分离与连接胰岛素泵,给使用者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自由。

Q:请问胰岛素泵在国外使用的情况是怎样?

胰岛素泵在国外使用是比较多。现在有一种泵是配合检测血糖的仪器使用,通过血糖的检测的结果再自行调节胰岛素泵,这种泵在国外或香港地区有售。但这种还不是最好,因为是一种开环的状态,就是说胰岛素泵不能根据病人的血糖状态自动调节输入胰岛素量,最好的方式是,即能监测血糖,又能把自动把数据传送到胰岛素泵,让胰岛素泵自动调节,这就是最好的闭环状态。 目前的胰岛素泵都是开环方式,也就是需要自己动手去操作,而在以后的发展会在体内放置监测血糖的探头,然后血糖结果会通过无线电传送到泵里,让泵自己调节输入胰岛素,这种科技可能需要若干年后才能普及。 祝身体健康。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