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易感基因”与 2 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相关

家庭医生在线 来源: 解放网—新闻晚报 2008/8/29 9:56:36 举报/反馈

  8 月 26 日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获悉,该所林旭研究小组在汉族人群中,找到了一组与 2 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密切相关的 “易感基因”,这一重要研究进展刊登在了国际权威学术杂志《糖尿病》上。

  2 型糖尿病的发病与不良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关,也与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委、联合利华发展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共同资助下,林旭研究小组开展了 “中国老龄人口营养健康状况”项目研究,以来源于北京、上海的 3200 多名 50 — 70 岁居民的人群样本为基础,对一些基因位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CD 鄄 KAL1, CDKN 2A /B, IGF2BP2 和 SLC 30A 8 等基因上的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 位点,在汉族人群中与 2 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有显著的关联关系,同时还发现,这些 SNP 位点在 2 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上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叠加性,即每增加一个“风险”等位基因, 2 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将上升 24% 。林旭研究员解释说,“在这些基因位点上,如果一个汉族人携带的是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等位基因,那么他患 2 型糖尿病的几率就会比其他人高。 ”

  林旭表示,“易感基因”的发现,为医务人员更早地判断出个体对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并进行 2 型糖尿病的早期预防和干预创造了条件。

(责编:李波祺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糖尿病会遗传吗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Q:糖尿病怎么来的

您好,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Q: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

糖尿病的病因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传统学说认为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举世公认,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1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在糖尿病2型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2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1型。 (2)精神因素: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长期摄食过多: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岛素β细胞负担过重,而诱发糖尿病。现在国内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的概念。 (4)肥胖因素: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比,有基础研究材料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时,人体肌肉与脂肪的比例也在改变。自25岁至75岁,肌肉组织逐渐减少,由占体重的47%减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加到36%,此系老年人,特别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糖尿病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5)妊娠:有关专家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多次妊娠易使遗传因素转弱诱发糖尿病。 (6)感染:已经发现腮腺炎病毒、柯萨奇B4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脑心肌炎病毒及肝炎病毒等与1型糖尿病发病相关。幼年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显著关系,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仅可以使隐形糖尿病得以外显。 (7)基因因素:目前科学认为糖尿病是由几种基因受损所造成的:1型糖尿病——人类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2型糖尿病——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和线粒体基因损伤。总之,不管哪种类型的糖尿病,也不论是因为遗传易感而发病,还是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发病,归根结底都是基因受损所致。换言之糖尿病是一种基因病。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