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08/6/5 18:06:52

“够了!”我烦躁地甩甩头,咬着哆嗦的嘴唇,躲进房间,不停地转圈子。十分钟后,我打开房门,平静地说:“妈妈,再这样下去,我会疯掉的!我们分开住吧,明天我就帮你去租间房子。”

  “我不会出去的。我老了,你就这样踢开我?亲戚叔伯们知道了,怎么看?都会说你没良心的!”母亲大声抗议。

  “我管不了那么多了,我自己的日子自己过!”我无奈地摇摇头。人言可畏,我早领教了。我曾那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可到头来又得到了什么?活得更累!

母亲从乡下到城里来

  和母亲闹僵不是我愿意的。母亲长年在乡镇生活,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但就是性格太过刚强和固执。也许就是因为性格的原因,父亲才和母亲离婚的。他们离婚后,我跟着父亲在城里读书,而母亲待在乡镇继续她辛劳的生活。

  当我大学毕业留在城里工作,不久结了婚,母亲就奔到城里来了。这也是我那些乡下亲戚叔伯一致的意见,说要跟着女儿进城享福。

  我想,母亲和我在一起,总比一个人在乡下孤苦伶仃过日子强。辛劳了半辈子的母亲也该跟着我享受天伦之乐了,尽管我对母亲的感觉不是那么亲切。这可能是我从小由奶奶抚养长大的缘故,和母亲总是聚少离多。一年中,就只有寒暑假才会和母亲待上一个星期。超过一星期,我们就无法相处,因为性格、习惯、观念的差异,我们会吵架、闹矛盾。记得小时候常拿能不能和母亲待够一星期,来考验自己的毅力,检验自己的孝心。

亲生女儿,

却怕与母亲在一起

  看过《中国式离婚》的人,一定记得:城镇和农村的思想是那么的不统一。长期生活在乡下的母亲,给我带来很多生活中的烦恼。我们任何事都想不到一块去,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很快,我们中间就划出了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

  为了省水,母亲永远都开着水龙头滴水,但却常常因为人在外面,水溢出流满一地;为了省电,炒菜做饭不开排风扇,我们下班回到家里,成了“抽油烟机”,呛得直咳嗽;为了省钱,上超市专门挑那些处理价卖的蔬菜和水果……

  刚开始,我和丈夫都能理解这种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于是好心地劝说母亲:家里并不是很拮据,况且儿子的成长需要丰富的营养,不能为了省钱而不注重健康。可是,这些话永远成了耳边风。“你们小时候不也是这么长大的吗?有钱就能浪费?”母亲不屑,也不改。我只有生气,劝说,生气,沉默。

  母亲在淳朴的乡镇生活,她不知道城里骗子骗术多如牛毛。有一天,我回家发现母亲神情慌张,不敢面对我。我觉得不对劲,认真观察她,才发现平时挂在耳朵上的金耳环不见了。盘问母亲,她才吞吞吐吐说了原委:在街上碰到两个人表演“押宝”,母亲禁不住诱惑把身上的钱全部输光了。对方还不停地鼓动:大姐,你再押一次,只要你赢了,这些钱全都是你的,不但可以扳本,还能把我们的钱赚去。三言两语就让母亲将耳环给押上了,眨眼间,一对金耳环就送进了骗子的腰包……明摆着的骗术伎俩,有初中文化的母亲竟深信不疑。

  这十年来,我们一直是劝说、讲道理,母亲就是我行我素。我实在想不出,母亲怎么就这么顽固和执拗。十年了,我们的矛盾越积越深,我也越来越绝望,渐渐失去和母亲一起生活的信心。现在的我脾气越来越不好,暴躁,易怒。一看到母亲,心里就如堵了块石头,眼里如进了沙子,一点也容不得。

  我真的每天过得很累,还要强撑着!我不能跟别人说,否则别人会认为我大逆不道。我和母亲的争吵已在邻里间传开了。邻居看我的眼神总是带有指责:父母养育了你,母亲再怎么错,也不该和她吵啊!

