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健康新闻

同家医院不同看病遭遇 医患关系差别一味抱怨体制

转载 06月19日 来源:健康时报

  编者按:谈到医患关系,人们总会把原因归结为制度。然而,最近接连有两位读者与我们分享就诊经历,巧的是竟然都在北京海淀一家著名的三甲医院,而且几乎是同样的时间。不过,一个是气愤地投诉,一个却是衷心地赞扬。同样的医疗体制、同样的医院,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希望把这个答案留给读者解答。您对此有何看法和建议欢迎交流。

  ■愤怒:从见着医生的面,到开检查单子,也就一两分钟,就让切除子宫。结果换了位医生一查,是宫外孕,子宫躲过一劫得以幸存。

  ■赞扬:老人独自就诊,因表达能力有限,她带着家人预先准备好的一大叠“就诊笔记”,医生耐心地解答,详细地问诊,不时地安慰,令家人备感温暖。

  ■换位:法官在案件审理中,尽管始终心怀公平与正义,但面对那些语无伦次,永远说不清楚的当事人,心中尚难免焦急。而医生在问诊中所遇到的病人,恐怕大多数都是这种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生能做到不急不躁、不威不怒,已属不易。这样既业务精进又爱心广博的医者,实在令人感动和钦佩。

  怒

  看了一两分钟就要切子宫

  “就是简单地摸了摸就让我切除子宫。”贾女士虽然有惊无险地逃过一劫,可至今仍然“咽不下这口气”。她向健康时报记者诉说自己在北京海淀一家著名三甲医院妇科的就诊遭遇。

  今年3月初,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贾女士突然感到腹部剧痛,下身还渗血,她赶紧来到附近一家著名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就诊。因为有停经症状,贾女士特地挂了一位妇科副主任医师的号。

  挂号、候诊,等见着医生的面时,腹部还隐隐痛的贾女士心急如焚,准备一口气将自己的症状和盘托出。可刚说了几句,医生非常不耐烦地打断她的话,然后用手摸了摸她的腹部,接着就开始开检查单。

  “我从见着医生的面,到她开始开单子,整个过程也就一两分钟。”贾女士说。

  “这也太快了点吧?”贾女士疑惑不解,在离开诊室的路上,她拿着单子边走边看,越看越不对劲:检查单上赫然印着包括乙肝筛查和艾滋病筛查等一连串检查项目。贾女士渐渐意识到这是一张术前检查单,也就是说医生已经决定做手术。她立刻折回诊室,焦急地询问医生:“这是要我做什么手术吗?”

  “切子宫。”医生轻描淡写地说。

  贾女士一听,头都快炸了,浑身窜出一股寒气,她连忙哀求医生:“我还没有孩子,将来还想要孩子,能不能不切除啊!”

  “不行,你的子宫肿得很大了,必须切除。”医生肯定地说。

  切除子宫事关重大,仅凭手在肚子上摸这么几下就要子宫切除,贾女士无论如何都不同意。她恳求医生再仔细瞧瞧,可无论怎么说,医生都表示没有必要。

  憋了一肚子火的贾女士忍着痛来到医院的投诉部门投诉。院方为了安抚她,让她到另一位医生那里再检查一下。

  这次诊断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医生怀疑她怀孕了,并且极有可能是不正常的怀孕形式,情况非常危急,需要马上住院观察,一旦确诊立即手术。

  检查结果出来,贾女士果然是宫外孕,一周后,贾女士在这家医院做了多项排查后,接受了输卵管切除手术。

  “切除子宫根本不可能阻止宫外孕。如果当时我听医生的话做了子宫切除,那么一旦时间到了,输卵管破裂,结果不堪设想。”贾女士说,一个在北京的著名三甲医院的医生,怎么能在一两分钟内就决定切除子宫?要不是自己亲历,打死她都不会相信。

  最终,在花了7000元后,危险的宫外孕总算被成功地终止,但是,这次就诊经历,让贾女士一辈子都忘不了。当然,她也念念不忘后一位给她诊治的医生。

  同样是医生,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

  赞

  揣着就诊笔记遇上好大夫

  贾女士的遭遇令人感慨,可就在同一月,健康时报还收到了一位读者来信,讲述了她母亲看病的经历,对医生赞不绝口,而这家医院恰好与贾女士就诊的医院是同一家。

  今年3月15日一早,刘女士60多岁的母亲去这家医院的心内科看病,这一趟,老人提心吊胆。

  因为老人表达能力有限,一紧张更会语无伦次,很容易让医生不耐烦,以前每次都是女儿帮着“翻译”,而这一次女儿工作实在抽不开身没能陪着来。

  为了这次就诊,母女俩做足了功课,女儿把老人的病史简要地写在了笔记本上。还写了老人做检查时的一些问题,比如血管细且易破,每次抽血都很受罪,希望医生在开抽血检查项目时,能一并开全了,省得反复抽血。还把以前的各种检查单都带上了,厚厚的一叠“就诊笔记”。

  尽管如此,女儿仍担心母亲表述不清会惹烦医生,也担心医生没耐心看“就诊笔记”。谁知下午一进家门,母亲就迫不及待地说:“今天遇上好大夫了。”

  母亲说,在医生开化验单时,她一遍遍重复原先写好的化验项目,医生非但没有烦躁,反而安慰她说都已经安排好了。面对老人拿出的诸多往年检查单据,医生一张张进行了核检。

  初步诊疗结束后,医生还叮嘱老人,标注为“加急”的检查项目,结果一出来就立即给她,其他的下午出结果后交给她。

  当老人把检查结果全部交给医生后,医生又将她准备采取的治疗方案做了深入浅出的说明,并耐心地回答了老人的疑问和困惑,还对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和注意事项作了强调。

  刘女士想起来,也是这家医院,母亲还曾多次在妇科一位教授那里做检查,教授温文尔雅又平易近人,母亲也是多次称赞。

  刘女士是一名法官,母亲的就诊经历让她感慨万分。她在信中写道:“在案件审理中,尽管始终心怀公平与正义,但面对那些语无伦次,永远说不清楚的当事人,心中尚难免焦急。而医生在问诊中所遇到的病人,恐怕大多数都是这种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生能做到不急不躁、不威不怒,已属不易。这样既业务精进又爱心广博的医者,实在令人感动和钦佩。”

  ■编后

  这原本是不相关的两件事。先是一封感谢信发到了编辑邮箱,后是一个投诉电话打到了健康时报的新闻热线4006106999(按3键)。可当同一家医院先被表扬,后被痛骂之后,我们有一种想法,要把这两件事一起摆出来,换个角度来看看医患关系。

  每当出现了医患纠纷总有一个固定的路径:患者骂医生,医生骂媒体,更多理性的声音是把医患关系不好的原因归结为体制。

  骂体制、骂制度是一种最省事、最痛快的发泄方式。不过,体制是什么?体制最终是表现在一个个鲜活的人的身上。体制确实把医生推到与患者对面,让医生承担了许多体制的缺陷。问题是,在这种缺陷没有根本性的改变面前,我们每一位(包括医生、患者)为医患的和谐该做些什么?这确需我们共同思考。假如我们每一位医生都尽可能给患者一丝温暖,假如我们每一位患者尽可能地给医生一份理解,医患的和谐之路才能铺就。

(责编:尹浩 )
分享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相关健康数据
热门头条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