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70%大肠癌由息肉恶变而来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09/8/4 13:30:34 举报/反馈


  王女士的姐姐51岁,三个月前突感腹胀、腹痛,经医生检查确认乙状结肠癌。经手术探查,肿瘤虽被切除,但伴有肝脏及腹腔广泛转移,日前已经去世。王女士害怕自己也得肠癌,也到医院做了肠镜检查,结果发现大肠两枚息肉,病理报告为“结肠绒毛状管状腺瘤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她问医生,这样的息肉会癌变吗? 

  大肠息肉是消化道常见疾病,发病率为10~30%。以前由于检查方法的限制,大肠息肉的检出率并不高,自结肠镜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大肠息肉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据报道,大肠癌中的70%是由息肉恶变发展而来的。为了预防肠息肉癌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是在大肠黏膜内向肠腔中隆起的像葡萄样的肿物。大肠息肉只是一个统称,病理上可分为:

  腺瘤性息肉 

  包括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此种息肉发生癌变的几率最大,尤以绒毛状腺瘤为著,多无蒂,被称为癌前期病变。大肠息肉的癌变率国内外报告大体上在10%左右,对年龄较大的成年人更应提高警惕。

  增生性息肉 

  又称化生性息肉。属于非肿瘤性息肉,很少会发生癌变,但不赞成放任不管,如果息肉>0.5cm,仍需内镜下电灼切除,少数增生性息肉也会消失。故明确病理性质对于临床治疗更有指导意义。

  炎性息肉 

  又称假息肉,是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氏病、血吸虫病、肠结核等炎性刺激而引起的炎性反应性增生。炎性息肉一般不恶变,但如果炎症反复发作,长期刺激,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发生癌变,所以对这种肠道疾病也应及时彻底治疗。

  家族性息肉病 

  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是一种癌前期病变。此类患者的息肉的恶变率是100%,腺瘤的分布以直肠为最常见,也最为密集,其次为乙状结肠和盲肠。一般小肠无息肉。数目常超过100个。多数在40岁以后发生癌变,有的病人十几岁就发生癌变。由于最终将发展为大肠恶性肿瘤,过去多选择早期手术切除全部的结直肠,但全结肠切除手术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的还要做人造肛门;现在可以选择每年定期随访两次肠镜,如怀疑息肉有恶变,就应立即手术治疗。 

  黑斑息肉病(P-J综合征) 

  息肉最常发生于小肠,特别是空肠,但也可以发生在胃、结肠和直肠,并于唇、颊黏膜、鼻孔和眼周、指趾和手掌等部位有黑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疾病,具有遗传性。由于这类患者的息肉属于一种错构瘤,不是真正的肿瘤,故很少发生恶变,但会出现便血,巨大的息肉还会引起肠梗阻。对于>3cm的巨大息肉仍有一定的恶变,所以应该手术治疗。

  长期临床研究发现,大肠息肉的发生与饮食不当关系密切。大肠息肉中癌变率最高的腺瘤发病率和饮食中脂肪摄入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当脂肪摄入超过总热量的40%,可导致肝脏合成胆固醇和胆汁的增加,从而导致这两者在结肠肠腔和粪便中的含量升高,从而促进腺瘤的生成。另外,大肠息肉生长也与慢性炎症、便秘、机械刺激等有关。为此,要防止大肠息肉的发生,日常饮食要清淡,宜低脂肪、高纤维素,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类海鲜,少吃辛辣食物,不长期饮酒;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情志过极,保持心情舒畅;同时还要积极治疗慢性肠炎等相关疾病,保持肛周清洁卫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在医生指导下每年进行一次体检,查大便有无潜血,50岁者须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如有特殊更需提前检查。

(责编:刘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怎样预防大肠癌?


(1)改进饮食习惯。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别是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因为高脂肪、高动物类蛋白饮食一方面刺激胆汁分泌,肠道内胆汁量增加,胆汁中主要含有胆酸和胆固醇,故粪便中胆酸和胆固醇含量增多;另一方面,该类饮食可导致大肠腔内内容物(俗称粪汁)中梭形芽孢杆菌生长活跃,该种细菌作用于胆酸和胆固醇,形成可致癌的非饱和多环烃类物质。故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所产生的致癌物质多,作用于大肠时间长,必然导致大肠癌的发生率增加。
(2)积极防治肠道疾病。如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大肠息肉分为五大类,即腺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及其他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所以当发现大肠内有腺瘤时,就应进行治疗,摘除腺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希望有良性腺瘤阶段予以摘除,以防大肠癌。如果不予以早期治疗,绝大多数会变成大肠癌,预后是不良的。另外,应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3)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及早服用无毒抗癌药物(如人参皂苷Rh2),警惕大肠癌的警号及早期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或黑便,大便形状变扁变细等。

Q:结肠炎严重时,会发生癌变吗?

结肠是大肠的一部分,按照其走行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结肠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炎症性改变,消化系统的一些慢性炎症改变的存在,久而久之可能会诱发癌变。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管癌,其中结肠癌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 目前关于各种癌症的发生发病机制都在研究之中,结肠癌的发生和长期炎症刺激、日常饮食习惯、行为习惯、遗传因素、外界理化因素刺激等都可能有关系,临床经验也表明,在少年时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人,中年后大肠癌发生率比正常人要明显升高。 结肠炎有很多类型,其中溃疡性结肠炎和结肠的癌变关系最为明显。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病因至今还不是很清楚,属于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多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乙状结肠最容易受累。该病可能是外源物质引起宿主反应、基因遗传和免疫失衡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久治不愈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10年-20年后发生结肠癌的可能性非常大。 此外,慢性结肠炎导致的肠息肉,也是大肠癌发生的潜在诱因。肠息肉有黏膜下垂型、炎型息肉型、腺瘤样息肉型,大肠癌变主要来自腺瘤样息肉型。所以炎症引起的腺瘤样肠息肉、多发性息肉都需要尽快使用肠镜去除,防止引起癌变。 预防大肠癌变一定要合理安排饮食,日常生活中多吃新鲜果蔬、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少进食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预防大肠癌变,一定积极治疗现有的疾病例如溃疡性结肠炎、肠腺瘤、大肠息肉等癌前病变;预防大肠癌变,一定要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高危人群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及早发现,及早采取手术治疗。

Q:如何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大肠癌有什么预防方法?

预防大肠癌要做到:改善饮食习惯。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别是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积极防治肠道疾病。如果已经有肠道疾病如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要及时到医院治疗。特别是如果患有大肠息肉的人要特别注意,如果不予以早期治疗,很可能会变成大肠癌。另外,应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有上述肠道疾病的,警惕大肠癌的警号及早期症状。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