分开住,希望在哪里

  这天是母亲节。孩子从学校回来时带回一枝康乃馨,老师告诉他们送花给母亲表示感恩。我心里也一动,吃完饭,对母亲说,我想给你买个保险,年纪大了,难免有些病痛。

  “不用买,还咒我病不成?一年花钱买个保险,我没病,不是白送钱给保险公司了?”母亲想都没想就拒绝。

  我极力忍着:“钱不是很多,一年就一千多一点。”

  “一千多?别买别买,不如我去买××保健品,还可以得到股份!”

  “什么股份?什么保健品?你瞒我什么了?”我马上警觉。

  “人家都说这个公司的保健品最好,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都说很容易发财,要我们去买,也叫亲戚朋友买,还可以分股……”

  原来这就是前几天听办公室同事说的“传销公司”,那个所谓的公司根本是子虚乌有,不知从哪里弄到国外的资料,专骗一些没有辨别力的人。母亲就是其中一分子。

  我实在受不了了。于是出现本文开头的一幕。

  “妈妈,你为什么对外婆那么凶?”儿子轻轻地走到我面前。我一听,眼泪就掉下来了。十年了,我每次都警告自己要忍住忍住,不要发脾气,更不能在孩子面前训斥母亲。丈夫经常是看情形不对,就赶紧带儿子出去散步。有一年除夕夜,丈夫还带着儿子,在空旷无人的大街上溜达,迟迟不敢回家。可是,我实在不能对母亲的种种行为视而不见……

  和母亲分开住,这是我能想到的解决矛盾的唯一方法。眼不见为净,隔三差五去看看,可能我们的矛盾还没有这么多,感情可能还会更亲近。可是母亲一直抵制:这不是让家乡人看笑话嘛?我还想过送母亲去敬老院,那儿有相同年纪的人一起聊天,一起活动,生活丰富而充实。母亲一听,瞪着眼睛跟我吼:敬老院?那是没儿没女的孤寡老人才去的地方! 

  我实在困惑: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点评:本来女儿是一片孝心,但最后却弄得矛盾重重,心力交瘁,进退两难,走到这一步,确实是进入一个很难处理好的困境。

  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心理讲究孝道,所以,以亲近的方式赡养老人是很典型的做法;但如今的时代又和以前不同了,年轻的一代越来越讲个性,工作压力已经很大了,职场上有很多不得已、不如意,所以很盼望在工作之外,能按照自己理想的方式生活,尤其是面对自己家人的时候。于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很容易产生矛盾。

  人的个性、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是在长期的生活经历中不断被强化而形成的。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心理学中有理论说,3~6岁时人的性格已经有了一个最初的定型,而青春期之后,要改变性格就更难了。所以,人际之间的矛盾,往往是不同人、不同做法之间的不能相容,也谈不上对错。如果儿女能宽容父母,或父母能宽容儿女,矛盾也就没了。不过,就心理和行为被强化的时间上看,父母年龄大,自然改变更困难,而且中国传统的父母权威的心理,也倾向于儿女顺服父母。因此,故事的主人公要求母亲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完全听从自己(即使她的话是正确的)就相当困难了。

  所以,当你希望接年迈的父母来家长期同住,你应该问自己是否已经作好了包容他们的心理准备:如果父母把你的家当成他们自己的家,完全不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甚至掌控了你的家,你能不能够接受?如果能,就没问题;如果不能,就不要轻易这么做,免得本来是一份关心最终成为双方的不愉快。给他们买或租个房子住在附近,或者继续辛苦点,经常去看看他们,也比住在一起但相互看不顺眼、成天怄气要强。至少在决定长住之前,先接他们过来试着同住一段时间,看看是否能比较和谐地相处。

  至于上面故事的主人公,对她而言,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关键是看她的实际情况和意愿如何了。比如她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和想法,让她妈妈随意。她也可以坚决和妈妈分开住(那可能会造成母女一时上的情感伤害,但日后还是有可能靠平时多关心来弥补的,否则双方都不改变,这样住下去,迟早也是会有情感伤害的)。她还可以和妈妈沟通,其实妈妈在需求上和女儿没什么分别,比如都希望能不浪费金钱,所以,有了共同的需求,女儿耐心点儿,以妈妈能够听懂的方式跟妈妈讲解她的问题在哪里。如果老人真的弄明白了,也许情况就不同了。(点评者: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叶斌副教授)(编辑:谢寒芳 E-mail:xiehanfang@gmail.com) {469}

(以上内容仅授权家庭医生在线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责编:刘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